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刮骨疗伤标本兼治 一江碧水健康东流

2020-12-28 09:29:12  来源:重庆日报

看效果·大江奔流——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五周年”行进式采访报道活动日前走进江津。

冬至时节,群山之下的江津区德感街道长冲社区,草木葱茏,几百亩梯田式池塘里栽着莲藕,几只白鹭翱翔其间,一派宁静的田园风光。

据悉,长江流经江津境内127公里。2018年,江津就启动了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和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工作,截至目前,江津对退捕渔民已组织技能培训145人,实现应培尽培。544名渔民中,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退捕渔民405人已全部实现转产就业,另外还有139人退出劳动力市场。

今年以来,江津区林业、环保、水利、交通、海事等部门互相补充,互相配合,对保护区内码头、岸线、排污等问题开展了交叉检查,形成部门合力。同时,江津开展增殖放流活动7次,增殖放流鱼苗809.5万尾,一大批长江鲟、胭脂鱼、岩原鲤、厚颌鲂、华鲮、黄颡鱼、长吻鮠等珍稀特有鱼类放流长江,对长江鱼类资源起到了很好的修复作用。在此基础上,江津积极开展鱼类生境修复工作,2019年以来共建成人工鱼巢11.37万平方米,人工鱼礁400立方米。

江津区几江长江大桥下飞来成群的红嘴鸥。红嘴鸥飞临江津,象征着该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显成效。(摄于11月2日)通讯员 吴刚 摄/视觉重庆

禁 “渔巡001”解甲退休

12月21日午后,江津区油溪镇场镇外,长江浩浩汤汤,斜阳染红江面。

江畔,一艘银白色的快艇被拖离水面,停放在油溪码头的水泥坝子上。

快艇静默无声,但艇身上随处可见的凹痕、弯曲变形的钢架、吃水线处环绕的青苔……都在讲述着它经历过的惊心动魄的故事。

“001,你今天上岸了,该休息了。”抚摸着艇身上的一处处凹痕,江津区鸿鹄护渔志愿队队长刘鸿与这艘护渔艇轻声话别。

曾经并肩战斗的日子,又一一浮现眼前。

2014年,事业有成的刘鸿回到家乡江津,发现因非法捕捞等缘故,长江里已经快见不到鱼了。

苦于执法力量不足,当地渔政管理部门也在号召志愿者参与义务巡护保护渔业资源。闻讯,刘鸿立刻报了名。

与非法捕捞者多次交手,刘鸿发现对手的设备更新换代很快,一般的船只很难追上非法捕捞船。

2015年7月,刘鸿投入17万元,用高强度铝合金打造了一艘巡护艇,配置了全程监控设备,最高航速达到每小时50公里,“这在当时算是速度最快的巡护艇了,而且十分结实,不怕撞。”刘鸿介绍。

编号“渔巡001”的这艘巡护艇,也被护渔队队员亲切地称为“001”。

让刘鸿没想到的是,“001”首次“参战”就惊险万分。

“2015年8月份,晚上11点过,在珞璜中坝岛。”刘鸿记得,当晚“001”新船下水不久,护渔队就在中坝岛水域发现了手电筒的光亮,“从手电筒光照射的方式上,我们判断出对方正在进行非法捕捞。”

发现护渔队靠近,对方开足马力,以最快速度逃离。

“新船速度快,怎么也不能让他们跑了。”刘鸿驾船紧追不舍,两艘船你追我赶,在江面上疾驰。

一阵艇身和石头碰撞的巨响后,“001”陡然停了下来。原来,由于深夜视线不好,速度又快,刘鸿不慎将“001”开到了江滩上。

“当时心里就‘咯噔’一下,不晓得船遭没得。”虽然“001”是高强度铝合金打造,但毕竟未经实战,其能不能经受住这样的碰撞,刘鸿心里也没底。

几个人下船仔细查看,发现“001”艇身上只有几道擦痕,整艘巡护艇安然无恙。

“我们6个人把船抬到水里,开足马力又追。”最终,“001”首战告捷:两名非法捕捞者被绳之以法,还缴获了近40公斤非法渔获。

尽管此后护渔队又添置了一些船只,但“001”一直是追查非法捕捞船的主力军。

长江江津段水面上,也时常能见到“001”开足马力飞驰的身影。有一次,“001”和非法捕捞船一前一后在江面追逐,却总是差一点距离,刘鸿干脆站上船舷,起身一跃,跳上非法捕捞船,终于将对方逼停……

5年时间,身经百战的“001”尽管满身伤痕,主体结构却从未受损,它和护渔队员一起抓获的非法捕鱼者,仅达到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就有20余起。

“近年来,非法捕捞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依然有个别不法分子装备了更精良的设备,为了利益铤而走险。我们的巡护装备自然也要不断更新换代,坚决打击非法捕捞行为。”所以,刘鸿选择了让“001”退役,“我们会把它上面的一些设备拆卸下来,装到新的巡护艇上。”

斜阳微醺、长江浩荡东流,“001”在斜阳下静默成剪影。它身侧的江面上,两艘最高航速达到每小时70公里的新型巡护艇已整装待发。

12月21日,江津区油溪镇油溪码头,工人正在拆除编号“渔巡001”的巡护艇。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数读“禁捕”成效

自今年1月1日长江干流全面禁渔以来,江津已累计查处非法捕捞案件53起62人,没收三无船11艘、渔网1036张、渔获物370公斤,救护国家一级保护长江鲟3尾、二级保护大鲵3尾

退544名渔民退捕上岸

长江流经江津境内127公里,其中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江津段115.22公里,占保护区重庆段80%以上,保护对象有白鲟、长江鲟(长江特有)、胭脂鱼等3种珍稀鱼类,以及65种长江上游特有鱼类。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2020年1月1日起实施全面禁捕,保护区以外的重点水域也将在2021年1月1日起实行十年禁捕。

那么,江津渔民退捕转产工作进行得如何?江津又采取了哪些措施禁捕护渔呢?

12月21日,重庆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江津区农业农村委主任张世英。

张世英告诉记者,2018年,江津就启动了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和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工作,在全区抽调47名优秀干部组成帮扶专干,形成了区级、镇街、村社三级联动退捕渔民转产就业保障“一对一”帮扶机制,进村入户,强化政策宣传,精准摸排退捕渔民培训、就业需求和参加养老保险情况,建立了由退捕渔民签字确认的《重庆市长江禁捕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帮扶明白卡》和安置保障帮扶台账。

截至目前,江津对退捕渔民已组织技能培训145人,实现应培尽培。544名退捕渔民中,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退捕渔民405人已全部实现转产就业,另外还有139人退出劳动力市场。

江津还对退捕转产渔民开展定期“回头看”、建立“一船一档、一人一册”台账、开展涉渔“百日走访活动”,动态监管退捕渔民就业、收入、住房、社会保障等情况,确保退捕渔民上得了岸,就得了业,生活有保障。

“544人中,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211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1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332人,其中代缴困难人员养老保险费13人,退捕渔民社保参保率达到100%。”张世英说。

“今年以来,江津区林业、环保、水利、交通、海事等部门互相补充,互相配合,对保护区内码头、岸线、排污等问题开展了交叉检查,形成部门合力。”张世英介绍,江津还积极与毗邻的永川区、四川省合江县开展保护区管理合作,协同开展保护区管理,有效扼制了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的发生。

11月27日,江津区林业局与市鱼保处、江津区法院签订了生态修复和法制教育协作合同,探究“生态+司法”保护新模式。三方将就生态修复、收容救护、宣传教育等方面广泛开展协作,对长江保护工作形成部门合力。

今年以来,江津共办理涉渔行政案件52起,涉案56人,罚款6.78万元;刑事案件71起,采取强制措施91人,移送起诉91人。其中电鱼25起,禁用网具捕捞76起,游钓20起,毒捕1起,掩饰隐瞒犯罪所得(代为销赃)1起;行政执法机关移送刑事司法机关案件20件。

“今年以来,江津开展增殖放流活动7次,增殖放流鱼苗809.5万尾,一大批长江鲟、胭脂鱼、岩原鲤、厚颌鲂、华鲮、黄颡鱼、长吻鮠等珍稀特有鱼类放流长江,对长江鱼类资源起到了很好的修复作用。”张世英介绍,在此基础上,江津积极开展鱼类生境修复工作,2019年以来共建成人工鱼巢11.37万平方米,人工鱼礁400立方米。

“每平方米人工鱼巢可供产鱼卵1万粒,江津所有人工鱼巢可供鱼儿产卵接近11.37亿粒,按照6%的孵化率计算,可增殖近7000万尾鱼苗。”张世英表示,建设人工鱼巢鱼礁能够修复鱼类产卵场、增殖孵幼种类,并具有没有潜在种质污染、水生态修复效果好、增殖效益高等特点,极大地促进了珍稀特有鱼类野生资源的恢复、种群数量的扩大、群落结构的改善和长江生态的修复。

12月21日,长江江津段,移动式船舶污染物公益接收点工人正在清理垃圾。一些退捕渔民也上岸成为护渔志愿者。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数读“退捕”成效

544名退捕渔民中,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211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1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332人,其中代缴困难人员养老保险费13人,退捕渔民社保参保率达到100%

转600余亩渔场关停转产

冬至,群山之下的江津区德感街道长冲社区,草木葱茏,几百亩梯田式池塘里栽着莲藕,几只白鹭翱翔其间,一派宁静的田园风光。

很难想象,这里曾是年产罗非鱼等苗种1亿尾、商品鱼197万余公斤,同时也产生大量黑臭养殖废水的长冲渔场。

“一年多前,这里的废水是当地河流的重要污染源。”江津区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张利剑说,长冲渔场曾有69户养殖户、637.61亩鱼池,是江津热带鱼良种场。

“1995年,这里就开始用温泉水养鱼了。”德感街道农业服务中心主任丁昭健介绍,当地有一个关停的煤矿,每天能涌出约8万立方米温泉水。许多人就用温泉水进行热带鱼养殖,养殖规模逐年扩大,并建起了7家农家乐,最大接待量每天能超过1200人。

57岁的村民王真祥从2008年起开始养鱼,有近5亩鱼池,“渔场排出的水是黑臭的,加上密度大导致疾病经常出现,死鱼很多,这些年只能保本经营。”

“一些养殖户在利益驱动下,采用高密度、大量投饵的养殖方式,产生了大量养殖废水。”丁昭健介绍,养殖废水未经任何处理就排入太平桥河沟,汇入两公里外的璧南河。

20余年的养殖废水,让宽约3米的太平桥河沟里的淤泥超过半米厚,河水常年臭不可闻。

2019年4月,江津区壮士断腕,决定关闭长冲渔场。经过近3个月的攻坚,所有养殖户顺利实现“退渔转产”。同时,江津区对长冲渔场开展清淤、种植莲藕修复生态等综合治理。

通过治理像长冲渔场这样的污染源,2019年7月以来,璧南河相关断面水质逐渐从过去的劣Ⅴ类提升到了现在的Ⅲ类。

“一开始我还担心渔场关了后靠什么生活。现在我领了补偿款,每年有土地流转收入,加上在外务工收入,生活有保障。”王真祥说,“渔场关了后,水清了、环境好了,我赞成‘退渔转产’。”

如今,每天8万立方米温泉水经太平桥河沟补给璧南河,并最终在江津区油溪场镇外汇入长江。

傍晚,璧南河与长江交汇处,红嘴鸥成群,或是飞掠水面、或是徜徉嬉戏……

江津区德感街道长冲社区,几百亩转产的长冲渔场。(摄于2019年12月13日)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数读“转产”成效

2019年7月以来,璧南河相关断面水质逐渐从过去的劣Ⅴ类提升到了现在的Ⅲ类

如今,每天8万立方米温泉水经太平桥河沟补给璧南河,并最终在江津区油溪场镇外汇入长江

本组稿件由记者陈维灯采写,数据由江津区农业农村委等提供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