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奉节打造扶贫最美风景线:“五个一”释放文旅扶贫新动能

2020-12-30 17:41:33  来源:奉节县攻坚办

奉节地处长江三峡腹心,既是生态山区县,又是资源富集县。境内夔门天下雄、白帝城千古颂、区域地标三峡之巅、世界地质奇观天坑地缝、世界最长暗河龙桥河及中华名果奉节脐橙,江峡文化、三国文化、诗词文化在此风云际会、相互交融。

兴隆镇旱夔门 图:冉景绪摄

近年来,奉节县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首要政治任务、重大发展机遇和重要治理平台,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全县4098平方公里当作开放式大景区打造,释放文化旅游助力脱贫攻坚巨大动能,探索出“五个一”文旅扶贫新模式。

编织一张组织网络:用扶贫队伍组建文旅队伍

一切产业、项目、产品、要素围绕旅游布局,切实增强“旅游+扶贫”的引领高度、统筹力度、融合深度,构建起“党政主导、部门主抓、企业主体、乡镇配合”的立体统筹大格局。

成立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书记、县长为双组长,涵盖各大融合性、要素性、保障性涉旅部门29个;组建重庆赤甲集团,专职负责文化旅游开发运营管理;高规格设立夔州旅游文化新区,分别由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出任党工委书记和管委会主任,统领“两镇一街一委一集团”。同时压实旅游、扶贫“一岗双责”,让干部从扶贫中想旅游,从旅游中思扶贫,保障文化旅游向扶贫发力。

奉节县永乐镇长凼花谷 图:金春摄

开发一批农旅产业:把文旅景区融入扶贫产区

聘请国内多家知名规划编制团队,高标准编制《奉节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奉节县乡村振兴规划》,推动整合衔接、相互印证、联动配合。

一方面将传统景区建成产业区。旅游区优先靠近贫困区,求取景观与扶贫“最大公约数”,做足花、叶、林、草、田、居、雪七大生态文章,打造龙汇花谷、亚源生态观光园、三峡第一村、高炉淌露营基地、茅草坝滑雪场、百草园等乡村景区及精品民宿58处,落户58个行政村,覆盖贫困户6110户18630人,其中平安乡文昌村文昌田园、兴隆镇龙门村龙门客栈等贫困村景区达37个。

同步于各景区及周边培育垂钓、采摘、亲水等乡村体验产品120余项,布局饮食、购物、娱乐业态140余项,900余户贫困户依靠乡村景区实现创业增收,特别是在大窝景区、川东游击队小镇等41个景区内及周边配套打造田园综合体及农林基地,带动4700余户贫困户稳定增收,像大窝景区强力推进种养殖、小水果等产业,共发展高山冷水鱼30万余尾、突尼斯软籽石榴1100余亩、脆李1700余亩,形成农旅融合发展格局;龙门客栈配套打造周边山羊、土鸡、蔬菜、中药材等产业1000亩以上,为117户贫困户“量身定制”产业项目,实现稳定增收。

兴隆镇回龙村新村 图:肖清益摄

一方面将农业产区变成旅游区。坚持“一村一品”“一户一策”,遴选365处原生资源细心挖掘、深度评估、分类开发,推动旅游景区与农业产区深度融合、全面渗透,布局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贫困村及贫困户覆盖率达100%,并将部分农业基地包装为康养、休闲、体验旅游产品,全面植入文旅元素,使田园变游园、果园变乐园,让旅游为农业“带货”。

打造蚕桑、油茶、白茶、花椒、竹笋、油橄榄、老荫茶等特色产业康养小镇20个,以及脐橙、黄桃、脆李等生态农业观光园,采摘、观赏、躬耕等原乡农趣产品,逐步完善农家乐、微景观、特色菜等旅游配套体系,让贫困户“扛着锄头种田地,唱着山歌搞旅游”。

通过各类特色产业实现稳定增收,带动贫困户3403户10757人。比如草堂镇双凤村新建白茶示范基地500亩,带动农户120余户,人均年增收3500元;五马镇从乡土民俗特色、农耕文化、农家小吃等方面着手,结合本地资源,打造樟木村油茶核心示范基地2000亩,带动农户700余户增收致富。

建立一套市场模式:使文旅效益变现农户收益

把农户发展小策划融入旅游产业大规划,让部门挖资源、企业挖商机、政府挖模式、银行掏腰包,不断创新“企业+农户”“企业+村集体+农户”“村集体+农户”等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推进“三变改革”,持续深化产业合作模式。

大窝社区新貌 图:青龙镇政府提供

一是“入股景区+游线包装”模式。大窝景区海豚湾壹号农庄采取“村集体+公司+农户”模式,其中村集体经济投资200余万元,100户贫困户通过土地入股,每年20%纯利润作为农户分红基金。近年来,各地鼓励农户将土地、林地、宅基地、设施设备等折合入股打造乡村景区,1749户贫困户在28个乡村景区用资金、资产、资源“三资”入股分红得利。在此基础上,深入打造自驾行摄、生态康养、诗歌朝圣、民俗美食、科考研学、极限体育六大旅游目的地,形成1—7日精品游线,辐射117个贫困村,由重庆赤甲集团进行市场推介,为其提供稳定客流。

二是“散种统购+品牌包装”模式。针对农业基地及特色产业康养小镇,由企业采购种苗、完善设施,免费提供农户种植,实施借物还物、返租倒包、回购统销。充分利用“三峡之巅诗·橙奉节”核心品牌进行农产品包装升级,赋予文旅内涵,用“风景美”烘托“物产美”。通过旅游企业重庆赤甲集团官方认证,近几年每年销售到酒店及景区周边餐馆高山蔬菜、水果等农产品11万吨;包装“白帝橙”脐橙品牌,利用电商平台销售脐橙及特色农产品1.2万吨,22个农业基地搭上旅游快车、畅通销售渠道,163户贫困户从中受益。

白帝“橙”;

三是“加工取材+礼品包装”模式。不断延伸旅游产业链条,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动扶贫产品“接二连三”。引进、孵化加工企业73家,对相关扶贫产业实施定点取材、统一收购,开发奉节橄榄油、老荫茶、腊肉、中药材、乡坛子系列品牌10余种,包装为“奉节好礼”在景区商铺及周边酒店、卖场上架销售,年创收7亿元,带动扶贫基地60个,贫困户2900余人。

重庆粮食集团红蜻蜓公司依托奉节13万亩油橄榄种植基地,打造三峡之巅特色橄榄油品牌,目前已收购橄榄鲜果770吨,压榨橄榄油85吨,累计灌装16万瓶,包装“奉节好礼”5万余盒。

创新一套建设机制:为配套设施赋予扶贫使命

涉旅部门积极争取“文旅+扶贫”项目资金。开好项目建设专题会,强化规划立项、方案评审、建设督导及竣工验收。4年来,统筹各类资金400亿元,实施重点项目100余个,确保关联项目个个体现旅游元素,扶贫资金笔笔通过旅游发力。

危石鸟道

按照旅游道路建设标准,紧扣扶贫区与旅游区关键节点,打造一批镇村公路,不断丰富景观文化元素,实现产业路、通景路、风景道“三位一体”,将扶贫路编进旅游网;不断延伸乡间小道、休闲步道、村居民道,既解决群众出行难,又连通农家乐等乡村旅游共享空间。3年实施通畅、通达工程9155公里,其中旅游景观道及通景道高达6546公里,贯穿乡村景区58个,涉及135个贫困村,辐射贫困群众10万人,扶贫道路推动快旅慢游,旅游道路支撑农旅发展。

同时锁定旅游与扶贫重点区域,全面夯实生活设施、优化村居环境,对3万余家农户实施改厕、改圈、改厨,完善人畜饮水设施1100余处、灌溉设施700余处,辐射贫困户6万余户,覆盖景区、景点、农家乐1156处,实现旅游扶贫共建共享、主客共享。

高质量打造九天龙凤旅游大环线就具代表性。全面优化沿线林、草、湖、田生态带,形成一条自驾行摄精品线路,连通10余个重点旅游景区,解决5个乡镇139个产业基地物流运输问题,实现“一体两用”。

用好一批优惠政策:用文旅要素促进扶贫保障

制定一批优惠政策,充分激活民力、民智、民资,夯实相关扶贫保障。

表彰带贫企业

一是出台用工政策。围绕旅游景区运营需求,出台涉旅岗位优先招聘贫困户系列政策。采用征迁返聘、就近招聘等模式,吸纳200余名贫困户从事景区管理服务;设置公益性岗位150个,对观景平台、行摄驿站等非经营性景区景点进行常态化管理,解决122名贫困人口就业;不断推动《归来三峡》演艺人员本土化,12名贫困群众进入“演艺圈”。

二是推出培训政策。重庆市奉节职业教育中心开设景区导游、讲解员专业课程,贫困户免费入学,培养摄影导游40名。深入挖掘夔梳、夔砚、夔绣等“非遗”技艺79项,发展“非遗”传承人271名,培训贫困群众2000余人次,并由重庆赤甲集团聘为贫困户手艺人。

轮椅上的“奉节绣娘”石胜兰创办鲁渝共建非遗“夔州绣扶贫工坊”,针对残疾人、贫困户进行夔绣培训,2019年获评“全国自强模范”、“巴渝工匠”年度人物。

三是用好补助政策。完成106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外观风貌独具奉节文旅特色,改造农村危房16344户,让危房变新房、新房变客房,使贫困户“开门是店、关门是家”。设立“森林人家”专项基金、东西部扶贫协作补助,提供金融支撑384万元、产业发展补贴893万元,建成农家乐539家,其中星级农家乐122家,102户贫困户通过开办农家乐脱贫。

( 奉节县攻坚办宣传组)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