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湖北刘大湾村:绿色发展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2020-10-13 09:31:12  来源:襄阳晚报

9月21日,记者一行来到全国文明村、湖北省美丽乡村建设典型示范村——襄州区双沟镇刘大湾村,探访绿色发展理念引领下的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径。

新形象:建设家乡 美丽乡村入画来

刘大湾村宽敞平整的休闲广场上,安放着几台健身器材。每到傍晚,妇女们就在这里跳广场舞,老人们坐着聊天,小孩子们在场子里跑着闹着,一派和谐安宁的美丽乡村景象。“以前下雨天,我们出门就是一脚泥。你看看现在,路修好了、房子改建了、绿化搞好了,每天在村里散步,心情很舒畅。”听说记者来采访,71岁的刘尚辉老人一定要带记者在村里走走看看。

一座座黑瓦白墙的楼房,错落有致;一扇扇古色古香的窗户,干净明亮。垂柳依依,曲径通幽,让人流连忘返。

刘大湾村三面环水、地势平坦,村民在取土建房时形成了污水横流、垃圾遍地的11口堰塘,经过改造,密植荷花、栽种垂柳、修缮步道、安装护栏,堰塘里的水清起来、花开起来,成了村里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村里变美了变好了,再也看不到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牵乱挂的现象了,到处都干干净净的。”谈起村里的变化,刘尚辉的喜悦溢于言表。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刘大湾村党支部书记刘强告诉记者,2016年,刘大湾村被省财政厅确定为全省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村里没有大拆大建,而是通过典型引导、适当奖补、整村推进的方式,围绕“生态宜居环境美”的目标,开展了道路改造、改水改厕、垃圾分类、拆除违建、清理堰塘、美化环境等一系列专项整治。

村里还配套建设了农家书屋、村卫生室、便民服务室、村民文化娱乐中心。2019年,村里争取到农村污水处理项目建设资金,兴建了一座小型污水处理厂,村里的生活污水全部处理达标后再排放。“现在的刘大湾村,硬件设施配备到位,村民自觉爱护环境。”刘强指着远处的垃圾池和路边的垃圾箱说道。

近年来,刘大湾村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省美丽乡村建设典型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省级生态文明示范村等多项殊荣,实现了从“普通村庄”到“秀美村庄”的嬗变。

新风貌:村民自治 文明乡风树起来

离襄州中心城区近30公里、离双沟镇镇区六七公里,就是这样一个稍显“偏远”的村庄,刘大湾村却率先于2018年在襄州区实现了全面禁鞭。“春节放鞭、婚丧嫁娶放鞭,一场鞭炮放过,地上落一层厚厚的鞭炮纸屑,既严重影响环境卫生,又容易形成攀比浪费之风。”刘强说,从2016年开始,刘大湾村从禁鞭宣传入手,号召树立文明乡风。

村里成立了红白理事会,监督约束村民节俭办“事”。谁家有红白喜事,刘强带领村干部第一时间登门,一边给主人家帮忙,一边劝说文明办事。刘强用行动和言语,慢慢改变了大家“办事必放鞭炮”的观念,现在逢年过节、婚丧嫁娶,村里都听不到鞭炮声了。

在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刘大湾村主动问计于民,把决定权交给村民,充分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争取了村民的参与和支持。

村里邀请省级规划设计院对村庄建设进行全面规划,从规划方案确定到房屋改造等,每一个环节都由村民自己做主。目前,刘大湾村70%以上的农户自愿按照村统一的规划对房屋进行了改建,改建资金主要由村民自筹,村里按三分之一的比例进行奖补。

村里规划建小公园,需要把村口的坟地迁走。迁祖坟在农村可是大事。刘强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在村务公开会上做了宣传,并号召党员带头迁坟。让他既意外又感动的是,17座坟头仅用了11天就被村民自愿、无偿迁走。

在村里随处走走,就可以看到文化墙上张贴着“环境卫生”“村规民约”“禁放鞭炮”“门前三保”等内容,家家户户门前悬挂着“家训家规”。村里还开展了评选“身边好人”“善孝忠义模范”“十星级文明户”等活动,定期举办道德讲堂……

村庄变美了,前来参观学习的人多了,村民的自豪感增强了,环境卫生意识和文明素养也慢慢提高了,村容村貌得到了全面提升。

新目标:产业强村 集体经济富起来

刘大湾村之前以种植传统农作物为主,村民收入不高。为了带动村民增收,刘强带头流转土地,通过种植晚秋黄梨等果树,发展壮大林果苗木产业,不仅还清了100多万元的债务,还实现了收入翻番,甩掉了集体经济“薄弱村”的帽子。“不断发展项目,壮大集体经济,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是建设美丽乡村的最终目标。”刘强坦言,这是他和村“两委”一班人的努力方向。

刘大湾村坚持在增绿上做文章,采取“户种、组选、村建”的方式,实现全村应绿尽绿,为发展乡村旅游打下坚实基础。

目前,刘大湾村正在从“忆乡愁”入手,打造一个“刘家花园”,以实现“看得见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现在望乡亭、彩虹广场、观月桥、长寿廊、明思池等景观正在逐步建设,“刘大湾村三面环水,我们充分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修建环水景观带,发展乡村旅游。”刘强说。

围绕“刘家花园”,该村主导产业定位为建设现代农业园区、营造田园生活气息,分优质果品示范区(四季采摘园)、特色苗木种植区、特种养殖基地等,有效利用村庄的自然资源和2万多平方米的堰塘资源。“仅靠村里的力量是不够的,我们现在一是发动和鼓励村里走出去的能人回乡投资,二是通过多种宣传来招商引资,吸引客商参与村里的乡村旅游等项目建设。”刘强对此充满信心。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刘大湾村,正在徐徐展开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新画卷。(报道组成员:全媒体记者 柯红勇 张雪飞 张文豪 李静 刘倩)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