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并快乐着。”重庆市渝北区古路镇乌牛村党总支书记阙兴国笑着说道。每到7月,他和村民们就会迎来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刻,2500亩李子林望不到尽头,成熟的果实挂满枝头,山村处处漫溢着瓜果香气。众多的游客穿梭在仙桃李生产基地间,采摘着一颗颗硕大的仙桃李。“接待游客、对接客户、核对销售单、分拣包装、封箱装车……”阙兴国细数着每天要做的事,坦言从早到晚根本没有空闲。
图为乌牛村使用自动化输送仙桃李的山地单轨列车
空壳村踏上振兴路
如果把时间拨回到几年前,乌牛村却是另一番景象。“大多数村民都出去务工,村里想见到一个人影都难,5000多亩土地有六成撂荒,完全就是一个空壳村。”阙兴国回忆起前些年的情形时,历历在目。2003年,他放弃生意回到了家乡乌牛村,从做文书到当上村党总支书记,已经有17个年头了。
图为重庆市渝北区古路镇乌牛村明星产品仙桃李
“之所以回来就是想带着村子富起来,让村里出去的人愿意回来,回来的人愿意留下。”如何振兴乌牛村,成了阙兴国心头一直思考的事情。偶然的一次机会,他尝到了仙桃李,唇齿之间的果香味让他心生了将此作为全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重点发展的念头。“要想富,村里得有产业,仙桃李就不错。”他把想法告诉了村支两委。
种李子,必须要有地,尽管村里的闲置土地可以利用,但让村民不种粮食了,他们是否愿意?为了打消村民疑虑,2013年,阙兴国号召村干部带头出资挂牌成立了“乌牛农业股份合作社”,带领村民将3000多亩闲置地入股合作社,并开垦了其中的500亩土地,种上了仙桃李。
“三变改革”迎来机会
村里的产业发展项目尽管确定了,但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的状况依然让阙兴国眉头不展。
2017年,重庆启动“三变改革”,乌牛村被纳入第一批试点村,也是当年渝北区唯一一个试点村——这让阙兴国看到了新机会。
“渝北区政府结合我们村实际,起草了《渝北区乌牛村“三变”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探索出了‘乌牛村145’集体经济发展模式。”阙兴国给记者详细阐释起模式内容,“村集体发展的农业产业折股量化,村、合作社、农户三家按比例投资配股,按股分红。村集体投资配股10%,每年提取净利润10%作为收入。合作社出资配股40%,每年提取净利润40%收益。农户土地入股配股50%,每年提取净利润50%按亩分红。”
图为重庆市渝北区古路镇乌牛村仙桃李分装车间
这样的规划不仅一下子破解了乌牛村的村集体经济发展瓶颈,也让村民实打实地算得了收入账。“去年除了挣的几万元工钱,还靠卖李子得到了3000多元的分红。”村民段成芳既是“三变改革”的亲历者,也是其中的受益者。他开心地告诉记者,由于要照顾家里生病的老人,无法外出打工,过去的生活非常拮据,如今得益于村里实行了“三变改革”,不仅可以在家门口就业,人人还当起了股东,家家收入都有了提升。
困局之后掀开新篇章
“三变改革”让乌牛村的产业逐步壮大了起来,2018年仙桃李产量达到了30多万斤。然而,意想不到的是,一场危机也悄然降临——因为气温迅速攀升、采摘人员短缺、冷库建设容量不够、销售渠道不畅等因素,30万斤仙桃李只卖出12万斤,其余的20多万斤仙桃李都烂在枝头。
“产业发展需要专业的人才行。”这场危机让阙兴国意识不能只靠村干部低头蛮干。他想起参加过的一场“在希望的田野上”乡村振兴报告团宣讲会,报告团成员中有一位乐于扎根农村带领乡亲奔小康的优秀共产党员杨大可。
如今,杨大可成为了重庆聚牛兴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聚牛兴农业公司)法人,身份由报告团成员变为了乌牛村致富带头人。“乌牛村是‘三变改革’的示范村,村里的土地资源全部变成资产,所有村民变成股民,这让我们眼前一亮。”杨大可和报告团另外五名成员接过了乌牛村抛出的“橄榄枝”,开启了“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的发展新篇章。
图为工作人员展示打印仙桃李产品溯源食品农产品合格证
“村集体提供设施设备、惠农政策的保障,聚牛兴农业公司带来技术、资金、理念、渠道,仅用了大半年时间,村集体经济发展便开花结果。”阙兴国感慨地说。
荒山变金山,乡村完美蜕变
如今的乌牛村,荒山正一步步变成金山。
“仙桃李不会再滞销了,前来采摘游客众多,全国各地订单不断,村民们都看到了希望。”阙兴国告诉记者,村里现在增加了100多个就业岗位,很多外出务工的村民都选择回来了。
曾经的空壳村变成了产业村,乌牛村实现了完美蜕变。“现在的乌牛村,家家有事干,户户有钱赚。”阙兴国难掩喜悦之情。据介绍,去年乌牛村集体经济收益达到9.85万元,预计今年将会翻番。
图为乌牛村仙桃李自动分选传送场景
“一颗颗仙桃李,挂满幸福枝。”说起村里的变化,村民们脸上随时洋溢着的笑容,便是奔向小康生活最真实的写照。记者了解到,目前乌牛村正在着力打造七彩农业园、休闲观光园、特色民宿集群、文化交流中心、乡村振兴培训班等五大产业板块,未来将成为一个农旅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示范村。(工人日报记者 李逸萌 黄仕强 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