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奉节县平安乡地处秦巴山区连片贫困地区,以喀斯特岩溶地质为主,多天坑、漏斗,留不住雨、关不住水。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各级干部群众披荆斩棘、筚路蓝缕,在平安大地开启一段“找水”之旅,尽管艰难而漫长,却显荣光与自豪。
今天,我们可以很“轻松”地概括成一句话:综合采取“天上接、地下找、河里抽、山上蓄”等工作措施,平安乡饮水问题得到全面解决。
但凡决策者、经历者、参与者,都说即使再过10年、20年,仍然特别怀念平安乡那段“找水”岁月。因涉及人员众多,本文就不“指名道姓”。
01
山洞找水 别有洞天
要解决吃水问题,找到水源是重中之重。为此,脱贫攻坚指挥部及其办公室、重庆市政府办公厅扶贫集团驻乡工作队和乡党委政府开展“千人寻水源”行动。
地表存不住水,要在莽莽大山深处寻得一处水源犹如大海捞针。有关领导带领寻水小分队,头顶烈日、脚踩黄土、翻山越岭、爬坡过坎,苦苦寻找。
听说文昌村有一个山洞里“冒”水,只不过“夏季一股水,冬天一滴水。”小分队找来手电筒,充满好奇地朝洞内摸索前进,每走一步都异常艰难。
甚至手脚并用,大概300多米见到水源。他们惊讶地发现,并非村民口中“小得可怜”,只因分散缘故,仅少部分流进管道,还有很大一部分“养在深洞人未见”。
第二次来到山洞时,便有一种磅礴力量,工人、设备和材料汇聚,通过“围追堵截”,最后集合一处。
02
河里抽水 人定胜天
如何做到“车水车薪”?扶贫干部把视线转向关门山。
向子村、桃树村、长坪村与文昌村中间,有一条梅溪河。
在市政府办公厅扶贫集团协调下,筹资421万元,启动关门山应急提水工程。
规划日提水量1000方,这是一项大工程。把河水提升上山,需要建设两级平台,两岸都是悬崖峭壁,垂直高度几百米,施工难度可想而知。
师傅腰拴保险带,像蜘蛛一样,爬在岩壁上寻找立足之地,好不容易找到一处平台,但人站上去机器就搁不下来。
咬牙在平台旁凿出两个“脚窝”,自己贴紧石壁站立,才把机器慢慢稳定在平台上,然后侧着身体摆机器、拧螺丝、旋管道接口,足足三天方“脱身”。
最终通过两级泵站提升,梅溪河水抽至集镇水厂——落差近400米、总长5.1公里。
03
地下钻水 感动上天
不够,还要另想它法,“地下钻水”又“浮出水面”。
争取资金220万元,聘请南江地质队实地勘测。
2018年9月8日,第一口井成功出水,井深180米,日出水量150方左右。
趁热打铁,再接再厉,加班加点,抢抓进度,一鼓作气拿下130-180米深水井7口,日均出水量达580方,充分满足天台、射淌、双店等区域枯水期近4000人供水需要。
04
群众管水 热火朝天
2019年6月18日,奉节县委书记杨树海一行冒雨来到平安乡查看水池蓄水情况,在椎梨包水池边,当看到2000方大水池蓄水刚过池底,脸色分外凝重,静默良久。
“同志们,我们能不能想些办法把公路边沟整治一下,尽量不要‘跑、冒、滴、漏',引流到水池里呢?”杨书记语重心长地说。
如何管护摆在大家面前,建立长效机制刻不容缓。
很快给出答案:成立供水管护协会,建立饮水工程管护制度,制定供水管护协会章程,成立自治协会32个,将饮水工程真正交由受益户管护。
通过院坝会,由受益群众推荐具体管护责任人,自行制定收费标准,收取水费满足日常运行维护,并略有盈余,同时引导群众节约用水,让饮水工程效益得到长效发挥。
同步回购集镇水厂供水经营权,交由县水电开发公司,水厂后期运行按照公司化经营、规范化管理,提高供水管理服务水平。
乡亲们知道这一切来之不易,因此倍加珍惜,纷纷加入管水协会,积极参与管道维护,自觉遵守规章制度,最大限度确保“细水长流”。
这不也昭示着,平安乡缺水日子将一去不复返!(文:曾滔 编辑:刘圣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