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发展网10月13日讯(记者 张程)在今日上午召开的重庆市脱贫攻坚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巫溪专场上记者获悉,截至2019年底,巫溪县150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减贫10.5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8%降至0.65%,顺利退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据巫溪县委书记唐德祥介绍,巫溪是全市最贫困的区县之一,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2014年全县识别出贫困村150个、贫困人口8.6万人,贫困发生率18%、居全市首位。近年来,为了摆脱贫困的帽子出台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
坚持“尽锐出战”,凝聚力量形成决胜态势
高位推动, “五级”承诺制度,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为推进脱贫攻坚提供坚强保证。
严督驱动,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大幅提高脱贫攻坚在乡镇、街道、部门年度综合目标考核权重。
全面联动,强化泰安•巫溪东西部扶贫协作,用好水利部定点帮扶及吉林省、渝中区、市农业农村委和市教委扶贫集团等对口帮扶资源。充分发挥人大政协优势和作用,广泛动员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引导社会各界开展扶贫志愿服务,形成“党委政府齐抓共管、人大政协全面参与、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干部群众合力攻坚”的良好格局。
坚持“精准作战”,尽心竭力攻克贫困堡垒
聚焦“两不愁”,打好“产业发展、就业创业、消费扶贫”等组合拳,贫困户不愁吃不愁穿目标总体实现。为1233户失能弱能特殊困难贫困户实行低保、资产收益“双兜底”,对未脱贫户落实10项“增强版”帮扶措施。
聚焦“三保障”,在教育保障方面,创新建立“三级六方”责任体系,严格落实“七个一批”处置办法,全县无一名学生因贫失学辍学。在医疗保障上,设立2000万元县级健康扶贫救助金,实施“八重”医疗救助政策,组建“三支医疗团队”,定期开展流动医疗服务,尽最大力量保障贫困群众生命健康,有效防止因病致贫返贫。在住房保障上,开展危房“清零”行动,全覆盖改造农村C、D级危房;实行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建成集中安置点57个;为确保群众都能喝上放心水,我们多方筹措资金4.1亿元,累计修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917处,农村集中供水率达93%。
聚焦“一达标”,大力实施“十大”专项扶贫行动,做大村集体经济,“一对一”个性化定制帮扶措施帮助贫困户增收,创新“五大就业扶贫模式”,定向开发公益性岗位,累计吸纳贫困户就近就业2.6万人,“一达标”目标总体实现。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4年的6392元增加到2019年的10284元。
坚持“集中会战”,持续发力提升脱贫成色
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自新一轮脱贫攻坚启动实施以来,全县累计投入52.2亿元,硬化农村公路2326公里,实现通畅率、通达率、通客车率三个100%。巫镇高速公路主体工程于2019年已全线开工、将于2023年建成通车,巫开高速、两巫高速也已开工建设,郑万高铁巫溪支线接轨工程顺利开建、正线工程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升级改造行政村电网130个,让群众用上了安全电;新改建通讯基站1811个,让群众连上了通讯网;新建、整修便民服务中心86个,让服务到了群众家门口。
加快补齐产业发展短板,做大做强“1112”重点农业产业,巫溪洋芋成为我市唯一被列入首批中欧互认农产品名录的名优农产品;做优做精特色产业,其中,峰灵镇谭家村联姻山东晚熟桃,实现昔日“煤山”变“桃山”的蝶变,77户贫困户户均年增收1.5万元以上,带动全县种植晚熟桃1.5万余亩,“巫溪冬桃”今年挂果0.3万亩,产果0.3万吨,产值达2400万元,达产达效后,预计年产值1.2亿元以上。全县累计认证“三品一标一名牌”农产品224个,年总产量达97万吨,全县粮经作物比调整至56:44。制定到户产业扶持办法,探索建立“七大”利益联结模式,深化“八大”消费扶贫模式,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格局,2.36万户贫困户稳定增收脱贫。
加快补齐深度贫困短板,持续聚焦红池坝镇、天元乡2个市级深度贫困乡镇,建立“四级”工作体系。红池坝镇由一名县委常委挂帅党委书记,坚持“交通先行”,贯通“一横一纵”干线公路,将从离县城最远的乡镇一跃成为全县离重庆中心城区最近的乡镇;坚持“旅为龙头”,成功打造红池云乡3A级旅游景区,昔日的“穷山沟”变身游客竞相打卡的“网红地”;坚持“农为基础”,“六个万级”产业全面落地,粮经作物比由7:3调整为2:8。天元乡推出“天谷云乡”电商扶贫平台,仅今年上半年就实现销售额1000余万元。红池坝镇、天元乡贫困发生率分别从20.5%、29.22%降至0.41%、0.69%。
加快补齐内生动力短板,创新开展“五个一”、“五步感恩互动”、“六讲六评”、脱贫示范户评选等活动,累计评选脱贫示范户1141户,塑造典型代表,真正让贫困群众学有榜样、做有标尺。在2019年市满意度调查中,我县群众满意度达94.07%、居全市第3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