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江苏张家港出入境边防检查站联合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独峒镇政府打造“独佳侗品”特色电商扶贫网红馆,对侗乡农特产品全方位直播带货。图为独峒镇侗娘正在学习直播带货技巧。
章善玉摄(人民视觉)
8月29日,首批铁路消费扶贫柜在北京南站候车厅正式投放服务广大旅客。旅客通过扫码开柜、挑选商品、关门结算三步即可购买。
孙立君摄(人民视觉)
近年来,甘肃省陇南市成县依托50万亩核桃基地,大力发展电商扶贫生态系统,让成县核桃为主的特色产品走向全国。图为8月29日,成县一家电商企业员工正在包装鲜核桃。
张平良摄(人民视觉)
即将到来的九月正是扶贫产品开始大量上市的季节。为进一步推动消费扶贫行动,国务院扶贫办等11个部门组织开展全国消费扶贫月活动,这既标志着消费扶贫行动的正式启动,也标志着消费扶贫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前期消费扶贫工作成果怎么样?下一步还有哪些发力点?在8月28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有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了介绍。
扶贫产品数量近10万
不论是在京东、拼多多、淘宝、苏宁等电商平台,线下的永辉超市,还是在商场、车站、医院、机关单位等地的综合性智能柜,日常购物中,我们常常能见到消费扶贫的专柜、专馆、专区,动动手指就能实现“爱心下单”。但一些消费者难免心中疑惑:是不是只要来自贫困地区的农副产品就是扶贫产品?扶贫产品有哪些特质?是按照什么程序认定出来的?
国务院扶贫办社会扶贫司负责人王大洋介绍,所谓的扶贫产品就是中西部贫困地区生产出来的具有带贫、益贫效应的产品,其与贫困地区农副产品最大的区别在于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的作用,生产的企业或合作社等市场主体在生产运营中建有健全的带贫减贫的机制。“之所以要把扶贫产品这个概念提出来,就是要让消费扶贫的政策红利、市场红利最后能够真正落到贫困地区的扶贫产业发展、贫困人口的增收脱贫上。”
一般而言,扶贫产品要经过这样的认定流程:由企业或者合作社等市场主体自愿提出申请,中西部地区有扶贫任务的县级扶贫部门来认定,有关部门定期组织公示和发布,国家、省、市三级对扶贫产品的认定过程进行监管。中西部22个省份当中有扶贫任务的县、市、区、旗等可以认定扶贫产品。
为让优质的扶贫产品涌现出来,有关部门建立了社会扶贫网消费扶贫平台,打通各销售渠道的数据。据介绍,目前扶贫产品有76152个,有些还在继续认定过程中,可能接近10万个。
大力开发市场潜力
力争时时在线、天天开业、月月办展、年年办会,实现买全国、卖世界,广东广州建立了专门销售扶贫产品的广东东西部扶贫协作产品交易市场。借助政府搭台、适当补贴、市场主导、企业运作的方式,当地正全力让扶贫产品融入大湾区,进入广大市民的餐桌。
这种全产业链体系化的消费扶贫广东模式,推动消费扶贫进入了快车道。据目前监测统计,今年以来广东全省销售各类扶贫产品达到243亿元。
“万企参与、亿人同行”,消费扶贫行动为社会参与搭建了有效渠道。同时,如何进一步做好需求对接,也是未来消费扶贫的重点。
用好省内市场。“中西部地区省会城市,比如四川的成都、贵州的贵阳等也要把扶贫产品和市民的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需求进行近距离、有效的衔接和落实,省内是一个大市场,要用好。”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洪天云说。
拓展市场潜力。洪天云举了云南怒江草果的例子,目前当地草果的干果产量达到10多万吨,而全国的消费总量不到2万吨,5倍以上的产品怎么样和市场做好对接,市场潜力怎么开发?这就需要加大产业深度加工开发的力度,让大规模产品转化为老百姓用得上的好东西。
用好扶持政策。扶贫产品真正和消费者见面,还要相关的政策支持。比如物流补贴,扶贫产品所在地基础设施加大力度,扶贫专柜进社区、进学校、进食堂免收相关费用等。“把相关扶持政策有效对接,让扶贫产品和消费者顺畅地点对点。”洪天云说。
扶贫产品也要创品牌
消费扶贫既是扶贫也是消费,如何让产品形成长久的吸引力,让消费更可持续?
“有品牌才有市场效应,有市场效应才有好的市场效益。”洪天云说,在扶贫产品品牌问题上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借品牌,二是创品牌。
借品牌,即把东部地区的品牌资源与西部地区的优势产品对接起来。比如,上海对遵义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时,把品牌立顿引进来,利用贵州几个县优质的茶叶资源生产立顿红茶,一下把产品销路打开,销往中国乃至世界市场。
创品牌,即整合优势资源,走品牌发展之路。比如新疆的核桃、大枣,藏区的牦牛、青稞等等,“深山”里有很多品质非常好,但是规模量非常小、物流成本非常高的产品。怎么把它做好?可以依托当地龙头企业把若干个加工厂达到同样品质的东西整合起来,把品牌在全国做响。
“总的来说,现在贫困地区产业扶贫成果大规模展现。但扶贫产品很多产业链不长、链条比较脆弱,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水平比较低,扶贫产品的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水平不高,特别是物流配送和物流设施都还有差距。”洪天云说,这些都需要在今年剩下的几个月时间里把相关短板补好、补齐,把相关的困难问题考虑更多一些,推进扶贫产品和市场的有效对接,参与大循环、参与市场化的大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