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记者 晋浩天
北京大学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10日在京发布数字生态指数2020,为客观全面评估我国各地数字生态现状提供了一扇窗。
结果显示,我国呈现四型联动、多维关联、经济依托的省级数字生态,具体表现为各个省份根据生态特征可划分为全面领先型、赶超壮大型、发展成长型和蓄势突破型;数字基础、数字能力和数字应用三个维度间相互关联,彼此正向促进,但数字能力是打造理想数字生态的关键;良好的数字生态与发达的经济水平正相关。
京沪浙粤全面领先
报告显示,北京、上海、浙江、广东属于全面领先型,该组别的主要特征,一是在总指数上国内领先,二是在分指数上没有明显弱环,已经基本实现省内小循环的理想数字生态。例如广东,总指数排名全国第二,在九个二级分指数维度中即使是相对最缺乏优势的数字社会,也能在国内排进前十名。
天津、江苏、安徽、福建、山东、河南、湖北、四川则属于赶超壮大型。该梯队数字生态水平紧跟全面领先型,但欠缺绝对优势或者存在较为薄弱的分指数生态维度,是制约这些地区实现高效省内小循环的主要因素。例如山东,数字基础和数字能力都比较扎实,如果未来能够成功推动数字应用,将很有可能形成健全的省内数字生态。
贵州、陕西、湖南、江西、黑龙江、内蒙古、重庆、宁夏、河北属于发展成长型。该类型普遍进入了数字生态发展的成长期。是否能迅速成长,关键在于对现有生态做精准评估,找出问题所在,寻求突破。例如贵州,是最先响应和落实国家大数据战略的省份之一,已经拥有较为良好的政策和数据基础,然而数字能力仍然较为欠缺,需要提升数字人才的吸引培养和技术创新能力,来推动数字生态的快速升级。
山西、辽宁、吉林、广西、海南、云南、西藏、甘肃、青海、新疆属于蓄势待发型。虽然这些省份数字生态指数的均值在全国以下,但往往都有表现相对突出的分指数维度。因此,根据地方的禀赋结构因地制宜的设计发展战略和政策,是实现突破的关键。例如海南,政府在数据资源建设方面已有较好的积累,抓住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历史机遇,发挥制度集成创新的优势,就非常可能实现理想的数字生态。
数字生态总指数与人均GDP高度相关
该研究团队认为,中国的省级数字生态呈现多维关联的发展格局,表现为数字基础、数字能力和数字应用彼此相关、互相支撑。某一个维度的突出发展,有可能带动其他维度的进步。尤其是数字应用,与数字基础和数字能力的相关性相对较高,显示在基础建设上的投入和能力提升上的政策都可能带来数字应用的发展。
同时,研究发现,数字生态发展对经济有正向促进作用。数字生态总指数与人均GDP高度相关,数字能力和数字应用与人均GDP的关联大于数字基础,揭示了发展数字基础对经济水平的提升可能不会像发展数字能力和数字应用更快显现。值得关注的是,数字生态发展对三个产业的促进作用有所差异,对第三产业的促进效果最突出,然后是第二产业。目前的结果显示,数字生态指数与第一产业GDP基本不相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三个产业数字化的程度和经济效果。
《光明日报》( 2020年10月12日 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