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四川华蓥:打造扶贫餐厅 探索农产品销售新模式

2020-08-21 09:57:50  来源:四川学习平台

“20个鸡蛋、1只鸡、5公斤丝瓜……”一大早,四川省广安华蓥市华龙街道东方村村民刘孝贵接到扶贫餐厅“坝上人家”的电话后,马上坐车到城里,把东西交到餐厅负责人手里,现场拿到了钱。

现在,刘孝贵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起早贪黑到农贸市场卖东西了。订单式销售既节约了他的时间,也能保障价格。

改变源自开在华蓥市区的这家扶贫餐厅。

餐厅为“窗” 收购代销农产品

东方村位于华龙街道边缘,土壤贫瘠,曾被认定为贫困村。

冯沫力来到这里担任第一书记后,发现因农产品销售困难,村民不敢大规模发展产业。于是,冯沫力就在朋友圈里为村民“带货”,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靠帮扶干部个人的力量,不是长久之计。”华龙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陈娇说。

2020年5月,同属华龙街道的上坝桥村争取到100万元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补助资金。为用好这笔钱,陈娇和华龙街道办班子成员商量,决定在华蓥城区开办一家扶贫餐厅,盈利归上坝桥村。为进一步发挥带动效应,该餐厅还面向东方村、沙坝村、石垣墙村等3个农产品销售困难的村收购农产品。

经过筹备,2020年7月中旬,扶贫餐厅“坝上人家”开业。

从表面上看,“坝上人家”和普通餐厅没什么区别。这家餐厅营业面积大概230平方米,共16张桌子,可以同时容纳100人就餐。在日常运营过程中,为方便沟通,“坝上人家”餐厅和各村村干部、种养大户建立了微信工作群。各村还调查摸底,建立农产品存量台账,按“先贫困村民、再其他村民”的原则采购农产品。

为保证农产品质量,华龙街道要求愿意向餐厅供货的村民必须按标准生产,并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和产品质量不合格黑名单制度。

扶贫餐厅还可以代销农产品。到餐厅用餐的消费者如果想购买村民的农产品,餐厅可负责联系村民进行收购。“这让村民多了一条农产品销售渠道。”扶贫餐厅负责人杨芳表示。

优化管理 在菜品上下功夫

虽然前期做了很多准备工作,但扶贫餐厅难免会走弯路。

记者参观扶贫餐厅发现,这里的厨房面积很小,只有不到15平方米,锅碗瓢盆摆起来显得较为拥挤。

陈娇回忆,当时招聘厨师时,一名前来应聘的厨师说需要60平方米的厨房,“当时大家都不以为然,心想厨房要那么大干啥。但后来才发现,小厨房太不方便了,很多菜都不能做,影响餐厅经营。”陈娇说,接下来会设法针对该问题进行优化解决。

经营方面也并非一帆风顺。由于餐厅所需食材全从村民手里收购,食材新鲜,有些价格远高于批发市场的价格。杨芳说:“成本高了,为了不影响客流,我们只有在菜品上下功夫。”他们在菜式和口味上下大力气不断改进,从开业至今餐厅有了20万元左右的营业额,已经开始盈利。

扶贫餐厅的成效让一些村也动了心思:有些村也准备联合起来,开扶贫餐厅。但陈娇认为,目前来看,扶贫餐厅虽然一定程度上打通了农产品销售堵点,但在未来经营中可能还会遇到更多问题。“下一步,我们将聘请职业餐厅经理人,在不损害村民利益的前提下优化餐厅利润率。此外,还将不断积累经验,形成符合自身的发展经验。”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