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段视频看得人哭笑不得。29日早高峰时段,山东枣庄市中区建华西路上,洒水车洒水致路面结冰,画面里,骑着电动车的市民,仿佛置身溜冰场,接二连三、连人带车摔倒在地,所幸没造成重大事故。
市民纷纷反映,这种操作实在看不懂。洒水车在零下4摄氏度的天里还在洒水,仅看到的滑倒事故就有十余起,一旦有机动车经过,将十分危险。更多市民跟帖称,每年冬天都见到洒水车洒水,还见过下雨天也洒水,实在是迷之操作。
对此,当地环卫服务中心做出回应,给群众出行不便道歉,气温低于2摄氏度,将全面停止洒水作业。照理说,事发地第一时间表达歉意,态度不错,也给出未来此类事件的处理预案。
可是,人们还是不禁追问,温度过低的气象条件下,路面洒水带来的风险,难道不是明摆着吗?提前出台低温不洒水的规定,未“冻”绸缪不行吗?为何非得等到老问题“老出问题”,才想起来解决?
“教条式洒水”,还真是老问题“老出问题”。检索相关关键词可知,早在2016年,就出现过冬天洒水,导致安徽阜阳城区2个半小时内出现42起交通事故的事件。不少地方的政务留言板上,均出现过质疑冬天洒水致市民跌倒的投诉帖。
类似事件的处理结果,都是“道歉——整改——杜绝再犯”,可即便套路满满,下一次洒水成冰的老问题,似乎免不了又在其他地方出问题。
其实,像“冬天洒水应温度制宜”这种常识性的问题,暴露的真不是什么工作人员的一时疏忽,而是工作中的教条主义坚冰难以融化。
有网友在跟帖中替环卫工作人员叫屈,“身边有的环卫车司机说,一天四车水,每天都要拍照发群里,领导只看你洒水了没有,没洒就扣钱……”
据专业人士介绍,冬天“洒洒洒”有其合理性,但必须结合具体气象条件,及时调整工作方案。许多地方也有每年冬天根据时间、气温、气候等因素来调整洒水车作业时间的流程表。
但为何还会出现“教条式洒水”,路面变“溜冰场”的尴尬呢?根子恐怕还在机械僵硬的工作作风。干工作的重点,在对上面负责,对考核负责,却不是对群众负责,没能真正把百姓当作服务的重中之重。
去年,河南曾曝光过一起“环卫工用高压水枪打落树上黄叶”的视频。视频中,环卫工表示,领导检查要求看不见一片树叶,“累死也扫不过来”,加速黄叶落下能集中清扫。当时就有评论指出,充满“洁癖”的规定要求只能在逐层加压中走形,迫使基层执行者剑走偏锋,使出明显不符常理的办法,最终普通市民也“不买账”。
说到底,无论是治理城市还是做好基层服务,都要有“绣花功夫”,而不是绣花枕头一包草的表面功夫。杜绝老问题“老出问题”,还是得把百姓的难题真当问题,把群众的小事真当大事。(刘晶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