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黔江:以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推动乡村振兴

2021-01-04 13:33:18  来源:城乡统筹发展网-农家科技杂志  作者:杨泽迁

2020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黔江区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重庆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开局之年,也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年。在这不平凡的一年里,黔江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按照重庆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对标对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着力补短板、强弱项、促发展,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2020年前三季度黔江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5.29亿元,同比增长4.9%,增幅高于全市0.9个百分点,居全市第5位,较上半年提升19个位次;居渝东南地区第3位,较上半年提升2个位次。

▲ 猕猴桃种植喜获丰收(杨敏 摄)

坚持底线思维,保障重要农产品生产供给

黔江区坚持底线思维,认真落实“米袋子”“菜篮子”工程行政首长负责制,不误农时抓好农业生产,加强农产品保供,做到生产有力、供应有序。一是粮食播面稳定。认真落实耕地地力保护政策,调动农户特别是种粮大户的积极性,稳定粮食生产能力。全年实现粮食播面72.3万亩,预计产量22.99万吨。2020年小春粮食播面20.72万亩,产量4.82万吨;油菜播面12.41万亩,实现产量1.43万吨;完成大春作物播面51.58万亩,预计产量18.17万吨。二是蔬菜生产稳步增长。预计全年实现蔬菜播种面积27.9万亩,产量预计33万吨,产量同比增长10%。其中食用菌、加工用辣椒、地牯牛等特色蔬菜基地4.5万亩,高山蔬菜2万亩,羊肚菌预计种植4460亩。建成蔬菜出口示范基地3000余亩,订单销往港台地区3500吨,全区“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价格平稳。三是畜禽恢复较快。全力推动生猪产业“11152”工程建设,六九畜牧公司50万头无抗生猪、新希望集团100万头生猪保供基地等大型龙头企业生猪产业化项目有序推进,新建生猪规模场42家、供种母猪场20家、肉牛规模场18家。预计全年出栏生猪65万头,比去年同期增长4.95%。已连续12年获“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

▲ 脆红李成为群众增收的致富果(杨敏 摄)

突出产业优先,推进农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黔江区把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为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千方百计提高单产效益,适度扩大规模,延伸产业链条,着力实现农业产业品种良、结构优、效益好。一是优化产业布局。继续实施“亩产万元立体行动计划”,结合前两年的发展经验,重点以推广稻渔综合种养、立体间作套作等生产模式,提高复种指数和土地综合利用率,全区累计建成立体农业基地15.26万亩,占目标任务15万亩的101.73%。马喇、邻鄂、五里优质粮油基地等优势农产品示范片建设成效初显。二是优化品种结构。紧盯市场需求,因势利导发展特色水果、水产,引导农业产业通过差异化竞争获得市场认可。在新修订农业产业化政策扶持下,新发展猕猴桃、脆红李为主的优质水果基地1.66万亩,其中新栽植李子1.42万亩,新栽柑橘1200余亩,猕猴桃改良2000余亩,全区水果种植累计达到13.7万亩;脆红李种植面积达到4.46万亩,产量10047吨,产值超1亿元;猕猴桃种植荣获“全国猕猴桃标准化示范区”称号,成为重庆市规模最大的猕猴桃基地;新增水产养殖面积1.06万亩,全区淡水养殖达到2.63万亩(其中池塘7052亩、水库8685亩、山坪塘587亩、稻渔1万亩),预计全年水产品产量3526吨,可实现渔业经济总产值1.08亿元。三是延长产业链条。2020年,黔江区利用山地优势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种植面积达到3.68万亩,预计产值超过2亿元;新增茶园面积500亩(以安吉白茶种植为主),茶叶种植面积超过2万亩。以中药材、茶叶、食品等为重点的农业全产业链基本形成,通过打造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加快推进正阳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依托蓬江食品、双河丝绸、科瑞南海等龙头企业,形成食品、茧丝绸、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培育年产值5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45家,前三季度全区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52.85亿元,预计全年可达到64亿元以上。四是加强品牌培育。积极培育申报“两品一标”品牌农产品,截至目前,获得市级以上认定或评选品牌71个(其中,“两品一标”56个、“巴味渝珍”授权15个),黔江桑蚕茧、黔江地牯牛、黔江脆红李、黔江羊肚菌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已通过市级专家评审,累计获得市级以上农产品品牌认证超160个。“黔江桑蚕茧”国家农产品优势区顺利通过部、市级专家评审,正在积极申报中国蚕桑之乡。获评“中国猕猴桃之乡”“中国脆红李之乡”称号,“黔江猕猴桃”被纳入国家品牌目录。黔江羊肚菌、地牯牛、蓬江牛肉脯、豆腐干等品牌成为国内“网红产品”,黔江69种猪成为中国西部种猪基因第一品牌。

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业要素保障不断健全

围绕土地、人才、经营主体等农业农村发展的关键要素,持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和项目支撑,推进农业发展集约化、规模化、智能化。一是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2019年度大宗粮油基地建设1万亩,2019年度3.03万亩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序推进。400亩的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项目基本完工。二是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完成农机购置补贴1000余台,补贴金额100余万元。积极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推进水稻等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完成机耕95万亩、机收15.5万亩,农业机械化水平预计达到45%。三是强化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完成2019年农民教育培训600名经营主体带头人后续跟踪技术指导服务管理工作,完成2020年高素质农民培训1050人。新增家庭农场45家、农民合作社43家,预计新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全区累计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9个,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1410个、家庭农场610个、种养大户和专业大户2600家。四是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抓紧抓实农村承包地确权颁证后续工作,稳步推进土地适度规模流转,全区土地流转率达到48.15%。统筹推进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股份合作制改革、组级集体经济组织改革、村级组织登记赋码完成率100%。2020年新增7个“三变”改革试点村,进一步探索完善了农村“三变”改革路径,全区216个涉农村(社)实现经营性收入1704.74万元,已全面消除“空壳村”。在全市率先启动2020年农村宅基地规范管理工作。五是强化农业增资引资。紧盯推进复工复产的重要政策机遇,强化项目策划包装,完成农业项目储备48个,争资项目申报31个,到位资金2.85亿元。农业类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入库项目34个(其中续建项目13个,新建项目21个),总投资14亿元,1—10月完成投资共3.77亿元。成功争取全市最大一笔生猪活体抵押贷款3000万元;累计为7家企业办理“增信贷”续贷1796万元。兑现六九畜牧公司等农业产业招商引资政策资金2375万元。积极策划招商项目,4亿元新希望集团30万头生猪农业产业园项目、1.5亿元深水鲟鱼绿色养殖项目落地建设;20亿元新希望集团100万头生猪农业产业园项目、30亿元蓝色经济体项目签订框架协议;浦渝食用菌产业集群建设项目达成意向性合作。

实施乡村振兴,产业扶贫成效显现

产业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黔江区充分认识到抓好产业扶贫的重要性紧迫性,坚持问题导向,精准发力。一是扎实开展专项行动。出台《黔江区2020年农业产业扶贫实施方案》《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产业扶贫实施方案》《黔江区农业产业扶贫定点攻坚方案》,精准调度全区贫困户产业发展情况,深化产业利益联结机制,扎实开展百日攻坚行动。二是抓实问题整改。加快“回头看”和2019年成效考核问题整改,对中央巡视“回头看”反馈意见和国家反馈2019年重庆市脱贫攻坚成效考核问题落实整改措施,完成累计42项整改任务,目前均已全部完成整改销号。全区建卡贫困户D级危房改造建新未拆旧问题整改任务48户已全部拆除,拆除比例为100%。三是强化搬迁后续产业扶持。打造李家溪集中安置点产业扶贫车间,建成“菌种—基地—加工—研发—销售”一体化食用菌产业项目,安置点贫困户产业覆盖率100%。指导分散安置点以“一村一品”等方式规划发展后续产业。四是认真做好驻村帮扶。全力支持兴泉社区、关云村、甘溪村驻村工作队的工作,积极从项目安排、产业扶持、资金支持等方面落实帮扶措施。全委职工认真开展常态化入户帮扶工作,切实做好政策宣传、思想引导、技术培训、节日慰问、消费扶贫等入户帮扶工作。五是积极开展消费扶贫。积极动员农业企业购销黔江区扶贫产品,完成预算单位预留份额采购扶贫产品7.132万元,完成永川区结对帮扶购销生猪1824.8万元。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黔江区按照“学有经验、做有示范、看有亮点、晒有形象”的要求,积极主动推进冯家寨子社区乡村振兴综合试验示范创建工作,确保一年实现“一强、二美、三新”目标。一是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市级综合试验示范创建。依托“31522”试验示范体系,成立创建工作指挥部,高规格、高起点制定寨子社区乡村振兴综合规划,策划并落实重点任务49项、重点项目62项,实行“一月一督查、一月一排位、一月一通报”,目前,49项重点任务均达到时序进度,62个重点项目已进场施工52个、开工率100%,完工13个,乡村振兴示范成效明显,寨子社区形象变化大。二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试点初见成效。制定《黔江区金溪镇开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试点工作方案》《黔江区金溪镇开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试点工作重点任务及责任清单》,在深度贫困镇金溪镇开展试点,目前试点工作已初见成效,计划今年底全面完成,形成经验总结,全区推广。

(文/杨泽迁 作者为重庆市黔江区农业农村委员会主任)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