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重庆铜梁区:“积分制”激发人居环境整治内生动力

2020-09-07 14:34:58  来源:新华财经

近年来,重庆市铜梁区因地制宜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坚持把提升群众素质、激发内生动力作为根本,在行政村和涉农社区,全面推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积分激励机制。广大村民由“要我治理”变为了“我要治理”,庭院更加整洁有序,道路更加清爽畅通,村庄更加清洁卫生,脱贫攻坚“新乡村”面貌日新月异。

小小积分,激发村民大能量

2019年以来,为营造整洁有序、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环境,重庆市铜梁区全面推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在紧密结合环境治理实际情况、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方法的基础上,在全区300多个行政村全面推行了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积分制度。

在巴川街道玉皇村人居环境整治“积分制”兑换现场,摆放着洗衣粉、肥皂、香皂、面巾等生活用品。村支书柏小林拿起话筒对群众大声说,“我们村在西郊乡村示范片核心区,漂亮的绿道穿过好几个社区,我们不但要珍爱绿道的一草一木,更要把村容村貌和农家环境搞好。要不要得?”“对头!要得!”村民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奖励虽小,但村民们在乎的是那份认可。“当时村干部通知我参加表彰会,我高兴得差点一夜没睡好觉。”从台上领到了奖牌和奖品的庆玲村农民彭树梅高兴地说。

铜梁区以家庭为单位,各村党组织按照“一户一档”建立积分台账,全区统一制定“积分存折”。各街镇按照实际情况对村民开展积分评比和积分兑换,有的一周一评,有的一月一评,积分兑换主要包括“精神激励”和“物质奖励”两大部分。比如玉皇村对积分高的农户除了授予“最清洁庭院” “最美农家”称号外,还将给予日常生活用品的奖励。

“之前一些村民的院落鸡鸭散养,粪便多得让人走在院里像跳舞,现在不少村民习惯了围养,环境卫生意识开始增强,庭院卫生也有明显改观。”土桥镇党委副书记韩莉说。

道路两侧树木葱茏,房前屋后花草交映,卫生厕所干净整洁、过去散养的鸡鸭圈进围栏,随着积分制的广泛推行,越来越多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共同参与,美丽乡村大家建

据了解,“积分制”由村和社区(涉农)的党支部负责组织实施。积分对象为全体村民家庭,积分项目包括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重点工作,各个镇街党委根据具体情况设置积分项目和分值标准,通过量化考核到农户。

一是明确评比队伍。评定队伍多由村干部、村民小组长、党员代表、群众代表、网格长、志愿者等人员组成。例如,侣俸镇建立起“两级三类”评定队伍;永嘉镇则明确一支“周检月评”队伍,将党员代表、群众代表、村干部等吸纳进入积分评定工作队。

二是丰富评比方式。通过集中评比、不定期抽查、邻里互评等多种方式开展评比并进行相应积分。比如土桥镇每周组织1次评比,由评委前往各户现场评定,有3人及以上同意得分方可积分。

三是明确评比程序。各镇街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评比程序。比如东城街道评比流程分为初评、核查、表彰等7个步骤,永嘉镇评定程序则包括入户打分、群众签字、工作队评议、打分公示等环节。

此外,为确保积分制工作持续开展,全区设立了积分制专项工作经费,并从2020年起建立全区积分制工作考核排名制度,定期通报工作推进情况及覆盖范围。通过广泛动员群众参加积分评定,做到“工作成效大家评”的方式,“积分制”充分调动起村民建设美丽乡村的积极性。

“积分制”成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杠杆

铜梁区通过逐户逐院逐路逐村落实,加上与宣传发动、党群干部志愿者服务等工作融合,“积分制”已成为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的有力杠杆,不少村民变“要我治理”为“我要治理”,养成了好习惯、形成了好风气。

近日,太平镇坪漆村出了条“网红公路”。一到节假日,便有不少游客前来打卡。这条公路的绿化,便是村民们自发“设计”的。去年,铜梁区建设了一条连接几个乡镇的绿道,该村的干部群众自发在本村道路两旁种植了天竺桂、栾树、金桔、紫薇、夹竹桃、月季等花草树木,一眼望去缤纷灿烂、郁郁葱葱,令人赏心悦目。

“积分制充分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引导群众‘自觉干’‘比着干’‘争着干’,努力形成自我发动、自我发展的新局面,群众既有面子、又得实惠。”铜梁区委书记唐小平说。

目前,铜梁区已评定1500个“美丽庭院”,已建成38绿色示范村庄、6个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点和9个市级美丽宜居村庄,建成荷和原乡美丽乡村示范点,并有六赢村入选全国100个特色村庄。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