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骄阳依然灼人,大足区高升镇太和村蝉鸣鸟啾,稻香弥漫,宜机化田块整治示范基地上,数台大型收割机自由来回穿梭,一派热火朝天的丰收景象。
谁能想到,这里过去曾是“田土坎坷斗笠丘,干旱季节无水求,各类线路到处串,坑洼道路摔死牛”的另一番景象:村舍凌乱无序,随意分散;土地弃耕抛荒,浪费严重;土路交叉错乱,不成体系;设施功能不全,环境堪忧。
为了尽快扭转这种现状,“十二五”以来,大足区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突出抓好耕地保护和地力提升,整合项目资金6.5亿元,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54.5万亩,其中宜机化田土整理整治6万亩,带动全区流转农村土地49.3万亩,流转率达45.92%,有效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大足美名当是如此。
▲大足区三驱镇宇群蔬菜基地
项目撬动,实现效益最大化
“大足作为粮油生产区,农业仍然是全区工作的重头戏,高标准农田建设更是这‘重头戏’的领头羊。”大足区农业农村委负责人介绍说。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大足人就依托“三河三路”(赖溪河、窟窿河、怀远河,大铜公路、大邮公路、大荣公路),在107.35万亩的耕地上,开启了山、水、田、林、路综合整治的步伐。
当初的一片片“冷浸田”、“烂脚田”、“沙谷地”逐年向“小田变大田”、“劣土变沃土”、“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的高标准农田蝶变。
特别是近5年间,全区相关涉农部门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一盘棋”,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尽其务、各记其功”的原则打捆使用资金,形成了资金“攥拳头”、合力共建高标准农田项目的新格局。统筹整合住建、交通、环保等9个部门项目资金以及社会资金2.7亿元,“十三五”期间建成高标准农田32.37万亩,其中宜机化改造1.4万亩。
农机作业环境的有效改善,有力推动大中型农业机具的投入。目前,大足区拥有大中型拖拉机109台、无人植保机17台、处理量20吨以上的粮食烘干机22台,农机化率达57.8%,位于全市前列。
“没有想到政府会投入那么多钱帮我们整理土地和修桥修路。不仅改善了耕作条件,解决了交通和抗旱问题,保障了运输和增产,还增加了我们的收入,为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在大足区高升镇太和村,记者听到最多的话,就是当地农民这样朴实而动情的称赞。他们口中“实实在在的好处”就是眼前整齐划一的万亩良田、阡陌纵横的沟渠田道以及待装上车的累累果实。
“我家过去就靠种4亩地生活,一年辛苦下来还要倒贴。高标准农田建设后,顺华蔬菜合作社把我们社的土地全租赁了,每年除获得亩补偿稻谷300千克的计价收入外,父母和妻子就在基地帮工,年总收入也有几万元,很划算。”智凤街道新店村高标准农田区村民胡才明如是说。
据调查,高标准农田项目区的村民实现多种方式增加收入,一是种粮型,利用机械化和现代技术,提高单产增加收入;二是经果型,政府引导成片种植枇杷、葡萄、中药材等;三是“工人型”,如村民为承包业主打工,既照顾家庭、增加收入,又学习先进技术;四是老板型,自己承包土地搞种养殖,或结合乡村旅游搞农家乐等;五是经营型,从事农产品贩运、销售等。
▲ 大足区三驱镇机收作业现场
筑巢引凤,孵化新型经营主体
近年来,农民纷纷外出务工或迁走,未来“谁来种地”成为摆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一大难题,而加快引入、培育、壮大农业合作社、涉农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搞规模化经营,是破题的关键举措。
走进大足区三驱镇,已经完全找不到昔日的“痕迹”。去年该地实施的宜机化田块整治项目让原本的小田变成大田、缓坡变成梯台,以前机器根本不能到达的土地上有了各种农机的“身影”。
大足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果吸引了各路农业投资者的目光,一批新型经营主体破土而出。
9年前,来自浙江宁波的黄承平成为敢吃螃蟹的第一人。他来到大足创办重庆沁旭熊猫雷笋股份有限公司,先后砸下2000多万元,在宝兴、雍溪、万古等地流转土地3000余亩建设雷竹基地。2015年实现总产值8000万元。2016年7月,他的熊猫雷竹成功上市新三板,成为大足首家农业上市企业。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引领规模集约高效农业发展的同时,专业农机服务也迅速跟进。
▲ 大足区拾万镇五彩田园
2015年初,大足现代农业公司组建的金桥农业机械公司,一改过去只重耕重收关键环节的现象,积极推行包括提供生产过程中集中育秧、机械化耕整、机械化插秧、统测统配测土配方施肥、机械化病虫害统防统治、机械化收获等6个环节作业服务。
智凤街道高笋村村民梁贞德,5年前还在外打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进村后,毅然回乡成立蔬菜股份合作社,承包200亩地种植金针黄花菜。2019年实现高单产2500余千克,近40吨鲜黄花菜首次空运北京蔬菜批发市场。谈及效益,老梁笑着回答:“对半以上”。
截至目前,大足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吸引了浙江、重庆、四川及本区的投资经营主体达到668家,通过租赁、承包、农民入股等方式,土地流转达到82.5%以上,总投资逾10亿元。蝶变出‘1+N’的“稻+虾(鳅、鱼)”“稻+油”“稻+菜+菜”“稻+草莓+观光+农家乐”等农业开发模式,涌现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43家,其中市级31家,区级112家。
▲ 大足区拾万镇优质粮油基地
农旅融合,提速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重庆市水稻陆续进入了收获季,不同于大家普遍印象中的一片金黄色,在大足区拾万镇长虹村的五彩田园里,这儿的水稻田很是特别,竟然分布着紫、红、黄、绿、白五种颜色,再通过颜色分布的不同,构成了“全面小康”“复兴梦想”“重庆大足隆平五彩田园”等文字logo以及宝塔、荷花等具有大足特色元素的文字和图像。
“如今,大足区拾万镇长虹村的五彩田园已成为大足一张美丽的乡村名片,去年水稻成熟的季节,年吸引游客10多万人次来到长虹村。”据拾万镇长虹村党支部书记杨乃梅介绍说。“景区正在打造集水稻科普研学、生态旅游度假、农耕文娱体验三大板块于一体的大型田园综合体”
“拾万镇将进一步发挥‘五彩田园’辐射核心作用,深度挖掘打造‘稻旅文化小镇’,发展旅游观光,让农业解除低效益的魔咒,带动周边及沿线乡村的整体发展。”拾万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在大足区高升镇四季香海芳香产业基地,5000亩薰衣草、迷迭香、洋甘菊、薄荷等花卉竞相开放。紫色、黄色、红色、绿色组成了花的海洋,空气中飘荡着浓浓的花香,已经完全找不到昔日的撂荒“痕迹”。
“我来大足投资农业,看中的就是这里的农田具有良好的基础设施。”重庆四季香海芳香产业投资有限公司马力说。3年前,重庆嘉木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通过租赁方式,在高升镇旭光、太和等村,流转高标准农田和治理土地5000余亩,打造集健康生态体验、产品深加工、美丽乡村旅游的生态观光为一体的芳香产业园区。
据介绍,大足区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宜机化改造,大力提升乡村旅游基础条件和承载能力。根据每个村镇农业产业、自然风光等条件的不同,当地确定了“一村一品、一镇一特”的产业目标,打造的粮油产业强镇、老家·观音岩、棠香人家、五彩田园、四季芳香等农旅文商融合发展示精品景点初见成效,成功打造市级农旅精品观光线路6条、市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乡镇3个、示范村5个、示范点10个,宝顶镇慈航村、拾万镇长虹村分别获评“全国休闲乡村旅游示范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拾万镇建成2.2万亩高标准农田后,两次承办大足“中国农民丰收节”、五彩水稻节,吸引游客20余万人,带动1300多户农户增收。
大足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大足将加快土地宜机化整治助推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实现集现代农业、休闲观光、文创产业、田园社区为一体的农旅融合转型升级发展。
▲ 大足区三驱镇水平条田整治
(图片均由大足区农业农村委提供)
城乡统筹发展网-农家科技杂志社记者 刘早生 李朋 特约通讯员 张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