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发展网12月25日讯(记者 李文萍)今(25)日,中共重庆市委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制定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相关情况。
“十三五”以来,成渝地区发展进入快车道。那么,“十四五”期间,重庆将如何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聚焦五个方面
中共重庆市委常委、秘书长,市委新闻发言人王赋表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的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对西部地区、成渝地区发展的引领性很强,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市委“十四五”规划《建议》中已经明确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具体举措,概括起来将重点从以下5个方面发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构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格局。服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推动重庆更好地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作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重庆精准落地的重要抓手,大力推动“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目前各片区、各区县都明确了功能定位、完善了空间布局。促进重庆都市圈与成都都市圈相向发展,推进川渝毗邻地区功能平台建设,带动成渝地区空间布局整体优化。
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构建现代基础设施网络,加快出渝出川大通道建设,“米”字型高铁网预计“十四五”将基本形成;提升国际航空枢纽能力,江北国际机场T3B航站楼及第四跑道已开工,投用后年旅客吞吐量达8000万人次,还将规划研究重庆新机场建设。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培育汽车、电子信息等先进制造业集群,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强经济实力、发展活力。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高起点、高标准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两江协同创新区。整合优化科技资源,吸引创新人才,激发创新活力,完善体制机制,营造鼓励创新的生态环境。
深化改革开放。推进更深层次改革,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推进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国企混合所有制等改革。实行更高水平开放,提升开放平台能级,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质量。
创造高品质生活。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两岸青山·千里林带”等生态治理工程,探索绿色转型发展路径。统筹推进城市更新和乡村振兴。抓好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重点民生工作。
建立四级合作机制
为确保双城经济圈建设任务扎扎实实推进,重庆与四川建立了四级合作工作机制。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研究落实重点任务、重大项目等,今年已召开两次会议;常务副市(省)长协调会议,定期研究协调工作;联合办公室,设在两省市发展改革委,实行人员互派、实体运行,加强工作调度;交通、产业、创新、市场、资源环境、公共服务等专项合作机制,分领域推进。一年来,这四级机制运行顺畅,下一步还将不断健全完善。
目前,重庆与四川共同编制了双城经济圈建设项目库,建立了两省市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工作机制,将共同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两省市协同推出了95个川渝通办事项和第一批30项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改革清单,下一步还要实施两地便捷生活行动,持续推动政策体系协同,推出更多惠及老百姓和市场主体的政策措施。
王赋表示,重庆将与四川密切沟通协作,强化“一家亲”意识,树牢“一盘棋”思维,贯彻“一体化”理念,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合力打造区域协作的高水平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