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绿水青山颜值高 醉美晋江景如画

2020-11-02 14:52:29  来源:焦作日报

近年来,晋江元素在外交部、国新办的相关推介活动中频频亮相,城市投资潜力、营商环境排名跃居全国县域第二,成为入选福布斯“中国十大慈善城市”唯一县级市;先后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城市……头衔越来越多,颜值越来越高,居民幸福指数逐年提升,晋江从“产业自信”逐渐走向“城市自信”,越来越多的人爱上晋江。

保留小城“古早味”

经济发达、名声响亮,但晋江一度城市建设落后、市容市貌不佳,城市形象受到影响。

从2010年起,晋江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先后启动16个组团片区的旧城改建和棚户区改造,至今已改造超过1300万平方米,共有15万多老城居民先后脱离杂乱的“城中村”。

不“贪大求洋”,立足“小而美”,这是晋江对城市建设的定位。

这里,闽南独有的红砖古厝群错落有致;这里,虽是景区,却不设门槛、不卖门票、不建会所,每一个人都可以在街区的任何一个角落和商铺游玩、休闲或会客商谈,这里就是晋江的“城市会客厅”——五店市传统街区。

作为一个脱胎于传统的文化街区,五店市在保留浓郁市井风情的基础上,导入餐饮、休闲娱乐、特色商品零售、民宿等丰富业态,成为晋江的时尚新坐标,不仅让闽南人感到亲切,而且吸引了大量外地人。

晋江市文旅局有关负责同志介绍,从2011年9月开始,晋江市对五店市传统街区进行保护性开发,70%保留修复,有一些建筑从其他地方整栋搬移过来,完整地保留了闽南多种形态的古建筑原貌,为晋江留住了乡愁。

聚焦乡韵微景观

如今行走于晋江,越来越多美丽乡村的画卷展现在眼前。废弃古厝被改造成休闲娱乐之地、特色文化元素被打造成文化长廊、错落有致的景观墙上展示着村里的党建和企业文化建设成果……晋江通过开展以微景观、微庭院创建等为主要内容的“五微五营双创”活动,向高校师生引智借脑,留住了乡魂,守住了乡韵。

晋江市开展的“双微创”行动,采取贴近自然、变废为宝的手法,充分利用面积小、离散分布的闲置地以及原有景观效果较差的地块,结合口袋公园、小园林、小菜园建设,打造面积适宜、彰显个性的微景观,吸引了一大批创作团队走进美丽乡村“造梦”。

内坑镇黄塘村一棵大榕树下的微景观“榕韵”、英林镇湖尾村的微景观“湖尾拾贝”、东石镇潘山村的微景观“思源井”等,都是各村因地制宜、顺势而为、精心建设的杰作。在建设微景观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群众看到了成效,开始大力支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如今的晋江农村生机勃勃、活力无限,美丽乡村建设氛围越来越浓,农村的内生动力得到激发。

绿水青山颜值高

晋江于2013年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目前已建成敏月、体育、世纪、桂山、竹树下、江滨、晋阳湖、八仙山、绿洲等一批市级公园。到2019年年底,晋江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39.95%,绿化覆盖率达44.03%,绿化覆盖面积1673.52公顷,建成区绿地总面积1518.48公顷,公园面积447.19公顷。

“要让晋江人在城市里拥抱绿荫,走遍全城不用遮阳伞”。晋江近年来开展“串珠公园”行动,按照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标准,建设改造了一批市区“口袋公园”,形成了功能完善、布局均衡的公园绿地系统,打造了一批三季有花、四季有景、彰显特色的乡村花园化绿色精品工程。

与此同时,晋江市结合都市绿道建设,将城市公园、镇村公园串联起来,使公园建设理念从视觉感官为主转化为以群众身心健康为主,增强休闲健身功能,努力为市民营造天蓝、水清、地绿、宜居的美丽家园。

增强群众幸福感

多年来,晋江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不断做强城市“面子”、做优城市“里子”,城市形象显著提升。

丰富文化内涵。该市把城市文化建设摆上重要位置,保护城市文脉、注重历史传承、发展文化事业,实施“大美晋江”惠民舞台工程,开展“悦读节”“国学讲堂”等活动,推出“惠及万家”文体惠民卡和24小时城市书房,打造“15分钟文化生活圈”,用文化做优城市品质,让城市越来越有内涵。

打造体育城市。该市将“办赛事”与“办城市”结合起来,借举办赛事的契机,加大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目前建成健身步道100多公里,有力地促进了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增强了市民的健康健身意识。

完善城市功能。该市公共交通全面实现新能源替代,完成1.5万户居民的二次供水改造,新建、改建公厕100余座,“数字城管”扩能提级,环卫、物业、交通等管理持续优化。

公共卫生服务扩面提质。近年来,该市先后实施18个医疗卫生项目,深化与树兰医疗等优质资源的对接,打造3个医疗服务“航空港”,成立福建省首个卫生健康人才发展促进会,为全市中小学生进行免费健康体检26万人次。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