安溪镇扶贫车间
“十三五”期间,特别是最近三年多来,铜梁区充分发挥服务发展、保障民生的优势和作用,不断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为保障改善民生、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重要贡献。五年来,铜梁新增就业8.3万人,新建扶贫车间11家;区级医院全面启动综合改革,全部取消药品(不含中药饮片)加成或药事服务费,统一执行新的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支出各类救助资金5.274亿元,救助各类困难群众202万人次……一项项稳就业、惠民生的政策措施陆续实施,一张张强保障、优服务的“民生清单”不断完成,铜梁社会保障更有力,群众更有幸福感。
就业形势稳中向好 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升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尤其要关注困难群体、关注人民生活中的难点问题。近年来,铜梁区以实施新一轮促进就业再就业政策为契机,力促创业带动就业,发挥促进就业整体功效,提升就业服务能力,优化就业服务质量,努力降低城镇登记失业率。
日前,记者在位于太平镇的铜梁区琪煜服装厂车间看到,流水线作业紧张有序,一块写有“铜梁区就业扶贫示范车间”字样的牌匾十分醒目,多名工人正熟练地在各自岗位上忙碌着。
琪煜服装厂是一家普通的民营企业。不同的是,该企业设立了扶贫车间,吸纳周边贫困户就业。“我们厂有几十名工人,包括10多名贫困群众。最多的时候,每人每天有100多元钱的工资。”琪煜服装厂负责人周利群说。
家住太平镇团碾村9社的秦小晴是一位单身母亲,家里因学致贫。在镇里成立了扶贫车间后,她就一直在这里工作。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如今,她平均月收入1000多元。“我在这里上班1年多了,每个月一千五六。这里上班,既可以照顾老人,还可以搞点副业。我们现在已经脱贫了。”秦小晴说。
“给贫困户提供培训和就业机会,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周利群说,企业将在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继续为铜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工作出力。
目前,铜梁区在太平、水口、西河、安溪等镇设立了扶贫车间。扶贫车间采取“企业 扶贫车间 农户”模式,解决了全区百余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居家妇女和残疾人的就业问题。
建立扶贫车间是铜梁区解决包括贫困群众、残疾人、居家妇女在内的群众就业问题的措施之一。“十三五”期间,铜梁区共举办招聘会149场,提供就业岗位6万个,新增城镇就业8.3万人,为在校大学生、退役军人、失业人员、城镇新成长劳动力、进城务工人员和农民工搭建培训平台,让有就业意愿的适龄劳动者享受政府的免费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等服务。五年来,铜梁共完成就业培训2.4万人次;准确摸清了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就业和培训意愿,定期在贫困村更新发布用工信息,发动企业利用扶贫日、农村赶场等时机举办专场招聘会,吸引贫困人员就近就地就业;建成就业扶贫车间110家,共带动就业160人,其中,建卡贫困群众70人。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仅要注重民生保障,更要认真落实社保政策,确保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支付。2016-2019年,铜梁共支付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480872.32万元,共支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78027.35万元,支付工伤保险待遇11699.78万元;2020年1-11月,分别支付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工伤保险待遇138688万元、19961万元、3705万元……这一连串数字的背后,是对铜梁全面落实全民参保工作、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提升待遇水平的充分肯定。
此外,为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从流程上优化、从服务上创新,按照“一窗通办”要求,2020年起,铜梁区在社保服务大厅实行“综合柜员制”经办模式改革,效果明显。办事时间长、重复排队现象有效缓解,工作效率进一步提升,得到了办事群众的普遍认可,评价满意度创新高。改革以来,业务窗口日均办件500余人/件次,日均制社保卡100余件。整个运行秩序良好,优化了人社服务新格局。
改革完善医药卫生服务体系 贫困群众基本医疗有保障
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群众关注的焦点。对此,近年来,我区将健康扶贫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础和关键,积极推行“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模式,疏通健康扶贫堵点,破解群众“看病贵”“报账难”问题。
“杨大爷,最近身体怎么样,血压还高吗?”日前,在铜梁区虎峰镇最偏远的太公村8社,虎峰镇中心卫生院院长陈榜孝和家庭医生袁家超来到建卡贫困群众杨荣山家里,开展家庭医生走访送医工作。除了杨荣山家,他们还重点走访了另外几个村的建卡立档贫困户和低保户等群体,为他们提供基本医疗、健康管理和预防服务,打通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
今年79岁的杨荣山老人和儿子儿媳一起生活,儿媳患有重度精神障碍,儿子在铜梁城里打工,家里经济条件曾经很差。在了解杨荣山老人一家的基本情况后,虎峰镇中心卫生院不仅和他家签订了家庭医生服务协议,陈榜孝还和他结成了“一对一”帮扶对子,经常到他家走访看望,了解他的实际困难和需求,并积极帮扶。
陈榜孝介绍,虎峰镇中心卫生院成立了5个家庭医生团队,为辖区的11700多名群众提供签约服务。家庭医生不仅每个季度要开展入户服务,还根据每个人的健康档案记录和体检情况提出专项治疗方案或健康方案。对有特殊要求的贫困户和低保户等重点群体,每个月还要入户开展一对一的定制服务,包括针灸理疗、拔火罐等中医服务。另外,针对虎峰镇的5户重点建卡贫困户,建立了“一对一”帮扶机制,不仅开展健康扶贫,还根据其实际需求进行生活生产方面的全面帮扶。目前这5户贫困户都已脱贫。
像虎峰镇一样,铜梁区实行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签而有约”。全区共组建家庭医生团队174个、医生1038人,实行“分片服务、划片管理“模式,完成12212名在家建卡贫困户家庭医生签约全覆盖,落实每季度家庭医生团队对在家建卡贫困户入户走访和每月大病追踪管理。同时,向贫困群众宣传健康知识,引导其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提升整体健康水平。
“我去年住了近一年的院,自己只用了16000多元。国家的减免政策帮了我们的大忙。”近日,在铜梁区中医院,患病多年的贫困群众田永琴满怀感激地说。田永琴今年46岁,家住石鱼镇盐田村。因患“颈椎结核瘤”,她手术后全身麻木、四肢瘫痪长达9年。从去年开始,她在区中医院进行对症康复治疗。因是建卡贫困户,她享受了“先诊疗后付费”的优惠政策,自己最终自付的医疗费用不到10%。
这只是铜梁区开展健康扶贫工作的一个缩影。目前,铜梁区共有建卡贫困户4448户、12571人,现有患病人员3600户、6250人。针对这类人员,铜梁实行了大病集中救治、重病兜底保障、慢病签约服务的“三个一批”分类救治,救治率100%。全区所有医疗机构严格执行“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落实专人为符合办理条件的1050名贫困患者代办“两病”和特病卡,有效减轻了贫困人口医疗费用负担。
为了强化精准识别、落实扶贫政策,铜梁区加强了保障力度确保精准救治,协助落实基本医保全覆盖。建卡贫困人口全部参加居民医保、大病保险及大病补充医疗保险,落实参保补助政策;协作设立健康扶贫基金落实政府兜底保障;落实市级资金450万元和区级健康扶贫基金500万元,将贫困住院和特慢病诊患者自付比例分别控制在10%和20%以内。
2020年,铜梁区大病专项救治病种增至33个;在农村建卡贫困人口基础上,将民政低保、特困及重度残疾纳入大病专项救治范围,目前各类在管大病患者2383名;实施“光明工程”,为农村建卡贫困“白内障”患者实行免费手术,累计救治89例次。同时,还强化了监测预警重点人群及因病致贫人口管理;建立因病致贫户档案,将重点人群纳入每月跟踪随访及台账管理。
扩大社会救助政策覆盖面 精准施策实现“一个不少”
“感谢党和政府。这笔钱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近日,铜梁区蒲吕街道龙山社区4组居民杨道富激动地说。他当天从铜梁区民政局领到了2.5万元专项救助金。
杨道富的爱人初佑林今年58岁,因患颅内多发动脉瘤、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疾病,于2020年2月住院治疗。巨额的医疗费用和后续康复费用,让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陷入了困境。
接到初佑林一家的救助申请后,铜梁区民政局及时了解核实相关情况,在给予其1万元临时救助后,又将其家庭情况及时上报给市社会救助基金会,帮助其申领到2.5万元专项救助金。同时,要求街道民政办对其家庭生活情况给予关注,在符合条件时及时纳入低保保障。
社会救助是民政部门最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初佑林家的燃眉之急得以及时化解,得益于我区社会救助工作的全面发力。
“十三五”以来,铜梁区出台了《重庆市铜梁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健全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规范了临时救助工作。目前,临时救助保障了6377户11339名农村低保、2043户2850名城市低保、6518名特困、57名孤儿、75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4843户临时救助家庭等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将24212人纳入惠民济困保。全区累计支出各类救助资金5.274亿元,救助各类困难群众202万人次。
同时,打赢打好脱贫攻坚,一直是铜梁区社会救助工作的重中之重。铜梁将低保救助与扶贫工作结合起来,召开了低保与扶贫标准“两线合一”和因病致贫家庭医疗救助工作会议,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主要对象,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主要抓手,通过低保政策兜底,将扶贫对象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形成工作合力,实现了低保扶贫“两线合一,应保尽保,应退尽退”。
“十三五”期间,铜梁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稳步提高社会保障统筹层次和水平,建立健全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从“贫有所救”“病有所医”到“弱有众扶”,社会保障制度正在悄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着力于把群众对幸福家园和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成铜梁高质量发展的巨大动力,让改革成果惠及于民,书写好社会保障服务体系新篇章,为百姓幸福指数加码。
(记者 冉若含 陈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