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上午,和煦的冬日阳光洒在重庆市铜梁区旧县街道石砚村一个清澈的山坪塘上,岸边新修的水泥便道上,38岁的曾强拿着一筐刚割下来的鱼草,正在往塘子里投喂:“刚放的1000多斤鱼苗,可不能饿着了。”
看着曾强割草、喂鱼等熟练的动作和矫健的步伐,很难想到他的右腿是假肢。20年前,曾强因为车祸在鬼门关走了一遭,命虽然救回来了,却成了残疾人,一度成了村里远近闻名的“刺头”。
通过街道和村干部长期的关心和疏导,曾强渐渐敞开心扉,重新积极拥抱生活,2019年起,他开始从事生态养殖,成了肢残群体中的创业典型。
2000年,当时只有18岁的曾强不幸遭遇车祸,右腿从大腿中部截肢,这让当时的曾强感到绝望:自己年纪轻轻就重度残疾,这辈子该怎么办?在家里过了一段颓废的日子后,看着拿着低保的父母、一贫如洗的家庭,曾强咬咬牙,决定想办法养活自己和父母。
但是只有初中文凭、又少了一条腿,很多工作都干不了,就连下地种田都是奢望。曾强有次跟着朋友到铜梁城区,看到那时候街上有不少非法载客的三轮车,“生意”还不错,就开残疾人代步车进行非法载客。正当他沾沾自喜“钱来得还挺快”时,铜梁对非法营运三轮摩进行了强力整治。觉得被“挡了财路”的曾强还曾拉上几个同样干非法营运的残疾人一起上访,甚至还和执法人员对着干,见缝插针地非法载客。
后来,看到依法整治力度不减,曾强放弃了开残疾人三轮,但转头又买了个小汽车开起了“黑车”跑长途。面对上门来规劝的街道和村干部,不是避而不见就是吵架顶撞。看到儿子这个样子,父亲曾祥华也时常劝他不要再跑“黑车”了,毕竟这不是长久的门路,但是曾强一句“总得找办法活下去”,让老父亲也只能摇摇头、叹口气走开。
浪子回头金不换,万事无绝对,只要有心,什么都能发生改变。从旧县街道,到石砚村干部,再到铜梁区残联、肢残协会,大家都从没有放弃过曾强。每次有各种针对就业、养殖方面的培训,都会第一时间通知曾强。曾强也从一开始的抵触,到后来试着去接触养殖蜜蜂、种植果树这些项目,并逐渐有了兴趣。
“三年前,有个养鱼的培训问曾二娃(曾强小名)去不去,他很爽快就答应了,我们还挺意外的。”石砚村党支部书记张越告诉记者,以前曾强从早到晚人都看不到,现在“黑车”不跑了,成天在家里养蜂、侍弄果树,对村里的事务逐渐热心起来,和邻里间关系也处得非常融洽。
其实,对于“创业干什么项目”这个问题,曾强有自己的打算。这几年家乡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青山绿水,环境宜人,“四好农村路”建设让水泥路通到家家户户,搞生态养殖再适合不过了。
说干就干,曾强一边学习养殖技术,一边盘下村里闲置的一个近30亩的山坪塘,试着搞清水养鱼。由于管护到位,塘子去年获得了丰收。有了底气的曾强今年又增加了一个新的山坪塘,从清池到建便道亲力亲为,由于劳动时间长,每天断肢处都被磨得血肉模糊,曾强都咬牙坚持了下来。
“起早贪黑的,辛苦得很。”看着儿子每天几乎都吃住在了鱼塘边,曾强的母亲李高秀虽然很心疼,但是看到儿子创业干事的劲头也很欣慰,“终于懂事了。”
“明年计划把鱼塘面积再增加60亩,形成规模后就能申报创业资助,也能吸纳更多的残疾人就业。”信心满满地规划着未来的曾强言语间充满感激,“真的多亏党委、政府帮助,不然我也没有今天。”为了回报党委政府的关心和社会的关爱,去年起曾强还当上了村里的保洁员。今年初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曾强主动报名参与疫情防控,不但冒着严寒坚守在村口的防疫检查点,还扛着大喇叭骑着摩托在全村宣传防疫政策。
“只要选对路子,勤劳肯干,就能有好日子。”曾强告诉记者,手里有活儿做着,心里才更踏实。“既然党的政策好,我们更要努力向前跑。”
原标题:重庆铜梁残疾创业青年曾强:“刺头”变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