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奉节:做好“三项扶持”续写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2020-11-27 22:53:25  来源:奉节县攻坚办

近年来,奉节县坚持以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稳定脱贫为目标,立足当前实际和产业基础,积极牵线搭桥,引进“扶贫车间”,大力发展脐橙、蔬菜、乡村旅游等后续产业,帮助易地搬迁贫困群众增强自我“造血”功能,拓宽增收渠道,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前实施易地扶贫搬迁3.15万人,建设集中安置点106处,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农房收储3880户,兑付收储资金2.3亿元。

精准施策“改穷业” 做到能发展

一是注重“一体化”推进,完善设施建设强基础。统筹扶贫资金、整合扶贫政策,新修人行便道2709公里,累计实施通畅工程2459公里、通达工程2913公里;升级农村电网1488公里,新增变压器423台;新建4G通信基站2170个,建设光缆1.41万公里。“小康水”“小康电”“小康路”“小康讯”“小康房”成为易地搬迁户“标配”。

二是树立“一盘棋”思想,发展特色产业强引擎。在迁入地流转土地135亩,解决搬迁群众“菜园地”问题;配套产业发展资金1232.8万元,引导搬迁群众种植脐橙、蔬菜、中药材、小水果等特色优势产业,累计带动2300户8043人增收,以及通过发展生猪、牛羊、土鸡、蜜蜂等养殖,1950户4981人从中获益。

三是增强“一股绳”意识,突出利益联结强造血。鼓励支持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股权化分红、“订单”带动、共建园区、返租倒包、务工带动等10种带动方式,6164户易地搬迁户依靠产业增收致富,实现入企入社100%、主体带动100%、脱贫增收100%。

立足长远“拔穷根” 实现可致富

一是强培训,提升就业技能。围绕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业需求,统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等资源,开展“订单式”“定向式”技能培训,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目标。目前组织家政、电商等就业培训21期,培训1200余人次;开展“雨露计划”高级技术教育培训800余人。

二是搭平台,增加就业机会。投资230万元东西协作资金,创建就业信息平台,转移搬迁群众就业12797人;统筹利用人社、扶贫、林业、交通、水利等部门资源投入资金,开发各类公益性岗位安置1362人。

三是扩渠道,建设扶贫车间。统筹东西部扶贫协作帮扶资金、县级财政资金1370余万元,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和群众家门口建设扶贫车间43个和返乡创业园2个,涉及五金、服装、鞋类、食品加工、电子元器件等多个行业,并推广“厂房式”“居家式”“田间式”“混合式”等多样化就业模式,共吸纳搬迁户就业89人。

自治管理“树新风” 实现稳得住

一是成立社会自治组织,用好“组织管”。建立健全村(居)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老年协会、电商协会、产业发展协会、基础设施管护理事会、环境卫生理事会、乡贤议事会等群众性自治组织以及社区社会组织,让搬迁群众参与到乡村治理中来,推动村容村貌呈现新气象。

二是健全民主协商制度,用好“制度管”。把各类重大事项纳入协商内容,将搬迁户中符合条件人员按程序补选为村民代表、监督委员会和自治委员会成员,积极引导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参与村级公共事务管理,通过协商对话、严格程序,5092名搬迁人员纳入低保,117名搬迁人员纳入特困人员供养。

三是创新基层服务平台,用好“自我管”。通过设置微信群、热线电话、服务制度、成立志愿者团队等方式,让搬迁群众积极融入新环境。如竹园镇五龙村市级集中安置示范点,占地5160平方米,总投资1221万元,其中安置建档立卡贫困户16户63人,通过成立物业管理组,制定居民生活公约,共同维护居住环境,推动规范性管理,真正搬出一片新土地。(奉节县攻坚办宣传组)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