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区美丽乡村新面貌
长寿区建设生态宜居之地始终把“绿色”放在第一位。
据了解,2018年,重庆市委书记陈敏尔在长寿区主持召开市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小组会议。针对“五个振兴”中的生态振兴,他指出,要在统筹“三生”空间上精准发力,保护好美丽山水田园,让自然与人文、城市与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从此,长寿区在乡村拉开了构建“绿色”空间的大幕。
长寿区美丽乡村示范秀才湾
生活之“绿”——
全域整治 构建“清洁家园”
走进长寿区双龙镇红岩村,宽阔平整的街道、干净整洁的庭院、绿意盎然的田园风光映入眼帘,共同编织成一幅美丽的生态图景。
“以前村里可没这么漂亮,这几年清理陈年垃圾、改厕修路、栽植花草,搞得村里像公园一样。”正在散步的几位大爷笑着说。
近几年,红岩村通过农房风貌塑造、环境综合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等综合措施,环境更加整洁、农房风貌更加突出、乡风更加文明、农民生活更加舒适,成为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村引领示范二档村。
红岩村的变化折射出长寿区人居环境的美丽蝶变。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仗,也是重大民生工程,长寿区全域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在“建”字、“治”字、“改”字上狠下功夫,打造出绿色“清洁家园”。
“建”是指,聚焦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处理集中发力。
“治”是指,突出示范引领,重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项目。
“改”是指,深化村庄清洁行动“三清一改”,梳理陈年垃圾、柴草堆码、乱搭乱建等问题,建立台账推进整改。
同时,全区狠抓责任落实,成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重点工作;狠抓机制落实,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和农村人居环境问题视频曝光机制;统筹落实资金,计划投入资金19.37亿元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狠抓机制创新,将农村公共服务项目建设“一事一议”同人居环境整治项目推进深度结合,探索出基数加因素、村民议事会、三级联动制“三大机制”,下放专项资金管理权、使用权和监督权到村民手中。
在强有力的推动和坚实的机制下,长寿区农村环境日新月异——
全区累计完成户厕改造21640户;新建“四好农村路”1055公里;建设美丽庭院2400户;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达100%。龙河镇保合村、邻封镇汪塔村、双龙镇红岩村、云台镇利民村成功入选市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村引领建设项目。
大美中国,先美农村。长寿区吃透上情,精准发力,落实了一项项惠民举措,带来了一系列实实在在的变化。乡村各美其美,百姓各得其所。
长寿区农村文化墙
生产之“绿”——
发展绿色高效产业 打造“清洁农园”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每个人心中有一个田园梦,在具体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长寿区不仅在生活空间里喷绘绿色,在生产过程中,也向高效、绿色产业转型。
近年来,长寿区紧扣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三增”目标,聚焦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四化”重点,全面提振优势特色产业,扎实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为了促进农业由增产向提质转变,长寿区引进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陕西海升果业集团,打造3000亩高标准柑橘示范基地和万吨冷库及柑橘分选线,带动10万亩塔罗科血橙、10万亩晚熟杂柑、10万亩长寿柚优势区转型升级,并发挥“两湖”优势打造10万亩有机渔业优势区,加快建设年产10万吨鲜蛋生产基地。
“中国是农业大国,但在传统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民过度施用化肥,不当使用农药,大量焚烧秸秆,小型养殖场或者畜禽类的粪便随便排放,造成农业环境污染。加强对农业环境污染的治理,是保护青山绿水的前提,也是推动产业走向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长寿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展开农业生产污染防治的工作中,长寿区积极推广化肥和农药减量增效、种养结合、节水灌溉、秸秆还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生产方式,合理划定畜禽养殖“三区”和渔业养殖“三区”,采取“企业小循环、园区中循环、产业大循环”的发展模式,大力推进“猪—沼—果”、稻鱼同田、鱼菜共生等种养循环发展。
重庆农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长寿现代农业园入驻的柑橘企业之一,该公司与广东温氏集团开始合作,发展生猪养猪场,喂养的生猪由温氏公司统一回收,养猪产生的粪便加工成有机肥,满足柑橘生长需求。每年生猪养猪可创收180多万元;用粪便制成的沼液、沼渣施肥可节约成本30多万元,这不仅降低了柑橘的种植成本,且提高了柑橘的口感品质与安全,打响了品牌知名度。
站在农正农业的柑橘地里,看到的是广阔的蓝天、移动的白云,和郁郁葱葱的绿树;闻到的是绿叶的清香和柑橘的甜香;听到的是绿浪翻滚的“沙沙”声……特色高效产业区内,风光无限好。
另据了解,长寿区规模以上养殖场实现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设施全覆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0%,居全市前列;农膜回收、分拣、利用体系初步建立,成为全市三个能够贯穿农膜回收利用全链条的区县之一;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达93.5%,化肥、农药连续多年实现“双减量”。
长寿区秀才湾里的孩子
生态之“绿”——
做好山水林文章 建设“清洁绿园”
“桃花飞片片,潭水去悠悠。”明代诗人李先开曾用这样的诗句描述桃花河的美景。
作为长江一级支流,桃花河是长江一级支流,全流域均在长寿境内,被誉为“长寿母亲河”。然而这条“母亲河”,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水体黑臭,水质常年为地表水劣五类。
为了彻底整治桃花河,长寿区成立了桃花河污染整治攻坚领导小组、桃花河污染整治攻坚指挥部,30名区领导任河段督导长,61个区级部门和街镇为河段长单位,具体负责责任河段的治污工作;关停198户养殖场和6户屠宰场,对水产养殖场进行采样检测并责令不合格养殖场整改;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每日对河面漂浮物和岸坡垃圾进行清理、收运和处理……
终于,桃花河变得河更畅、水更清、岸更绿、景更美。
桃花生态美,白鹭翩然至。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成群结队的白鹭在此繁衍栖息,它们或在河滩上飞舞,或在水泽旁觅食,引发不少市民惊叹。
桃花河的生态变迁是长寿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清洁绿园”的缩影。
从绿色中来到绿色中去,长寿区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落实环保要求——
念好“山字经”,抓优“橘、柚、鱼、蛋”主导产业,建成全市最大的生态柑橘基地;做好“水文章”,以“河长制”统筹护水治水兴水,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排查,积极探索隔离池、生态湿地等多种污水处理模式;唱好“林中曲”,探索“林长制”试点,采取退耕还林、人工造林、补植补造、抚育改造、封山育林等方式护林育林还林。
青山常在,绿水长流。长寿区绘就了一幅生态美好画卷。
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长寿区将生态旅游业作为战略性主导产业进行打造,走出一条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现实路径。
除了长寿湖、长寿菩提古镇、长寿菩提山等著名景区,长寿还依托重庆市最大的晚熟柑橘标准化生产基地,启动“乡村振兴·长寿慢城”项目,引入国际慢城发展理念,打造文化兴盛、绿色发展、城乡融合的最美橘乡、现代生态农业的文化示范区、现代田园休闲度假新目的地。
生活“绿色”、生产“绿色”、生态“绿色”,长寿区为乡村振兴夯实了发展基础。2020年5月,全市乡村振兴“十大重点工程”暨试点示范工作推进现场会在长寿顺利召开,全区乡村振兴综合试验示范绩效评估位居全市第二,龙河镇保合村获评2019年度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橘香悦动村获评2019年重庆十大最美乡村,渔乐仙谷、清迈良园获评2019年重庆十大特色乡村,17个村入选全市首批美丽宜居乡村。
城乡统筹发展网-乡村振兴杂志记者李文萍
供图/长寿区农业农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