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市奉节县幼儿园的余付春、黄亮两位老师提着新买的儿童读物和画册,来到了建卡立档贫困家庭学生郝燕(化名)家里。两位老师耐心地陪孩子讲故事、玩游戏、做手工,和家长拉家常、讲政策、话教育。这样的走访,已成为奉节县公职人员假节日的新常态。
奉节县地处三峡库区和秦巴山区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国家扶贫开发的重点县,贫困发生率一度高达13.5%,脱贫任务十分艰巨。近年来,奉节县探索出干部走访、教师家访、医生巡访、农技随访“四访”工作法,统筹党委、政府、学校、医院以及各类涉农专家等资源,约2万名工作人员下沉基层,直击群众最迫切、最现实的民生问题,靶向施策、精准“绣花”,回应群众期待。截至目前,该县135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发生率降至0.99%,成功甩掉戴了33年的穷帽子。
脐橙专家在奉节县田间指导农户修剪果树 王传贵摄
沉下去,用脚步丈量大地民生
奉节县委书记杨树海及奉节不少干部在走访中感到,脱贫攻坚以来,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可感可见,但干部工作方法和作风还存在薄弱环节。在帮扶过程中,对物质帮扶抓得多、抓得紧,对扶志措施抓得少、抓得松,导致仍有部分贫困乡村的群众“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
“这些问题的出现,关键在于干部和群众走动少了、交流少了、相互了解少了,干群没有打成一片,没有建立起‘骨肉相连’的信任感。”杨树海表示。
经过反复调研和深入思考,并结合奉节地广人稀的实际,奉节提出了干部走访、教师家访、医生巡访和农技随访“四访”工作法,引导群众脱贫致富。
干部走访中,变“无事不出门、进门谈公事”为“有事去帮忙、无事拉家常”。干部通过“到户看院子、抬眼看房子、伸手拧管子、进门开柜子、走近问身子、坐下问孩子”等方式,摸清每户家庭成员、收入水平、健康状况、教育情况、住房保障等家底。教师家访中,针对贫困家庭学生辍学、特殊青少年失学、需要心理关怀对象较多等特点,积极探索创新教师家访等家校共育机制。
教师上门宣传党的教育扶贫政策,向家长讲解读书的重要性,为因残失学学生“送教”,给留守学生“送爱”,多管齐下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医生巡访中,建立签约医生定期问诊、乡镇医生集中义诊、县乡村三级医生联动巡访等制度,有效解决贫困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
农技随访中,邀请农业专家下乡指导,选派科技特派员进村主抓,配置农技员到户推动,遴选“土专家”田间地头示范。
3年多来,8052名对接干部坚持每月入户开一次家庭会、干一天农家活、住一晚农家屋、做一件贴心事,对24.72万户群众循环反复走访;8634名教师与13.3万名学生“结对子”,稳定实现“零辍学”目标;3146名巡访医师对接8415户因病致贫家庭,每月送医送药上门;2212名“土专家”在田间地头面对面讲解、手把手示范。
一年前,奉节县审计局干部朱星光就任该县太和土家族乡高桥村扶贫工作队长,作为一名扶贫“新人”,如何拉近与村民之间的距离成了能否顺利开展扶贫工作的前提。
“真扶贫就要投入真感情。我们必须走进村民家里,走进田间地头,主动融入村民的生活。”朱星光坚定地说,也踏实地去做。看到村民们正在耕种,他就上去帮忙挖挖土;看到村民挑肥料,他就上去搭把手;看到村民在赶路,他就开车送一程;看到村民有困难,他就了解情况帮助解决……
从初次的陌生,到现在的真心欢迎;从开始的欲言又止,到如今的敞开心扉,朱星光从“新面孔”变成了“老熟人”。
帮起来,勤走访解决群众所盼
走访多了,村民们的所思、所想、所忧都记录在了干部们的小本本上,能够立即解决的,马上给予答复;不能立即解决的,备案在册,另想办法。
“要不是干部们帮我家出主意,家里肯定过得不如现在。”奉节县五马镇弘扬村贫困户魏泽兵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
魏泽兵因病致残,一度丧失生活信心。关键时刻,帮扶干部走进了他的家门。在帮扶单位的协助下,去年,魏泽兵用扶贫小额信贷3万元买了8口猪和2头牛。年底,两头牛就为他带来了1万余元收益。他还参加了县里组织的技能培训,学习摩托车修理,并成功考取4级电工职业资格证书,家里的日子红火起来。
家访是联系学校和家庭的一座桥梁,根据教师家访的工作要求,老师们放弃假期和休息时间,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教师家访,不落下一家一户。
“我第一次上门时,看见娟娟(化名)蜷缩在火炉旁,浑身发抖,满眼恐惧。”奉节县龙桥小学校长谭志祥回忆道——很显然,这是一个被生活折磨的孩子。
现年12岁的娟娟两岁时生了一场大病,因为家里穷没钱治疗,便落下了肢体、语言的双重残疾。在谭志祥多方联系下,娟娟终于在重庆儿童医院成功进行了筋脉矫正手术,并开始了术后康复训练。如今的娟娟已经能拄着拐杖行走,发出最简单的声音,偶尔还能喊出一声“老师好”。
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贫困群众牵肠挂肚的问题。奉节县统筹全县医疗资源,通过建立医生巡访等制度,让医生走到院坝去、把健康送到家门口,让群众小病少跑路、大病少花钱,缓解贫困群众看病难看病贵。
“我上次给您带的降压药在按时吃吗?备下的粮食吃完了吗?”日前,奉节县青龙镇中心卫生院院长张建华又一次来到了祝柏村村民罗启宽家里,一边询问一边拿出血压计、血糖仪等设备为老人测量血压血糖、听心率。听到张建华一连串的提问,老人连忙回答说:“还有,都还有!现在的政策真是好呀!让我这个老头子不仅有了家庭医生,还多了一位嘘寒问暖的亲人啊!”
产业是长效脱贫的根基。2017年以前,由于缺乏技术指导,朱衣镇砚瓦村贫困群众田邦奎的果树挂果量低且个头小,售价较低,常年亏损。奉节开展农技随访以来,技术人员对他进行专业指导,讲解果树修枝、生物防控病虫害等知识。掌握了专业种植技术后,田邦奎的脐橙挂果量增加了一倍、平均鲜果重量增加了一倍。现在,田邦奎已经成为朱衣镇砚瓦村脐橙种植的“土专家”,时常帮助乡亲们进行果树修枝施肥、防虫抗旱工作。
巡访医师为村民检查血糖陈 德光摄
暖民心,好作风换来百姓口碑
在“四访”过程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先进典型,他们用自己的真心换取百姓的真情,用好作风换来群众的好口碑。
曾在康乐镇朝阳村任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的邢平就是其中一位。驻村的几年里,朝阳村老百姓对邢平最深的印象便是他与“六个娃”结下“四段情”的故事。其中一段是娘舅情——朝阳村一组贫困户陈树宏,妻子去世多年,家徒四壁,邢平主动申请成为其帮扶人,常给他买生活用品。可天有不测风云,2017年1月29日,陈树宏撒手人寰,丢下14岁儿子陈松(化名)和不满11岁的女儿陈悦(化名)。邢平费尽心思找到兄妹俩在本村的一个亲戚,请求其帮忙照顾这两个孩子的生活,并承诺负责每月生活费。打那之后,邢平经常去家里和学校看望兄妹俩,带他们进城买衣服、看电影,教他们为人处世的道理,久而久之,兄妹俩亲热地称呼邢平为“平舅”。
人是铁,饭是钢。扶贫干部在走访过程中,吃饭是常常遇到的问题,不接受群众的盛情吧,感觉有些见外;接受吧,又实在麻烦人家。于是,一幕幕“追与逃”的情景剧就时常发生。
曾在平安乡文昌村驻村的干部唐可人,就常常遭遇这样的“尴尬”。一次,工作队要走访几户贫困户,但刚走完第一户,唐可人就被贫困户潘长翠拦住了:“唐书记,无论如何,这回你们要在我屋头吃顿饭!”
驻村以来,唐可人带领工作队把断头路变成了畅通路,“三大坨”变成了“生态菜”,群众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为表达谢意,他们总想邀请工作队来参加“饭局”。潘长翠就是其中之一,多次到村办公室请、打电话请,都被唐可人婉言谢绝。
广大干部靠双脚丈量土地,用真心赢得民心,密切了干群血肉联系,服务引导群众激发内生动力,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
杨树海说,下一步,奉节县将继续深化“四访”工作,推行驻村帮扶“六个环节”,做到重点对象“七问七跟”,坚持遍访群众“八个到位”。同时,在“四访”全覆盖的基础上,将进一步深化群众代表评议、村民自治组织商议、村两委会议、监督委员会审议“四议”全规范,让群众享有更多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不断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奉节县攻坚办宣传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