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龙舞起来,中华龙舞起来,舞出个华夏儿女好风采……”今年的中国农民丰收节,“中华龙乡”铜梁成为重庆6个主会场之一。在西郊示范片的荷和原乡,随着气势恢弘的音乐,“庆丰收、迎小康”,龙舞欢腾,喜庆吉祥。
“一二三四、二二三四,大家手抬高一点……”铜梁区西郊示范片土桥镇河水村会客厅小广场里,村民们跟着舞蹈老师的动作跳起了绸扇舞。到西郊绿道休闲、健身已经成为铜梁市民的生活新风尚。
金秋时节,车辆行驶在西郊绿道上,两侧掠过的景象不断变换。60公里的西郊绿道串起的5个镇街24个村社区,或苗圃农场大棚整齐排列,或农家屋舍白墙黛瓦,形成了120平方公里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乡村振兴西郊示范片。村道小路、房前屋后干干净净,路边绿化带里铺满了各种鲜花,玫瑰、三角梅,随风摇曳……一幅亮丽的乡村图景正和着“乡村振兴”的号角声,在这片沃土上徐徐展开。
产业兴:农文商旅协同发展
每天傍晚,南城街道河东村的居民周天芳都会到离家不远处的会客厅散步、健身,这是会客厅修好后,附近村民们共同的爱好。
乡村会客厅是铜梁结合乡村振兴西郊示范片建设打造的多功能服务厅,设置有村党群服务中心,卫生室、老年活动室、儿童游乐室、自行车驿站、特色农产品展销厅、休息室等一应俱全。今年以来,乡村会客厅在绿道沿线玉皇、西来、河东、河水、六赢等8个村通过完善提升功能后投用,每天迎来大批市民和游客前来休闲游玩。
“乡村会客厅”只是铜梁推动乡村农文商旅深度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铜梁在西郊绿道建设上大力度、高质量发展农家乐、精品民宿等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实现了“建成一条绿道、发展一片产业、富裕一方百姓”的目标。在乡村振兴西郊示范片,乡村变花园,农区变景区,巴川街道的成王果业、沃柑基地,太平镇的牧堂纯草莓庄园,南城街道的黄桷门奇彩梦园、西部农林大世界,土桥镇的荷和原乡、新陆有机四季采摘园,以及西部最大的果苗基地、桂花基地、三角梅基地、玫瑰花基地、彩叶林基地、观赏鱼基地,以及这些会客厅星罗棋布于其中,深入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对沿途村民和业主来说,绿道不仅是一条景观路,更是产业路、致富路。南城街道翠英村自从修建苗木基地以来,村民纷纷将自家土地流转出来支持产业发展,不仅有了土地收益,同时还能务工挣钱;巴川街道玉皇村引进了11家农业企业,去年全村村民土地入股及第二次分红就有180余万元……景美人气旺,路通产业活。曾经在外闯荡的土桥镇六赢村民陈天龙回到村里流转了几百亩土地种桃子种西瓜,桃花盛开时自办桃花节,果实成熟时推广采摘;巴川街道玉皇村村民王汝元在外作了几十年石匠,回家乡来帮忙建设绿道,本来准备“打一头”却留下来舍不得走了,开始着手修整老家房子和院坝,准备搬回来住。
现在,和陈天龙、王汝元一样回到家乡的人越来越多。“为啥子?因为家乡日子越变越美,前景越来越好!”王汝元乐呵呵地说。
推动农业“接二连三”,西郊绿道已经形成了一个生态圈、美景圈、产业圈,让乡村振兴实现“内外兼修”。如今,在铜梁乡村振兴西郊示范片,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正在变为现实。
百姓富:让农户直接分享产业收益
“来来来,排队签字啊。”铜梁区巴川街道玉皇村村民代表大会一片喜气洋洋。村里召开的集体经济分红仪式上,入社的村民们都分到了现金,实实在在享受到了“三变”改革带来的红利。
“只有产业兴旺了,才能聚拢人气和财气。”2018年,玉皇村这个西郊绿道边上的村子,成为铜梁区第一个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村。“三变”不仅把村里的闲置土地盘活了,先后发展起以苗木、猕猴桃、淡水鱼为主的种植养殖业;同时村集体利用闲置校舍、集体资金向本村两家农业企业入股,先后创办起农产品加工厂、逍遥山庄游客中心,走上了一条农产品生产加工、民宿酒店为主的融合之路,不仅兴旺了产业,让群众鼓了腰包,更是实现生产和生态的有机统一。仅2019年,全村村民土地入股及第二次分红180余万元,村集体纯利润28万元,农户户均增收近两万元。
在乡村振兴西郊示范片,通过做实民主议事协商机制、利益联结机制和人居环境整治积分制等,充分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振兴内生动力。腰包一天天鼓起来,生活一天天好起来,农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我们家的闲置农房改民宿了,土地也入股联合社种莲藕。年终有分红,我又在这里务工,生活够用了。”今年4月,土桥镇六赢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成立,家住荷和原乡景区的李有民率先尝到了甜头儿:家里的闲置农房在联合社的打造下“摇身一变”,成了农家风格的民宿。今后,她不仅能从每笔交易中得到利润的20%,还能在年底参加再次分红。
“集体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和群众红利紧密相连,形成良性互动机制,今后村里的集体收入都有村民的一份红利。”六赢村联合社理事长吴开英说,“村民变身‘股民’,更加有‘主人翁’意识,更主动参与集体经济发展。”如今,村里积极谋划了莲藕种植、作业便道修建、民宿经营和荷产品加工房建设等多项增加集体资产收入的利民项目,将集体资产进行市场化运作,带动群众更好致富。
“现在住在农村真幸福,水泥路、自来水、天然气都通了,村里还建起了民宿,办起了产业,日子是越来越有奔头儿了。”土桥镇庆林村村民张崇飞喜笑颜开。
乡村美:从“外在美”到“人文美”
鲜花烂漫的绿道公路,竹林掩映的农房村庄……每次说到村里的变化,太平镇垣楼村党支部书记周云芬都会说:“简直像做梦一样。”——短短一年多时间,垣楼村从一个脏乱差的小村庄蝶变成一个人人向往的美丽乡村。
去年以来,该村抓住西郊绿道穿村而过的机遇,一手抓产业发展带领群众增收致富,一手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创建“亮洁家园”。按照区委要求,广泛动员群众实施庭院“一化两改三不见”(在房前屋后栽花种草种果树美化家园,改柴棚、改圈舍到屋后,不见生活垃圾、不见白色垃圾、不见建筑垃圾)等一系列环境整治措施,垣楼村迎来了喜人的变化。
如今漫步在西郊绿道,山花浪漫,乡愁萦绕,土味中彰显品位,质朴中蕴含大美,乡村正一天天变成人们喜欢的模样。但如何让这条产业路、幸福路、致富路的美景得到持续,绿植管护到位?每天早上,家住西郊绿道边的土桥镇六赢村村民王天寿,都会拎着垃圾袋走出家门,在周边的绿道花草丛中,捡拾垃圾、清除杂草。王天寿并不是西郊绿道的专职绿化工人,而是主动报名认领绿植管护的一名志愿者。
2019年开始,西郊绿道沿途5个镇街的党员干部纷纷带头认领管护路段,不少群众也积极报名参加志愿服务组织,主动要求认领绿植,开展日常管护。通过绿植管护认领,党员亮身份、亮承诺、亮实绩,也带动群众积极参与,形成了共建共治共管共享的良好局面,让西郊绿道环境更加洁净、景色更加美丽。
美丽乡村不仅仅是外在,更是需要文明之风滋养。实施“五风”浸润工程,制定村规民约,宣传“新乡贤”“好乡亲”等铜梁本土典型,开展“好媳妇”“好婆婆”等本村先进人物评选……这些让乡村既有颜值更具气质的活动在乡村振兴西郊示范片沿线各镇街开展得风生水起。
南城街道西来村村民方元莉,去年被街道评为“好婆婆”。她对媳妇说:“虽然我们不是亲生母女,但是嫁进我家来,就要像自己女儿一样对待。”南城街道西来村成立起乡村振兴理事会,把村规民约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融进村民的心里,让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乡风文明建设相得益彰,实现了由“外在美”向“人文美”提升。
乡村振兴是一盘大棋,铜梁全面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巩固提升农村改革发展成果,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正在强力推动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谱写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