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脱贫攻坚战以来,忠县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治本性抓手,着力创建产业体系、责任体系、工作机制和长效机制,强力推进产业扶贫走稳走深、走远走实。
建立“3+8+1”产业体系,夯实脱贫增收基础
一是倾力抓好粮油、生猪、蔬菜三大保供产业。实行季度调度、年度考核,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负责制,保障了米袋子、菜篮子、肉盘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粮油种植140.43万亩,蔬菜23.19万亩,生猪出栏量45.58万头,存栏38.91万头,能繁母猪存栏3.62万头,初步实现生猪恢复性生产。鼓励在家有劳动力的10478户贫困户自力更生发展粮油、生猪、蔬菜自给自足、上市变现,也是一种重大贡献,稳定解决了贫困户不愁吃负担。
二是聚力抓好柑橘、笋竹、调味品等八大现代特色产业。把握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方向,围绕“103050”农业产业年度目标,因地制宜、适度规模发展优质柑橘32.01万亩,笋竹10.56万亩,调味品7.13万亩,中药材2.86万亩,水果6.16万亩,渔业水产3.56万亩,茶叶1.75万亩,出栏肉牛、肉兔、家禽等健康畜禽551.94万头(只),其他特色农业产业1.54万亩,总产值50.9亿元,占2019年GDP、农业总产值比重12.82%、70.77%。72个贫困村实现“一村一品”全覆盖。全县“一村一品”已获得国家级示范村镇3个、市级32个、县级146个。
三是着力抓好二三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深入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组织410家农业企业召开农业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论坛会,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转型升级、接二连三,走“品种品质品牌”高质量融合发展之路。推进化肥农药减量控害行动,巩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成果,有效期内重庆名牌农产品31个、有机食品5个、绿色食品57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产品1个,获批“忠州忠橙”“乡土忠州”区域公共品牌,申报“忠县柑桔”地理标志,培育加工企业上规上市上云,唱响扶贫产业品牌。已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1836家,主营业务为农产品加工业928家,其中规上企业19家,规下909家。培育乡村休闲旅游经营主体691家,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开园迎客,开发“三峡库心.长江盆景”10条精品旅游线路,乡村休闲旅游消费收入6.73亿元,同比新增2.3亿元。
建立“1+N”责任体系,压实产业扶贫责任
一是严格落实领导小组“双组长”责任制。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产业扶贫工作,每两个月召开一次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高位推动脱贫攻坚产业扶贫工作。成立县委整改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10个专项工作组,形成了“1+10+X”的脱贫攻坚问题整改工作领导体系,制定细化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做到整改落实到位,整改高质量。优化考核评价体系,出台《忠县实现高质量脱贫25条具体措施》,深入实施三级书记遍访贫困对象行动,各乡镇(街道)严格落实脱贫攻坚主体责任,广泛开展“访深贫、促整改、督攻坚”活动,县农业农村委13名县管领导主动进村入户开展蹲点“促改督战”活动,把智志双扶作为永恒课题,开展脱贫攻坚政策宣讲、智志双扶、产业帮扶培训78场次8431人。
二是督导落实产业扶贫指导员责任制。组建6个产业扶贫专家团队,选配31名农业科技专家,派出694名产业扶贫指导员,建立13030户定点帮扶指导贫困户产业扶贫包片包村包场包户包人台账,督导技术到户到人。出台《忠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到户到人产业扶贫指导意见》《忠县促进贫困户稳定脱贫增收实施意见》,优选推介果蔬畜禽等28个到户产业项目,引导有劳动能力贫困户积极主动发展粮油蔬菜畜禽短平快和柑橘、茶叶、花椒等长效产业项目,确保在家有劳动能力贫困户都有1~2个骨干增收产业,实现全覆盖。
三是督促落实产业扶贫帮扶责任制。县农业农村委扶贫集团派驻石子乡石子村、杨兴村、芋溪村3支驻村工作队,349名帮扶责任人与石子乡5个村304个、马灌镇高桥村77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了稳定结对帮扶机制,聚焦高质量稳定脱贫这一目标,“两不愁三保障一达标”到户到人这一主线,坚持问题导向补短板,抓好乡村环境治理,促成良好生活习惯,用心扶真贫真扶贫。每季度开展专题调研,每年开展4次贫困户产业扶贫专题培训,组织12场“我为亲戚卖山货”“网友e家亲”消费扶贫活动,保障贫困户农产品产得出、卖得好、效益高。石子乡成立干青菜等真正意义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以贫困户为基础,利益联结为纽带,发展干菜、干豇豆、畜禽、忠州蜜李、茶叶等“3+2”骨干产业,283户在家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稳定脱贫,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万元以上,村集体可分配收入超过1万元。
建立“1+2”工作机制,保障产业扶贫成效
一是点上抓小、面上抓大,实现产业扶贫全覆盖。忠县整合投入产业扶贫资金34736.07万元,因户施策、到户到人扶持18665户贫困户57886人,发放扶贫小额信贷3.43亿元,解决9379户贫困户产业发展资金短缺问题,扶持全县在家有劳动能力的30821名建卡贫困人口因地制宜发展粮油畜禽水果等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农户经济”,实现户户有扶贫产业;72个贫困村建成柑橘、笋竹、调味品等适度规模化产业基地169个9.78万亩,349个涉农村居(社区)建立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乡村休闲旅游产业扶贫基地796个85.11万亩,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583.7万元,全面消除村集体经济“空壳村”。
二是培育典型、示范引领,实现产业扶贫新气象。着力培育县域29家市级、110家县级农业龙头企业建立产业扶贫基地36.2万亩,年产值19.21亿元,年税利4.67亿元,解决稳定就业职工4084人,直接带动31.62万农户,其中贫困户8082户2.45万人实现脱贫增收。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811人,培养高素质职业农民1250人,示范带动5186户贫困户发展肉兔、肉牛等健康畜禽养殖和优质粮油果蔬种植,“龙头经济”示范带动成效显著。重庆市忠县富奇畜禽养殖有限公司李华奇常年饲养种兔2000只,出栏肉兔10万只,年收入300万元,采用“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化运营模式,带动周边30农户发展肉兔养殖2万只,户均纯收益超过1万元。
三是培育主体、利益联结,实现扶贫成果共享。培育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4717家,采取“经营主体+基地+村集体+农户”紧密利益联结模式,经营主体、村集体和农户(贫困户)共享改革红利,实现一举多赢,提升满意度。流转土地30.06万亩,支付土地租金7846.09万元,直接带动农户务工47894人(贫困户5930人)。创新实施财政资金股权化改革项目182个,其村集体(含67个贫困村)持股1363.72万元,累计已分红558.48万元;5767户贫困户持股3751.09万元,累计分红2178.9万元。
创建“2+1”长效机制,巩固产业扶贫成果
一是建立产业清单制度,带贫减贫出绩效。根据涉农财政扶持政策绩效考核和群众需求,明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农业保险、项目申报等保障财务规范、商业信誉、带贫减贫、红利分配、利益联结等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制度。比如真实带动贫困户稳定就业、务工增收3人,财政补助项目现场评审加分0.3分;未按期足额兑现村集体和贫困户股权分配红利的,实行倒扣分,直至取消项目申报资格,激励经营主体履行产业扶贫带贫减贫更加尽责。
二是组建产业联合体,抱团发展提效益。按照生产标准化、经营规模化、品种差异化、营销品牌化、产销市场化“五化同步”原则,制定完善了忠县产业联合体指导意见,组建了柑橘、生猪、笋竹等十三个产业联合体。重庆派森百橙汁有限公司牵头组建的柑橘产业联合体,组织41家柑橘企业从生产技术、经营管理到产品开发、市场营销抱团闯市场,大幅降低经营主体农资供应、冷冻冷藏、品牌打造、市场营销成本,提升经营质量效益。
三是创建积分制管理,盘大盘强促升级。忠县农业农村委通过深入调研找准切入点,交流座谈找准突破点,政策导向找准着力点,规范程序明确侧重点,动态管理明确调节点,创新出台《忠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分制管理办法(试行)》和积分成果运用实施细则,明确升规奖补、税赋补助及农业贷款、贴息、保险、项目申报加分等扶持政策,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六稳六保”,提档升级、盘大盘强。第一批已纳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分制管理体系的56家农产品加工业企业,已有11家被评为市级农产品加工业示范企业,拥有发明专利9家51项,转化利用科技成果3项,入驻电商平台29家,已创建7.5万亩产地初加工业扶贫基地,14个村集体已保底分红46.7万元,带动12.94万农户40.73万人,带动2212户贫困户6421人增收848.87万元,户均增收3838元。
(重庆市忠县农业农村委员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