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发展网-农家科技杂志记者刘早生 李朋 特约通讯员 舒静波
早年,张映辉和许多农村青年人一样,外出打工挣钱,她辗转在广东、四川等多地打拼,做过陶瓷厂统计员,办过预制场,担任过农资销售经理。经过多年的打拼,张映辉手上有了一定的积蓄,2012年她和丈夫商量,打算结束长期以来漂泊在外的务工生活,返乡创业。得知消息的身边亲友都不看好,认为他们一切都过得比较好了,在重庆城里买了房,更值得骄傲的是女儿和儿子都考上了大学,不好好过安稳的生活,却要回归农村“三八六一九九部队”,这不是瞎折腾吗?
可是,饱尝漂泊之苦,还有心中那份对家乡深深的眷恋,只有张映辉自己最清楚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她力排众议,和爱人搬离城里新买的房子,毅然回到老家钱塘镇灰坝村12社开始了农业创业之路。
▲ 张映辉正在喂牛
借助生态资源优势,打造绿色肉牛养殖场
创业要找准切入点,在家乡适合干什么,张映辉在决定回乡创业那一刻开始就一直在思考。一次偶然的机会,张映辉在电视新闻上看到丰都的一个肉牛养殖场发展得很好,于是前往实地考察。那个养牛场位于海拔1000多米的方斗山间,冬天气温较低,枯草期长,养殖户需要收购储藏秸秆喂牛,山高路陡,秸秆也不易收购,但除去成本,养殖效益依然可观。张映辉发现当地养牛条件没有自己老家好,老家合川钱塘镇处于丘陵平坝区,气候温润,无霜期长,一年不见青的月份少,青料比丰都那边丰富得多,而且易得。“既然他们这种环境条件下都能养牛,老家应该更适合养牛。”张映辉心里暗中比较,做出了养牛的初步判断。
随后,张映辉又去了解了肉牛的市场行情:牛肉的价格波动较小且居高不下,养殖风险相对较小、回报高,加上当下人们推崇绿色健康的草食肉类食品,后势看好。经过几番调查了解后张映辉下定决心发展肉牛养殖,并注册成立了合川区麦丘肉牛养殖场。
从搭牛棚、建青贮池到种牧草,张映辉事事亲力亲为,边学边干。
基础设施建好后,张映辉从山东济宁以每头4000多元的价格购进了30多头牛犊。由于缺乏养殖经验,对肉牛的品种特性不熟悉,买进的第一批肉牛尽吃食不长膘,而且不耐粗饲,一年养下来没有达到预期的育肥目的,辛苦一年,只保了个本,算是交了一次学费。
为了让养殖场尽快走上正轨,张映辉走出去到养牛大户那里取经学艺,还积极参加合川区农广校组织的培训学习,先后参加了合川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组部、农业农村部举办的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以及全国新型职业女农民培训等。张映辉将所学技能和经营理念应用到实践中,决定走高品质、差异化竞争之路。
在品种选择上,改用周边地区的地方改良品种,从达州、巴中等地购回由当地黄牛和西门塔尔、奶公牛进行杂交选育出的牛犊,这种品种应激反应小,适应能力强,抗热、抗湿能力比山东等地的牛要强。
在喂养上,注重产品质量安全,坚持生态喂养,以鲜嫩的牧草为主料。灰坝村气候温润,雨量充沛、无霜期长,适合牧草生长。分批分季种植的皇竹草、甜象草、黑麦草等牧草,保证了肉牛绿色养殖的需要。在牧草基地记者看到种植的大面积的皇竹草还没割完,张映辉又忙着给牛儿种下抗寒能力更强能够越冬的黑麦草。黑麦草可一直喂到来年的4月份。
“这么多牧草喂得完吗?”面对眼前大面积的牧草,记者不禁问道。“喂得完的,我们的肉牛跟其他肉牛不一样的地方就是以种植的鲜嫩牧草为主料喂食,一般情况下一亩地牧草可养10头牛,而我们养殖场2头牛就拥有一亩地的草,只用酒糟为辅料,绝不使用违禁药品和含促长添加剂的饲料。”张映辉告诉记者。
▲ 张映辉的爱人在打理饲料
组建合作社,抱团发展整合更多资源
通过一系列的培训,张映辉深刻认识到组建合作社的重要性:一个人势单力薄,抱团发展才有希望,合作就能整合更多资源。
张映辉把合川、武胜周边养牛户联合起来,组建“重庆市合川区良牛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
“有了平台,才有规模;有了规模,才有议价权。”张映辉认为她的合作社模式对改变农民的弱势地位有较大帮助。看得见的成效是降低了饲养成本,养殖肉牛所需的原精料有玉米、饲料、豆粕、酒糟等,合作社批量购买,价格更优惠。
“用火车(60吨)发货而来的国库玉米比市场价每千克低0.3~0.4元。合作社通过与周边几个镇的酒厂协商,每千克酒糟由原来的0.3~0.5元降到0.2元,肉牛饲料原来单打独斗时各自在合川买成120~125元每件,现在合作社向厂家批量定购,送货到家还不上90元。”张映辉给记者算了笔账,成批买牛犊,价位更低;成批卖牛,量大也有优势。
2018年底合作社有一百多头育肥肉牛等待出栏,前来的牛贩子当时将活牛价格压低到25.2元/千克。张映辉发挥多年养牛积累的客户资源优势,联系到外地一屠宰场,愿意出价27.6元/千克,每头牛多赚1000多元,维护了合作社成员的利益。
“组建合作社给自己和其他养殖户都带来真正意义上的互利互惠。”张映辉强调说。
多年来,良牛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坚持可持续发展,绿色生态饲养,打造的“渝都肉牛”品牌声名远播。张映辉主导的“合作社+农场+农户”的养殖模式被重庆市合川区农业农村委多次肯定表扬,先后荣获“2015重庆市家庭农场示范场”“2016重庆市巾帼农民合作社示范社”“2017年重庆市市级示范社”等称号。
技术创新,引领肉牛产业健康发展
随着合作社成员的增加,为了更好地指导大家科学养殖肉牛,2019年,张映辉牵头成立了“合川区良牛养殖专业技术协会”。协会成员每季末聚在一起开会,学习区农业农村委每月定时寄来的《农家科技》,将书中介绍的养殖好经验应用到生产中,并汲取他人失败的教训。
肉牛养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粪便和污水,这些废物不经处理直接排放,会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成为制约肉牛养殖产业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如何处理这些粪便成为养殖专业技术协会的头等大事。很偶然,《农家科技》刊登的一篇《“90后”小伙别样致富经:牛粪养蚯蚓》给了他们启示。张映辉决定在协会会员中推广应用书中介绍的技术,利用养殖场的牛粪喂蚯蚓和生态种植牧草及特色果蔬,既保护了环境又提高了养分转化,节约了种植成本又增强了土壤肥力。
肉牛养殖效益可观,但先期投入也大,目前一头牛犊的成本价过万元。对一般的养殖户来说,肉牛养得起,但死不起。如何避免死亡,把损失降到最低,张映辉一方面传授给会员先进的养殖技术,一方面给协会会员强调保险意识,动员会员为犊牛参保。
利用多年实践积累的养殖经验,张映辉指导会员引进西门塔尔、夏洛莱、蜀宣花等优良品种,分批滚动养殖,每年育肥8~10个月,成牛活体价格每千克可卖到36元左右,每头盈利3000多元。在张映辉的指导下,第一次养牛的村民唐定伍家庭年纯收入就达98500元,70多岁的洪永学老两口通过养牛年纯收入达十几万元。
为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张映辉运用自己多年经商形成的开放性思维方式探索“互联网+”订单农业,目的就是让每个会员辛劳喂养出来的肉牛不愁销,卖个好价钱,实现利润最大化。
2016年,合作社注册了公众号“渝都良牛”,试水走产、供、销一条龙式服务。合作社成员龙远翔在重庆租下2个店面,线上线下结合,既可以让会员所养殖的肉牛利润最大化,又能让城乡居民吃上生态喂养,饿了24小时才屠宰的新鲜干牛肉。
怀着对家乡的热爱,张映辉利用科技探索了一条在家门口就能创业增收的致富之路,通过示范带动让村民实现了“返乡创业好,可以照顾老和小”的梦想,而且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有志之士自主创业加入到肉牛绿色生态养殖这个行业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