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石柱:让脱贫攻坚“成色”更足

——记河嘴乡同心村脱贫攻坚工作
2020-12-28 09:44:37  来源:城乡统筹发展网  作者:汪万英 牟显平

城乡统筹发展网讯(特约通讯员 汪万英 牟显平)隆冬时节,我们驱车前往方斗山南麓的石柱县河嘴乡同心村采访。车窗外不时看见村民在田间地头忙碌,沿途景致令人如饮醇酒:满山成行的茶树娇翠欲滴,河嘴河流水潺潺,沿途山野炊烟袅袅、鸡犬相闻。山重沟复,小桥流水,柳暗花明。盘山公路蜿蜒干净,盏盏太阳能路灯沿公路引向天际。公路两旁点缀着土、洋结合的小型别墅,公路尽处,低矮、整洁的瓦房就是村委会。

脸庞方正、戴着眼睛、头发花白、文质彬彬的村支书吴吉才走出村委会将我们迎进满墙奖状的办公室。我们说明来意,吴支书打开了话匣子。

同心村地处方斗山腹地,原属河嘴乡最穷的村。2016年前同心村几乎与外界隔绝,全村九个组只有一条6公里的机耕道连接河嘴乡场,下雨天根本无法通行;只有玉米、水稻、洋芋等传统产业,无一家企业,大多数群众只能背井离乡外出务工;一栋栋零乱、简陋的吊脚楼,一条条曲折的泥土路、茅草路、羊肠小道,“山形依旧枕寒流”。

修公路促致富

交通难一直是制约同心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同心村支两委一班人决心改变交通落后的状况,他们在群众大会上郑重承诺:“三年之内,全面解决全村的交通问题。”他们根据同心村的地理特点,制定了“两横五纵”公路网建设规划,利用与比邻贫困村搭界等优势,通过多种渠道争取资金(交通主管部门立项资金、异地扶贫搬迁资金、村民自筹资金、江津区对口支援资金等)和人力物力,耗时三年,新修、扩建、硬化公路28.8公里,新修茶叶长廊公路8.7公里,修建、硬化了人行便道18.7公里。全村实现了组组通公路,90%以上的院落通公路,基本实现了户户通公路。“现在公路通到家门口,进出方便得很。”刚从外开车回来的蛟龙组村民汪其亮兴奋地说。

同心村公路

抓饮水护生命

同心村饮水难由来已久,全村1700多名村民中,80%的人缺饮用水,其中有三个村民小组常年缺水。2016年——2019年,同心村耗资25.6万元(每个水户头每年收10元协会费及部分水费,其余全部来自上级政府的扶持款和社会捐助款),修建蓄水池,铺设引水管道,彻底解决了全村的饮水难。同时,创新成立同心村饮水协会,对全村的饮水工程设施进行规范化管理。村委先后召开3次群众代表大会,健全完善协会规章制度;先后召开3次会员大会合理确定水价,2016年实行0.3元/吨,2017年实行每人每年1元包干(后因部分会员不节约用水被会员大会废止),目前以制度形式明确规定水费0.7元/吨、会费10元/年,人为损坏水管一次处罚10元、自然损坏由协会负责,群众新入户费为300元、贫困户新入户费为150元。因为管理规范,得到90%以上群众拥护支持。

同心村水厂

经会员大会讨论决定,协会管水员“精兵简政”,从最初4人减少到2人到1人;考核由无效考核到有效考核、由无责到有责;协会董事长(会长)由一般群众到一般村干部再到村支书担任;全村供水由单个水池向小的局域集中向全村大联通供水;财务管理由无序到规范;大型人饮设施建设经费由“等靠要”发展为群众自愿投资投劳加政府适当补贴。“现在好了哟,水一年四季不断,又不要人去管,随时都有水喝。呵呵”长应组村民向华芬笑得合不拢嘴。

抓产业推发展

发展才是硬道理。同心村让在半山地区的汪家、龙塘、石门、新寨4个组持续发展辣椒产业,每年稳定种植400亩。2018年,同心村新组建村集体面条加工厂1个,与企业合资兴办扶贫车间1个,为“村富民强”的乡村新貌奠定了坚实基础。2019年开始打造“茶叶长廊”,截至2020年底,全村已栽植茶叶1053亩,在河嘴河两侧形成了覆盖全村207户农户的“十里茶叶长廊”。众多群众在茶叶基地务工,在扶贫车间上班。2020年村民在本村务工收入达30余万元,通过土地入股分红41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6万元。“现在不用出门在家门口就能挣钱了,还能照顾老小,真是太好了。”中心组村民吴吉明愉快地说说。

同心村十里茶叶长廊

建民房保安居

同心村从2016年开始规划村民住房问题。针对高山居民住房改造难问题,村委争取各方政策及资源,建成了70户以贫困户和低保户为主的易地扶贫搬迁点“同心苑”,完善了油坊居民点基础设施建设,成为石柱县第二大(仅次于中益乡华溪村)扶贫搬迁居民工程,有效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同时注重公共设施建设,建成了体育广场1座,配置了篮球、乒乓球及其他运动设施,安装了五公里长的路灯。近几年中,有147户居民在公路沿线修建了新房。已搬到“同心苑”居住的峨眉组村民雷继鹏高兴地对我们说:“现在这里住起安逸得很,又宽敞又干净,比原来老家的房子好百倍。”

同心村扶贫车间

听完吴支书的讲述,我们走进村民家里,无处不是欢声笑语;走进“十里茶叶长廊”,无处不是生机勃勃;走进扶贫车间、面条加工厂,机声隆隆;走进湾底水厂,池水荡漾……如今的同心村,干部群众“同心”协力,共建美好新农村、新家园;如今的同心村,山更绿,水更清,街道、院落更整洁更漂亮,政通人和,一派欣欣向荣。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