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艺术赋能 小山村变打卡新地标

2020-08-19 09:31:13  来源:重庆日报

给“生命拍照”的心跳博物馆、充满“野性的思维”的巨幅泥画、奏响乡村“交响乐”的竹音剧院、展现童话浪漫的巨人雕塑……8月15日,重庆职业画家姚唯慕名赶到位于武隆羊角街道清水村的懒坝国际禅境艺术度假区,参观当地正在举行的大地艺术展。

“在这里,你能轻易感悟到时间的流淌,欣赏到国际先锋艺术与中国式乡村美学的激烈碰撞。”姚唯如是评述。

大地艺术,作为当前热门的艺术介入乡村的形式之一,近年来在国内迅猛发展,但多数地方在一阵喧嚣之后,便归于平静,仅少数发展成了写生基地,成为旅游村落。

乡村需要艺术振兴,但什么样的艺术,能既不侵扰田园牧歌的“诗意”,又能融入乡村、融入农民的生活,把文化内涵和时代风貌巧妙地融合,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用全球知名艺术IP打造的“世博园”——

不少作品在国内都属独一无二

“欢迎来到心跳博物馆。它是全国唯一、世界第二个心跳博物馆。在这里,你可以听见自己的心跳,还能给生命‘拍个照片’。”姚唯刚赶到目的地,未做片刻停顿,就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开始了自己的“艺修”之旅。

懒坝这间心跳博物馆由法国著名艺术家克里斯蒂安·波尔坦斯基打造,于去年7月建成,由“心跳纪录房间”“心跳搜索房间”以及可以感受心跳的大型装置“心室”三个区域组成。

观众入馆后,首先可以录下自己的心跳声,使之成为“馆藏”;然后到“心室”,在忽明忽暗的光影配合下,安静感受比正常放大十倍的心跳声;最后到搜索区,搜索别人的心跳,感受人与人最本真的联系。最有意义的是,观众还能将录制下的心跳声带走,作为永久纪念。

在克里斯蒂安看来,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他希望用给心跳做记录、存档的方式,去“治愈”每一个敬畏生命的人,并于2005年在日本建起了全球首个“心跳档案馆”,收集了包括乔布斯、奥巴马等人在内的超过12万人的心跳声,引起极大轰动。

记者在懒坝现场看见,不少参观者把在这里录制下来的心率曲线,制成艺术卡片、项链等物件,永久珍藏专属自己的生命瞬间。

走出心跳博物馆,一件“巨人”木质雕塑作品轻易“俘获”了观者眼球。该巨人身高约10米,掩隐在青山丛林中,是巨人系列作品《爱的小径》中的男巨人。该作品由丹麦艺术家托马斯·丹博创作。与关注生命不同,托马斯认为,艺术不一定要很沉重、很痛苦,他希望用童话诙谐有趣的方式,让观众走在“爱的小径”中,去寻找被巨石怪分开的恋人,帮助两人构筑起爱的“鹊桥”。

托马斯的“巨人与怪兽”系列作品,已在全球五十多个国家或地区展览过,全部采用当地废旧的、可再生、可循环材料。之所以选择落户野外、创作美术馆“放不下”的作品,托马斯是想通过童话的美好与浪漫传达这样一个理念:人与自然应该好好对话、互相尊重。

记者看到,展陈的还有月球博物馆、竹音剧院、漂浮的岛屿、苔藓馆等不少国际大师的作品,不少作品在国内都是独一无二的。

“艺术史进入现当代艺术后,艺术家在创造时开始融于强烈的个人情感,后印象派的梵高、巴黎画派的莫迪利安尼以及当代表现主义大师基弗、达明赫斯特等概莫如是……懒坝的这些作品,除了与全球知名艺术IP进行链接,打造了一个艺术‘世博园’,更传递出了艺术家强烈的个人价值观。”姚唯说。

“艺术进村”契合乡村旅游发展思路——

融入文化内涵和时代风貌 每年吸引海量游人“打卡”

伴随城镇化发展,近年来空巢、环境破坏等一些乡村问题受到普遍关注。温和的、渐进的、柔软的“艺术进村”,犹如一股清流,进入了人们的视线。

“大地艺术又称景地艺术,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美。”姚唯说,受这一艺术思潮影响的艺术家,主张重返自然,试图通过装饰、雕刻自然,向人们传达一种价值认同。因该美术流派主张重返自然、回归乡村、重塑景观空间,在客观上增强了乡村的艺术感染力,吸引大量“粉丝”下乡“打卡”,契合了乡村建设、乡村旅游发展等思路,因此在国内外获得快速发展。

如保加利亚人克里斯托的“山谷帷幕”、美国罗伯特·史密森的“螺旋状防波堤”、日本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以及云南普洱市的“景迈山计划”、广东佛山市的“青田范式”等都是典型案例。

在重庆,“大地艺术”的实践也开展得如火如荼。去年10月,“归去来兮——2019中国酉阳乡村艺术季”在酉阳板溪镇扎营村启幕,总策展人、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孙振华教授及团队从1000多件备选作品中,遴选出《沟通之介》《斗笠》《千秋雪》《悄悄话》《水映风雨桥》等17件作品,涵盖装置、雕塑、绘画、行为等艺术类别,并将它们巧妙地融入乡村的空间,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每件作品都凝聚着艺术家对乡土最深情的呼唤和眷恋,极具艺术张力和感染力。

“大地艺术在酉阳一炮而红,最多一天接待游客近两万人次。”该项目负责人、酉阳旅投集团的周永乐介绍,开展两个月,当地就接待游客40多万人次。

“依托艺术季以及景区的带动,我们办起了民宿、农家乐30余家,经营得好的农家乐月营业额超过20万元。”酉阳板溪镇党委副书记冉飞也称。

梁平也连续举办了多届“晒秋节”。“晒秋节”利用景观化的创意思维,让稻草在艺术家的巧手下,变成一件件栩栩如生的大型稻草雕塑,艺术化还原了耕作生活,再配以非遗展演、歌舞表演、互动游戏等,把文化内涵和时代风貌巧妙融入其中,每年也吸引海量游人“打卡”。

此外,沙坪坝、北碚、綦江、江津等不少区县,也都进行过“艺术激活乡村”的实践与探索。

然而,艺术“热”还需要“冷”思考。首先,很多地方在乡村建设、脱贫攻坚中,虽然植入了“艺术兴村”项目,但真正的爆款产品不多,具有品牌影响力的更加稀少。其次,艺术进村,重塑乡风,推动农艺旅融合,提振乡村经济,但低水平复制、盲目冒进不时有之,更有甚者还突破政策红线、破坏乡村环境,导致个别地方“因艺而废”。

兼顾大众审美绝不盲目跟风——

做农民和乡村真正需要的艺术

乡村需要艺术,艺术也有激活乡村之责。

关键是,怎么做?

“在我看来,艺术介入乡村,是以艺术为载体,重建人与人、人与自然、城市与农村的关联,激发不同文化实践主体的参与感、积极性和创造力,进而激活农业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懒坝国际艺术度假区出品人陈勇称。

2012年,陈勇到武隆仙女山度假,偶然听说羊角街道清水村有一户农家做的豆花饭不错,便与朋友驱车前往。

“清水村距武隆城区30公里,车子在盘山路上兜兜转转了很久才赶到……土地贫瘠、房屋破旧、村落几近处于‘空巢’,跟大多数偏远山村一样,凋敝是给我的第一印象。”陈勇回忆说。

但他很快被当地的青山绿水、云雾氤氲和喀斯特地貌吸引。“日本人在越后妻有地区用大地艺术革新乡村,使之成为世界知名文旅目的地。可否在中国也尝试一下呢?”有着浓厚艺术情结的他脑袋里闪现出一个大胆的念头。

经过考察、论证、设计……仅用两个月左右时间,他与团队就制定出了一套“艺术兴村”的详细方案,呈递到武隆区政府,得到相关领导高度认可,懒坝项目随之上马。

“取名懒坝,是因为当地的小地名叫懒坝,更主要是翻译成英语——‘Lab’,是life(生活)、art(艺术)、belief(信仰)的缩写,蕴含着闲逸旷达的生活哲学。”陈勇说。

陈勇把“艺术本体”和“审美”视为项目建设成败的关键因素。

在艺术本体上,他选择了当代国际艺术,邀请了众多“自带流量”的艺术家上山创作,打造了心跳博物馆、漂浮的岛屿、爱的小径等作品,涵盖绘画、装置、雕塑、行为等艺术类别。

在审美上,他秉持“把艺术还给人民”的理念,对作品的筛选注重亲民性、参与性、在地性、生态性、多样性、功能性等,力争让每件作品都能融入环境、融入乡村、融入观众、融入农民的生活。

“审美,对艺术项目尤其重要,首先它不能是艺术家小众的‘自嗨’式艺术,必须兼顾大众审美及游人参与、互动性;其次绝不能盲目跟风,更不能简单复制、粗制滥造,要在潮流中做出自己的特色,做真正接地气的艺术,农民、乡村需要的艺术,让多数人‘伸手可及’且又有一定引领性的艺术。”陈勇说。

(本版稿件由记者韩毅采写,图片由懒坝国际禅境艺术度假区提供)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