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发展网12月25日讯(记者 李文萍)今(25)日,中共重庆市委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制定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相关情况。
中央“十四五”规划《建议》、市委“十四五”规划《建议》都对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作了强调。那么,未来5年乃至10年,重庆将如何具体统筹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建设?
重庆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董建国表示,“十四五”期间,重庆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加速:通道基础设施建设
针对当前部分铁路的运能饱和、部分公路还存在“断头路”的情况,重庆将夯实通道的“硬件”基础。
提升铁路干线运输能力。实施一批干线铁路扩能改造项目,建成渝怀铁路二线,适时启动涪柳铁路、渝黔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打造重庆至北部湾出海口大能力铁路运输通道。
优化公路运输网络。加快推进渝黔、渝湘等高速公路复线建设和扩能改造,全面打通主要公路瓶颈路段,有效扩大通道辐射范围。
完善枢纽基础设施。加快沙坪坝团结村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等场站扩能改造。推进万州新田港、涪陵龙头港等枢纽型港口进港铁路建设,打通铁水联运“最后一公里”。完善物流枢纽设施,加快构建陆港型、港口型、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体系。
提升:通道物流服务效能
重庆将立足提升物流信息化水平和通关便利化、加强多式联运衔接等关键环节,筑牢通道的“软件”支撑。
一是提升物流运输组织能力。加快建设重庆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促进跨区域物流信息互联互通。完善铁海联运、国际铁路联运、跨境公路班车等运输组织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和运营效能。
二是加强与中欧班列(渝新欧)、长江航运的衔接。有效发挥西部陆海新通道衔接东南亚地区和中亚及欧洲地区的路桥纽带作用,依托枢纽港口实现铁路班列和长江航运的中转联运,推广“沪渝直达快线”运营模式,减少货物中转时间。依托江北国际机场,提升陆空转运水平。
三是推动通关便利化。提升重庆口岸“7×24”小时通关服务保障水平,加快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加强与东盟国家的海关合作,巩固中国—东盟海关检验检疫合作机制。
促进:通道和区域经济融合发展
董建国表示,重庆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牵头建立了“13+1”的省际协商合作机制,同时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也可以对RCEP协定实施过程中起到重要促进作用。接下来,重庆将会深化和东盟的经贸合作,切实将通道的物流优势有效转化为贸易优势、产业优势,以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打造高品质陆海联动的经济走廊。
一是促进贸易提质增量。推动川渝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建设,构建便捷高效的贸易直通平台。完善进口商品分销体系,推动欧洲与东盟国家的优势产品在渝集散、分拨、中转、销售、结算。
二是强化通道产业合作。推进与通道沿线省区市共建一批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产业转移合作园区,发挥重庆与东盟国家产业互补优势,开展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高标准实施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
三是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加快清除阻碍资源要素自由流动的市场壁垒,推动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跨区域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为海内外广大企业家来渝投资兴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