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进入鼓粒期以后,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的生长逐渐停滞,而植株内的物质运转活动活跃,营养器官积累的有机物质和矿质养分不断流向结实器官—豆荚、籽粒,叶片的光合作用仍在继续,是大豆干物质积累最多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发育正常与否决定着每荚粒数的多少、百粒重的高低。此时期的主要目标是保荚、增粒、促饱满,管理措施是防止植株倒伏和早衰。
1、适时叶面喷肥。在鼓粒初期,如果发现有早衰现象,应及时进行叶面喷肥,每亩用300~500克尿素、150克磷酸二氢钾、15克钼酸铵,兑水40~50千克,叶面喷施。
2、及时灌好鼓粒水。鼓粒期是大豆需水最多的时期,此时如果供水不足,会影响植株体内活跃的生命过程,影响根系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利用,造成籽粒小而减产。故应做好鼓粒期的水分管理。如鼓粒前期遇旱,灌鼓粒水则可显著提高粒重和产量,改进大豆品质。鼓粒后期减少土壤水分,促进黄荚早熟,防止早霜危害。
3、拔除田间杂草。经过中耕,大豆行间的杂草还有一定的残存。特别是生育后期,气温高湿度大,行间杂草发育快,生长高大,与大豆争肥争水,必须尽早清除。在杂草种子未成熟前,人工拔除田间杂草。
4、防治荚粒虫害。鼓粒期危害大豆豆荚和籽粒的害虫主要有大豆食心虫和豆荚螟等。
5、适时适度收获 ,大豆对收获期要求严格,当豆叶90%脱落,茎和荚全部变黄,荚中子粒与荚壁脱离,用手摇动植株有响声,即为最佳收获期。
注意:在大豆鼓粒期,高温会直接降低大豆籽粒的活力和品质,在33摄氏度左右,发育不正常的籽粒占总数>50%,在38摄氏度左右,发育不正常的籽粒接近100%。低温则会导致干物质积累速率放缓,产量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