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讯(记者 余亦鹏)“这个身穿警服,外表文雅的‘第一书记’,也怕是来镀金,过不了多久一样要走,别太指望他能给村里带来多大变化。”这是村口村村民首次见到方敏军的第一感受。
人不可貌相,正是这个村民不看好的“第一书记”,带领村两委班子和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干,让遂川县雩田镇村口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无人问津的落后村,也成为今朝参观不停的样板村。
贫困村的帽子已摘掉,但方敏军继续选择留守,再干一个任期,谈的最多的还是舍不下与群众结下的深厚情谊。
一干就是7年
早在2013年,方敏军离别妻儿、同事,回到家乡遂川,来到偏居一隅的戴家埔乡清秀村,开始从事脱贫攻坚工作。刚干了2年,他就被吉安市交警支队派驻遂川县雩田镇村口村,成为驻村第一书记。
算起来,今年已是他从事扶贫工作的第7年,经历了3个贫困村,担任了4年多驻村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长,作为家里的顶梁柱、单位的业务骨干,他主动做通妻子的思想工作,“抛下”了正上小学需照顾的孩子,毅然选择继续扑在第一书记的岗位上。
“我最舍不得的就是与村民结下的这份深厚友谊,我忘不掉与群众在一起的二千多个日日夜夜,我觉得我还要发挥自己的余热,与大家共奋进,让村口 村发展到无一户贫困户。”谈到这份工作,方敏军感慨万分。
“假如我不是扶贫第一书记,此刻,我又怎能感同身受,每一次热情都得到乡亲的微笑,每一次付出都彰显着责任与担当,每一滴汗水都沁入泥土化作芬芳,青春原来不用绚丽、不用张扬、不用惊涛骇浪”。这是方敏军在日记中的一段,道出了对群众的感情。
得到乡亲肯定的同时,谈到家庭,方敏军愧疚之情溢于言表,“我对不起我的妻子,孩子,更让我遗憾的是,父亲临走前,我却没在他老人家床前给他送终。”
旧貌换新颜
村口村是“十三五”贫困村,离遂川县城不足15公里,离105国道仅5公里。奇怪的是,这里却是个镇村干部走马灯一样换的地方,居然都不愿意久留。
村党支部书记胡桂生道出了其中缘由,村里基础设施太落后,村班子比较涣散,不够团结,他都觉得很难工作。
2015年,方敏军还记得自己刚来村口村时的场景:到处可见破旧的土坯房,没有村民广场,没有村民文化卫生室,好多农户家没有通有线电视,更没有路灯,村小学门口只有一条小田埂路。
从上世纪末,村民就开始说筹资修建坑口自然村通组公路,但因为沿路涉及到多家的房屋、田土,矛盾深、纠纷多,一直被搁浅,被村民调侃这是一个 “跨世纪”都难以完成的工程。
方敏军见状,带领村两委班子立项争资、组建村民理事会、召集村民商讨项目建设规划、调处矛盾纠纷。一路破难攻坚,确保了道路的全面完工,一条 “跨世纪”之路最终如期呈现在了村民眼前。
村路硬化、安装路灯、新建广场、改水改厕……一项项民生工程让沉寂多年的村口村,开始有了生机和活力。而说起村口的变化,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 高兴地说:“是方书记给了我们一个新村口!”
谋划赚钱好门路
在方敏军的脑子里,要想摘掉贫困的帽子,不能单纯给钱给物,如何从“输血”变“造血”,关键还要靠产业。
方敏军通过“党建+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带领群众走出了脱贫致富新路子。在方敏军的积极努力下,一个个项目次第进驻。
——建立村级果业合作社,发展脐橙种植产业200余亩,吸收12户贫困户、5户非贫困户加入合作社,解决了40余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家门口就业。
——建立小龙虾养殖合作社,发展小龙虾养殖120余亩,吸收8户贫困户以土地入股形式加入合作社,解决了31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业。
——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吸收21户贫困户加入太阳能光伏发电合作社,2017年和2018年贫困户每年已分红1200元,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带来4万余元收入。
——充分利用村内优质的水资源,引进江西正元水业公司共同投资,建设桶装山泉水厂扶贫项目,每年村集体经济预计可获得分红8万元左右……
“方书记给我们谋划了赚钱的好门路。”看到山上生机勃勃的油茶、蜜柚和脐橙,贫困户杨丁生信心满满,脱贫致富的干劲更足了!
从最初的不看好,到“方书记扶贫不搞花架子,是真正为老百姓干实事、解决问题的好书记”。这个“帅气”、“善谈”、“没架子”的第一书记给村民们留下的印象,已深刻烙印在每一个村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