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会馆彝族美食受欢迎 记者 郑三波 摄
10月7日18时许,位于龙湖江与城的喜德县农特产品直营店凉山会馆彝族特色餐厅已是食客爆满,5个包间座无虚席。“长假每天都这样热闹,今天还退了两桌顾客。”总经理刘佳慧介绍,彝族特色美食深受重庆市民喜欢,从9月下旬试营业到目前的20来天,这个面积200多平方米的小餐厅总销售额已达20多万元。
在凉山会馆的展示架上,包装精美、地域风情浓郁的凉山喜德特产琳琅满目,荞麦粉、苦荞茶、牛肝菌、羊肚菌、花椒、腊肉、香肠、黑木耳、土蜂蜜、火把液品牌白酒、彝族手工漆器制品等,足有上百种之多。喜德县是凉山七个国家级深度贫困县之一,目前脱贫工作尚待验收。但喜德县自然环境优良,无工业,土壤无污染,农林产品天然优质,是非常好的食材。同时喜德县彝族传统文化深厚,是彝族漆器之乡,当代彝语的发音即以喜德方言为标准音,有“彝人老家”之称。
为了解决喜德农特产品走出大山的传统难题,喜德县今年找到了“线下销售+电商助力”的新模式,政府给予装修补贴和销售奖励,在四川、广东和重庆规划建设十余家农产品直营店,展销本县农特产品,重庆凉山会馆即是其中之一。
为了强化重庆市民对喜德农特产品的体验,凉山会馆在展销店的基础上增加了餐饮环节,把正宗的彝族餐饮引入重庆,并在会馆中集中浓缩地全面展示古老的彝族文化,把凉山会馆升级成一个“彝族文化馆”。会馆展示了古老的彝族十月太阳历、彝文书法,还有“彝海结盟”等彝族史上的重大事件。
重庆凉山商会会长郑拉伍介绍,消费者可以在会馆看食材,品美食,读文化,现场购买,线上下单。会馆正在探索一种扶贫新模式,通过集文化体验、特产展销、特色品尝等为一体的模式,帮助喜德农民销售农特产品,实现可持续的产业扶贫。
重庆商报-上游新闻记者 郑三波 实习生 彭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