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把握新机遇,共同书写新篇章。10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会议要求,成渝地区应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和一体化发展理念,健全合作机制,打造区域协作的高水平样板。
中央有部署,川渝有行动。10月17日,就如何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各界结合自身实际,谈想法、说做法,力争在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新征程上,实现新突破、展现新作为。
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利于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巴南区委书记辛国荣表示,作为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南大门”,巴南区将以“一区五城”为载体,围绕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巴南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西部陆海新通道起点、东盟跨境班车始发站等重大平台,积极融入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深化与成都温江区合作,加快发展生物医药、商贸物流、军民融合、“数智”产业集群、生态创新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展现新作为。
江津区委书记程志毅表示,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中,江津区将认清大背景、增强内生力、找准融入点和支撑点,按照“坚持同城化、融入中心区,联结渝川黔、打造新支点”的思路和方向,以“科创开放新城、新型工业强区、文化旅游胜地”的新功能、新形象,加快建设主城都市区同城化发展先行区,努力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战略支点。
经济社会发展,交通理应先行。市交通局党委书记、局长许仁安表示,当前,交通系统将以最大力度、最快节奏推动成渝中线高铁等一批交通重点项目启动建设,提速构建4个“1小时交通圈”,实现成渝双核城市之间1小时通达、成渝双核至周边主要城市1小时通达、成渝地区相邻城市1小时通达、成渝主城都市区1小时通勤,并着力构建基础设施网络、运输服务体系、交通治理体系“3个一体化”。
前不久,重庆海关与成都海关签订《共同支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合作备忘录》。重庆海关关长山巍表示,两地海关将在该备忘录的基础上,加强助力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建设、支持开放平台载体发展、开展业务协同合作、促进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协作与配合,进一步拓展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探索新思路、新做法,释放政策红利,提升成渝地区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贡献力量。
荣昌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邓启才透露,此前,荣昌已与毗邻的四川自贡、内江等地人大常委会签订合作协议,并将于近期联合大足、内江人大对大内高速公路项目开展代表联合视察。接下来,将协同组织川渝两地人大代表开展视察调研,推动相关重大合作项目尽快落实落地,争取将更多重点合作项目纳入“十四五”规划,推动荣昌与毗邻地市合作取得突破。
重庆大学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姚树洁认为,川渝两地要抓住重要历史机遇,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有创新性的精神,加强区域协作,加速改革开放新高地建设,为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贡献力量。
共建高标准市场体系,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进程中,平安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是唱好‘双城记’的重要基石。”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钱永培表示,在执法司法、社会治理等领域,川渝两地各级政法单位着力推动1+N合作模式,确立了一揽子合作协议,开展了系列扎实有效的工作。下一步,将在加强执法司法协作、促进区域法律合作、强化资源共建共享等方面进一步健全合作机制,努力构建成渝地区一体化法治环境、平安环境和服务环境,打造区域政法协作的高水平样板。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财政起着基础性、保障性作用。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封毅表示,将重点完善三方面政策体系,用高水平的财政支撑推进高水平的区域协作:一是共建高标准市场体系。推动两地在商贸投资、科技教育、人员交流、设施联通、平台建设、税收分享方面的互利合作。二是共推高质量区域发展。包括加大区县转移支付,支持补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产业发展等短板,把“一区”做大做强,把“两群”做特做优;围绕产业融合和功能互动,健全配套政策,支持两地全面对接协同。三是共促高水平环境保护。加强大气污染防治财政政策研究,加快建立长江全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今年4月川渝建立起税收合作机制。国家税务总局重庆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程俊峰表示,接下来,将着力以两地电子税务局用户身份互认为突破口,重点推动数据的共享共用、服务的统一便捷、征管的规范高效,充分吸纳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等地区税收合作的经验,进一步畅通市场要素的自由流动,便利市场主体的跨地区经营,持续优化税收营商环境,为成渝地区深化改革、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共建高标准市场体系、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市市场监管局局长唐英瑜表示,成渝两地将围绕“放管服”改革总体目标,推进市场准入政策共享和简政放权改革协同,探索“市场准入异地同标”便利化准入机制,营造宽松便捷的市场准入环境。同时要建立公平竞争审查抽查、考核、公示制度及第三方审查和评估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
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业军表示,未来将推动建立川渝互通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市场主体信息库互联互通,CA数字证书两地互认通用和“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共同建立远程异地评标环境,推动重大招商引资项目、重点项目推介信息联合发布,推动两地要素资源市场一体化,共同争取建立川渝生产要素交易市场,携手打造服务企业从设立、拿地、招标采购到股权退出全生命周期的综合性一体化要素资源交易平台。
共同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川渝历史同脉、文化同源、地理同域、经济同体、人缘相亲,把成渝地区打造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有基础、有条件,更是两地居民的一致愿景。
渝中区委书记黄玉林表示,作为重庆“母城”、中心城区,渝中区将推动成渝两地交流合作、产业互补、协作共建,不断扩大经济影响力、区域带动力和环境吸引力,更好服务成渝两地发展大局。坚持以历史人文资源为切入点,合力推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在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加强共建共享,增加多层次、高水平公共服务供给,在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建设中发挥带动引领作用。
市文化旅游委副主任秦定波表示,成渝地区将全力推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促进文化旅游资源开放共享、打造巴蜀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开发巴蜀文化旅游产品、研究和保护传承巴蜀文化资源、建设巴蜀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健全完善两地公共服务体系等,联合打造推介一批具有浓郁巴蜀特色的国家文化地标和精神标识,打造新时代中华文明的文化高地、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医疗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市中医院党委书记王守富认为,成渝两地一是要加强人才培养深层次协作。目前,市中医院与成都中医药大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上有深度合作。二是深化医院管理互联互通,打通医疗信息平台,共享远程医疗、技术培训等专业资源,建立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就医群众双向转诊绿色通道。三是构建成渝中医药联盟,推动各种要素有序流动,贯通种植、加工、流通、研发、使用等各环节,打造中医药产业“闭环”,推进中药材质量追溯体系,加快推动川渝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将成渝地区打造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地,为文化企业发展带来了更多机会。”中国雕塑创意设计十佳品牌企业——重庆东唐胜景园林景观艺术有限公司艺术总监朱勇说,近年来,公司已为四川多地设计制作了近50个城市公共雕塑,其中不少成为城市文化地标。今年,该公司设计的雕塑《腾飞》《盛世龙舞》在四川达州落成,成为动人的人文风景……“我们要用更加精良的作品装扮巴蜀大地,进一步提升川渝两地的艺术气质。”(赵迎昭、李珩、韩毅、栗园园、白麟、吴刚、向菊梅、廖雪梅、王亚同、李星婷、颜若雯、杨永芹、张莎、王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