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奉节县美丽乡村助推乡村振兴
一边是责任,一边是乡亲。
一边是硬仗,一边是民生。
重庆,一场关乎农村人居环境,关乎乡村振兴,关乎百姓观念深刻变革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回答了什么是责任担当,什么是胸怀民生。
复杂的问题抓核心,重庆聚焦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强村规划编制引领等6项重点任务,以及引导良好卫生习惯、完善建管机制、强化政策支持等3项保障性措施的“6+3”任务框架出台。同时提出“千村宜居”计划,采用“分类分档”“多元结合”措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效果立竿见影——
三年来,重庆乡村百姓住得更舒适,吃得更绿色……
三年来,重庆乡村山山水水变得具有灵性,人们的乡愁变得更具厚度。
截至2020年10月底,全市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比例达到99.9%,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2.1%。已建成431个美丽宜居乡村。
▲ 铜梁绿道“梳妆”让村民长了面子,美了日子
责任的分量:科学“机制”形成整治合力
白墙青瓦,农家小院鳞次栉比;白鹭起舞,翠竹掩映小桥流水;游客结对,拍照留影欢笑声声。
眼前这一幕,是记者初冬时节在南岸区南山街道放牛村见到的情景。
这一幕让人无法与“脏乱差”三个字联系起来,南山街道放牛村乡村振兴办负责人唐红东说,过去,脏乱的环境曾阻碍过放牛村的发展。
唐红东回忆,当时村里分布着12个院落,有560户村民,由于环保意识落后,家家户户都存在着粪污横流、家禽散养的不文明习惯。
2018年,南岸区、南山街道、放牛村层层抓环境整治,村里成立了3支保洁队伍,安装了1200多个垃圾桶,修建了500立方米的污水处理站,实现雨污分流。村里还制定了清洁卫生评比的规章制度,激发大家互相督促,爱护环境。
过去,村的盆景不太好找“婆家”。环境整治后,盆景产业不仅做得风生水起,更是带动村里“百花齐放”。
放牛村的变化,是重庆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层层落实责任取得效果的事例之一。
据了解,2018年,全国吹响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冲锋号”。中办、国办正式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重庆市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辐员面积8.24万平方公里,其中农村占95%。在这样的市情下,究竟如何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对重庆来说是个不小的考验。
▲ 巫溪县柳正学家庭“荆竹柳舍”
重庆立足自身实际,提出“6+3”重点任务和“千村宜居”计划。
为保证任务的有效落实,重庆市强化“农村小事连着大民生”,全市自上而下建立了“市级主导、区县主责、乡镇主事、村社主体、农民主角”的责任落实机制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工作思路。成立由市、区县、乡镇(街道)党委或政府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机构,形成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
据记者了解,重庆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细化组建了综合协调、督查督办、文秘信息3个综合服务组,以及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8个专项工作推进组,着力加强对单项工作的综合协调、专项调度、督促指导,更强有力地推进整治。
对于重点任务,建立了由重庆市农业农村委牵头抓总,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委、市城市管理局、市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分工合作的统筹联动机制,与10多个市级部门和39个区县(含重庆高新区、万盛经开区)在实践中形成了每月一调度、双月一协商、半年一排位、年终一考核的“四个一”制度体系,构建“1+9”重点任务台账清单,切实促进工作落地落细。
▲ 铜梁安溪镇谭洪村民房
创新的力量:分类施策彰显睿智方略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在改变百姓千百年来形成的习惯,无不考量执政者的执政睿智。
重庆立足乡村实际,采取“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工作思路。在全国提出分类整治农村人居环境的基础上,创新性提出村分档整治农村人居环境举措。
重庆市将区县分为三类、村分为三档,按不同标准推进整治。
一类区包括渝北等3个主城及近郊有基础有条件的区,二类区包括涪陵和渝西等片区的18个区,三类区包括万州等18个渝东北渝东南区县。
同样,全市的7900余个村庄也划分为三档,其中,一档村2982个,目标是做到村容村貌干净整洁,物件柴草码放整齐,村内无残垣断壁,垃圾及时清理;二档村4463个(占比56%),目标是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道路硬化、污水治理等方面逐步提档升级;三档村480个,目标是基本实现生态宜居,建成美丽乡村。
在整治标准上,全市研究制定了9个方面101项整治内容。其中,一档村9个方面22项内容,二档村9个方面36项内容,三档村9个方面43项内容,逐村建立整治台帐,细化整治措施。
与此同时,全市在一二三档村分别选择有代表性的村,重点探索形成不同档次村便于操作、群众认可的整治模式、标准和方式,用于示范指导各档次村深入推进整治。
整治方式的创新,激活了区县创新潜能——
奉节县创建积分银行“积分制”让百姓从被动爱护环境到主动保护环境,兑出文明乡风。该县制定了《奉节县新时代文明实践积分银行建设指导意见》,督导33个乡镇(街道)文明实践所组织所辖村(社区)文明实践站建立群众积分银行,以家庭为单位开立积分账户,按照“不做不积分、做了就积分、多做多积分、做错扣积分”原则开展积分,规定积分可兑换日用品、农用物资或享受惠民待遇、志愿服务,还可以传承。
▲ 南川乡村新风貌
垫江县沙坪镇毕桥村巧设“积分兑换超市”破解农村生活垃圾回收难。该村以村便民服务中心为依托,开设“积分兑换超市”,鼓励农户将平日收集的可回收垃圾交到再生资源回收站兑换积分,再用积分到超市兑换等额商品,同时保留现金结算服务,在带动群众参与垃圾分类处置积极性的同时,便利群众日常生活。全年已兑换积分8000余分,总营业额达12000余元。
铜梁区西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片区以“一户一档”形式为农户建立积分台账,村民参加清洁维护、绿化管护、道路养护等均可获得积分,每月可根据积分兑换奖品,引导村民养成卫生习惯。
铜梁区采用“农家环境好 政府奖花草”的方式引导农户升级上档人居环境,把自家庭院打扮得更漂亮。该区制定了人居环境先进户评选办法,凡是评上先进户的,奖励三角梅、栀子、绣球、茶花、月季花等花草。
人居环境整治方式的创新,取得的成效显而易见——
截至2020年10月,全市累计完成户厕改造102.64万户,建设农村公厕2928座;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1029个;累计完成乡镇污水管网建设4542.83公里,实施乡镇和农村集中污水处理设施技术改造400座;累计改造危旧房9.95万户、整治提升旧房32.07万户;建设入户道路2.02万公里、建设通组公路4.42万公里;安装路灯35.34万盏、村庄公共绿化2万亩、创建绿色示范村庄1607个;累计回收农膜2.23万吨,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84.4%、87.2%;村规划编制覆盖率达90%。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市级23项重点工程目标已全部提前实现,2项国家考核定量任务预计年底前如期完成,全市农村“脏”的问题明显减少,“乱”的现象得到有效管控,“差”的状况明显改观,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 黔江区石会镇中元村农民新村
特色的魅力:“渝味”植出乡愁厚度
小青瓦、坡屋顶、青瓦房、白粉墙,雕窗花、转角楼、三合院。
走在重庆乡村,这样具有巴渝特色风貌的民居随处可见。
在铜梁区的隘口、中山、二郎等村,就连村便民服务中心也是小青瓦、坡屋顶,村公路上无数的花草排列两旁,农家菜园围上了竹篱,鸡鸭实行了圈养,不时发出欢唱声,给人以世外桃源的感觉。
这是重庆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一大特色——让浓厚的巴渝特色风貌浸入到农村的山山水水。
据了解,重庆市把村规划编制与乡土文化、风土人情有机融合,注重保护乡情美景,留住乡土味道,充分挖掘、保存好乡村文化、屋场文化、民族文化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基因。开展规划师、建筑师、设计师和艺术家等“三师一家”下乡,助力打造富有巴渝特色的农村原生态画廊。
南川区根据各村的生态民俗等特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按照特色精品村、美丽宜居村、干净整洁村进行错位建设,形成了一村一景、百村百态的美丽乡村新风貌。
在民居房屋改造上,突出“小青瓦、坡屋顶、青瓦房、白粉墙,雕窗花、转角楼、三合院”等巴渝民居特色风貌,注重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把村庄打造成“颜值高、气质美、环境优、魅力足、特色浓”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美丽乡村。
▲ 开州区临江镇福德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在环境美化上,坚持不砍树、不拆房、不推山、不填井的“四不”原则,因地制宜做规划,不搞大拆大建。以方便群众、就地取材、少花钱或不花钱为原则,引导有条件的村民,在院坝前后建小菜园、小果园,用本地四季常用青菜和果树绿化、美化环境。如巴南区安排财政补助资金1000万元,采取“政府统一补助材料、受益农户义务投劳”的方式实施农户院落环境设施改造。
黔江区则创新性开展了“治污水、治垃圾、治乱搭乱建、治乱挖乱采、治乱砍滥伐”五治行动,加大监管力度,使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庄颜值更为靓丽。
如何保证民房改造保持“渝味”?
重庆市实行精简优化项目审批和投标程序,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原则上下放至区县审批,区县对项目实行“任务+清单”式管理;需招标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不再进行招标限价财政评审。鼓励农村居民投工投劳,支持村级组织通过“一事一议”等方式和农村“工匠”带头人等承接入户道路、庭院整治、村庄绿化、农村改厕等小型工程项目,鼓励农民成为村内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管护等重要力量。
▲ 巴南二圣镇乡村一角
自治的引力:“五长制”激发百姓参与热情
怒放的四季海棠铺满了房前屋后、彩色的轮胎点缀着围墙景观、密集的竹篱笆拥簇着入户道路……每天上午,巴南区二圣镇集体村院落长潘孝燕都要对所负责的吕家塝社马道子院落的20户村民院落进行卫生巡查。一旦发现卫生问题便立即通知户长或段长处理。
这是巴南区二圣镇集体村村容环境治理“五长制”对“院落长”的一个硬性要求。村容环境治理“五长制”是集体村探索基层自治组织的新尝试,即院落长制、户长制、段长制、党员制、村民代表制,实行院落长包院,户长包户,段长包段,党员、村民代表为示范的分片分户包干制,层层落实村容环境治理的责任。
如今,爱护环境卫生已成为吕家塝社村民的自觉行为。集体村探索实施的“五长制”,仅仅只是重庆市建立农村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的一个缩影。长寿区开展了变农村服务“公共事”为农民“自家事”,梁平区、巫溪县、开州区等建立管护经费收缴配套制度等。同时强化评比带动作用,以“五沿区域”、第三档村、乡村振兴示范村为重点,开展清洁村庄“比武”等活动,以村、社为单元,常态化开展“最清洁庭院”“最美农家”“卫生庭院”评选活动和室内收纳美、室外卫生美、院落绿化美、家风素养美“四美”评比活动,助力村容村貌整体提升。
▲ 綦江区赶水镇铁石垭村人居环境与产业相结合
特别是重大节日,重庆市发动村民广泛参与,激发百姓主人翁意识。如春节、“世界环境日”、丰收节、国庆节等重点时节,以“三清一改”为重点内容,以“三定三勤三看”(卫生定时打扫、物品定点摆放、畜禽定点饲养;勤洗、勤扫、勤捡;看厨房、看卧室、看厕所是否干净)为标准,丰富活动主题,广泛开展“春夏秋冬”四季战役,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加村庄清洁行动。
春季战役以“干干净净过春节”及百日集中攻坚为主题,开展“农村清洁周”活动,掀起了村村户户搞卫生的浓厚氛围。
夏季战役以基本消除白色垃圾、基本消除不规范的农村生活垃圾堆放点为目标,开展“美丽村庄·我在行动”实践活动周、“政策大宣讲、文明大劝导、氛围大营造”和“小手拉大手,大家齐动手”村庄清洁行动倡议活动,实施集中整治。
秋冬战役以全面消除白色垃圾、全面消除乱堆乱放、全面规范畜禽散养为目标,开展“迎国庆·庆丰收”“解决烦心事,从清洁村庄做起”“万名干部进村社宣讲政策、十万名志愿者入户文明劝导、百万村民自觉行动”等主题活动,变“冬闲”为“冬忙”。
整治的深度:多元结合引领乡村全面振兴
重庆提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该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
今年初,重庆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重庆市2020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要点》,要求全市以“干干净净迎小康”为目标,以“净家园·晒庭院·树新风”为主题,着力打造小组团、微田园、生态化、有特色的农村人居环境。
跟前几年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比,重庆最大的亮点是与产业发展、脱贫攻坚、乡村治理等多元结合,实现了农村“一盘棋”发展——
与产业振兴相结合。按照“乡乡有创意、寨寨有特色、组组有新招、户户出亮点”突出业态培育,加强产业发展统筹规划,采取政府发动、政策鼓励、群众主体、能人带头的模式,打造农业产业园,形成一批“一院一景”“一院一韵”的农家新貌。如南川区德隆镇茶树村、银杏村,依托千年古茶树、古银杏打造现代民宿,已成网红景点。
与脱贫攻坚相结合。贫困村重点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治理“脏乱差”突出问题,以干净整洁的环境风貌提振贫困群众的精神面貌。充分利用长效管护机制增加公益性就业岗位,激发贫困户脱贫的内生动力。目前,全市已安置搬迁贫困人口4000余名到公益性岗位就业。
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按照“可看、可玩、可参与”原则,配套完善以院落为基础的污水处理和垃圾收运等设施,打造避暑纳凉型、生态休闲型、花果观赏型、农家田园型等特色休闲旅游模式,注重发挥民族传统文化的旅游价值,形成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生态绿色产业链。今年上半年,全市积极克服疫情影响,已实现乡村休闲旅游综合收入230亿元。
与乡村治理相结合。以自治激发活力,法治提供保障,德治引领乡风,结合环境整治推进乡村治理,引导群众及时整理家什杂物,整齐堆放生产生活用品,保持院内外干净整洁,以良好家风带动村风民风。
重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敢于担当,运用科学的机制、勇于创新的精神、激发百姓积极参与的措施,多元结合的“一盘棋”意识,汇聚成了乡村振兴的一股磅礴力量。厚植的不仅仅是乡愁,更重要的是,让广大百姓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重庆的乡村,值得向往!
(本文图片由相关区县农业农村委提供)
城乡统筹发展网-乡村振兴杂志记者 刘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