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岛
西郊雅舍
7月7日清晨,铜梁区南城街道西来村,烟雨朦胧,鸟声清脆。
玄天湖吹来悠悠凉风,漫步在草木苍翠、花香弥漫的环湖塑胶跑道上,近处的稻田、荷塘阡陌交错,远处的巴岳山翠屏叠嶂。
这是这个城郊小村一天中最宁静的时刻。
再过一会儿,纷至沓来的游客将打破这份宁静——他们或者流连于玫瑰岛上香气四溢的美景,或者惊叹于西郊雅社中温馨质朴的装饰。
从“人居环境脏乱差”“机耕道上尘飞扬”,到如今宛如画中游;从乡亲们纷纷逃离的“穷土地”,到成为新晋旅游“打卡地”,西来村的蝶变只是铜梁区全面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夯实乡村振兴根基取得的成果之一。
“围绕一条主线,学进去消化,做起来转化。”2019年12月,铜梁区被确定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首批试点区。2020年5月,铜梁区委组织部被市委、市政府授予乡村振兴贡献奖先进集体称号。
路径一:强组织夯基础,提升政治引领力
六赢村党群服务中心
踏出土桥镇六赢村党群服务中心大门时,姚无双忍不住深吸了一口气。
此时,天色已经完全暗下来,马路在路灯的照射下,向着远方不断延伸。
姚无双是六赢村的本土人才,对于她来说,这只是到村办公后一个寻常的加班夜。
“一周有三四天都在加班,而且周末几乎都在村里办事。”如此高的工作强度,是姚无双万万没有想到的。此前,她在一个较为偏远的村庄工作,“现在要比以前忙上好几倍”。
忙碌的节奏,让23岁的姚无双心底打起了“退堂鼓”,一度想要放弃。
在六赢村,所有人都很忙,特别是党支部书记吴开英。
土桥镇六赢村党支部书记吴开英(前左)正在办公
“感觉书记电话都快被打‘爆’了,有时半夜还在布置工作。”姚无双称。
尽管特别忙,但吴开英还是会经常带着姚无双到村里了解社情民意。
“她刚来不熟悉情况,如果一人去的话有些人可能不买账。”吴开英对六赢村了如指掌,哪家有狗需要带上棍子,她都一清二楚。
除此之外,在接待方面,吴开英也是言传身教。
“接待时,别人问到我不了解的事情时,书记总会及时为我解围。”不到两个月,姚无双已经能够独当一面,“好几次都是我独立接待”。
姚无双的快速成长,得益于铜梁区大力实施“3 1”帮代机制——联系村领导、驻村干部、党支部书记,带领本土人才成长,让村级后备力量更加充实。
“有什么样的政治站位就有什么样的工作态度。”为此,铜梁区深入实施支部“扎桩工程”,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推行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如今,西郊示范片区村书记、主任“一肩挑”比例达100%,大专以上学历占71%,平均年龄39.4岁。
——建立党员教育管理“红黄绿灯”制度。评价结果与民主评议党员、老党员生活补贴发放等直接挂钩。
随着党组织的战斗力不断增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由此迸发:原本只专注自己鱼庄生意的党员李林英,在疫情防控期间,自发守卡点;原本对村里各种事务漠不关心的老党员冷庸才,在修路时积极参与其中。“党建引领在前、项目加速发展”的生动局面,随之悄然而成。
路径二:激发群众热情,提升自治源动力
巴川街道玉皇村“三变改革”分红现场会
“老陈,你那土地还要不要了?”一天饭后,见到正在遛弯的村民陈永华,巴川街道玉皇村党支部书记柏小林打趣道。
“哎哟,又在谈这事了。”陈永华有些不好意思地搓搓手。
柏小林口中的“土地”是5亩曾被陈永华视为自己“命根子”的水田地。
玉皇村地处铜梁城郊,国道319公路穿村而过。
“由于离城近,村里的青壮劳力都涌进城里打工去了,留在家里的基本上是老弱病残,我们当村干部的硬是脑壳痛。”2012年,柏小林决定带领乡亲们开展本村产业结构调整。
然而在第一步——流转土地时,就遇到了难题。
“田地租了会不会没有吃的?”
“会不会把我们饿死了?”
……
各种质疑声不绝于耳,部分村民不肯签订土地流转协议,陈永华便是其中之一。
陈永华年过七旬,子女在外务工,家里靠着种地勉强维持生计,“当时存款只有4000多元”。因为土地是自己唯一的收入来源,他对土地流转很是抗拒。
“那时上门做工作,他从门缝里看到我们就把门关了,怎么敲门都不开。”柏小林很无奈,“跑了至少不下10次。”
尽管吃了“闭门羹”,但众人没有放弃,凭借着努力啃下了这块“硬骨头”,并最终流转土地3200多亩,引进了11家农业企业。
引进的重点企业之一,重庆成王果业有限公司 图/李俊生
与此同时,一个利好消息传来——2018年,铜梁区将玉皇村纳入乡村振兴示范片,并列为铜梁区第一个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村,村集体利用土地、闲置校舍、集体资金向本村两家农业企业入股。
2019年,全村村民土地入股及第二次分红180余万元,村集体纯利润创收28万元。
“我现在的存款有7万多元了。”陈永华看着红本本上的数字,笑得合不拢嘴。
“两次分红分了5000多元!”村民王永忠也很激动,他拉着柏小林的手不肯松开,“我还以为你们谈分红是谈起耍的。”
尝到了甜头,乡亲们对未来多了一份期待,“现在政策好,我们要用自己的双手过上更好的日子”。
路径三:推进法治建设,提升法治保障力
南城街道河东村社会治理指挥中心
深夜,万物寂静。
在南城街道河东村便民服务中心,还有一盏灯尚未熄灭。
办公室里,白色的墙壁前放着一个巨大的电视屏,屏幕被9个视频填满。
这9个视频清晰地显示着此刻河东村每个角落的情况。
村党支部书记刘敏谷,正目光如炬地盯着监控画面。只要发现情况不对,他就会将情况反馈至驻村辅警。
这,就是河东村社会治理指挥中心,也是河东村的“最强大脑”。
除了可以用设备进行监管,还在于这里形成了合力——由村党支部书记牵头,社长、网格员等为骨干,驻村辅警、司法调解人员等单位下沉力量共同参与村级社会治理。
“发生矛盾后,如果社长不能解决会汇报至网格员,网格员汇报至网格长,如果还不能解决才会集中到我这里。”刘敏谷介绍道。
如今,河东村有22名社长、10名网格员、4名网格长,基本实现矛盾解决不出社。
“现在村里的矛盾少了,偷鸡摸狗的事情也少了,违法犯罪率直线下降。”刘敏谷说。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为提升法治保障力,除了整合资源、搭建平台以外,铜梁区还涌现出诸多做法:
——设立“开英工作室”。
六赢村因地制宜,由吴开英牵头,于2018年4月设立“开英工作室”,积极化解矛盾纠纷。
开英工作室
——建立矛盾纠纷信息员队伍。
“每月主动深入田间院坝,宣传法律法规、排查矛盾。”铜梁区委组织部非公党建科科长李航行称。
——规范化开展法律服务。
“法律工作者每月定期到村开展一次法律服务,为农村基层组织和人民群众处理涉法事务、提供法律咨询。”李航行称。
据悉,2019年以来,铜梁区调解矛盾纠纷2044件,调解成功2038件,成功率为99.7%,当场履行1988件。
路径四:涵养文明乡风,提升德治促进力
“轰隆隆——”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王雨又开始了一天的家具加工工作。
这份工作对她来说轻松而且时间灵活。
今年33岁的王雨前些年从贵州远嫁至土桥镇六赢村,并很快成为两个孩子的母亲。
“以前在砖厂上班,经常得熬夜,陪伴孩子的时间太少了。”王雨说。
而王雨的丈夫是一名泥水匠,常年在工地上奔波。
于是,家里的两个孩子成了留守儿童,全靠老人照料。
2019年起,王雨开始在村里的家居用品厂工作,这样离家近,还能照顾两个孩子。
“这一切得感谢杨哥。”王雨坦言。
“杨哥”名叫杨德刚,是土生土长的六赢村人。
1996年,性格坚毅的杨德刚选择外出务工。
虽然只有初中学历,但他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获得了电工高级技师证书。
“那时,工资一个月都有8000元。”杨德刚回忆道。
但在外漂泊毕竟不是长久之计。恰逢家里孩子读小学,杨德刚咬咬牙,放弃了在外务工的机会,选择回到家乡发展。
2014年,返乡的杨德刚选择创业,在村党支部的帮助下,注册成立了铜梁区德晶家居用品厂。
“我就是想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杨德刚坦言,家具加工并不难,很快就能够上手,他选择将就业机会主要提供给在家带孩子的妇女。
“杨哥主动找到我们,问我们愿不愿意去。”回忆起那个时刻,王雨心存感激,“现在每年大概有3.5万元的收入。”
随着家居用品厂规模的扩大,越来越多的乡亲加入其中,“流动的有十余名,长期在岗的有六七名”。
2020年7月,杨德刚成功入选土桥镇“好乡亲”。
当他参加先进典型表彰大会,登台戴上绶带的那一刻,不禁感慨万千:“表彰大会上有许多比我更优秀的人,我做得还不够!”殊不知,他在不少人心目中,也是学习的榜样。
乡村振兴先进典型表彰会暨第九届荷文化旅游节开幕式
杨德刚(左一)当选土桥镇“好乡亲”
一场热热闹闹的先进典型表彰大会,让无数人摩拳擦掌。
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无声融入百姓生活,铜梁区广泛开展“新乡贤、好乡亲”评选活动,引导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他们用平凡铸就了为民的情怀,用尽责体现了担当的勇气,充分折射出龙乡人“靠得住、顶得起、过得硬、容得下”的脊梁精神。
路径五:大力建设“数字乡村”,提升智治支撑力
位于南城街道黄桷门村的电商直播基地
6月下旬,位于南城街道黄桷门村的电商直播基地。
“这是艾条,用来艾灸可以起到温经通络、补中益气的作用。”主播李滢滢在镜头面前侃侃而谈。
她手中的艾条,正是铜梁的特产“原乡小艾”系列产品。
不止是“原乡小艾”系列产品,鹌鹑蛋挂面、水口葛粉等特色产品,也依次在直播间出现。
仅3个小时,线上销售额就超过30万元。
“我是铜梁人,能为家乡特产走向全国市场尽一份力感到自豪!”李滢滢很是骄傲。
黄桷门村是铜梁区小有名气的“互联网小镇”。
这里,入驻了京东、琥珀茶油、中华味道等50多家互联网企业,全国各地的农产品在这里进行线下展示和线上交易。
众多电商企业缘何落户于此?
村党支部书记雷迅道出了其中的原因:“铜梁不仅为电商企业提供了完善、精准的配套服务,而且随着入驻企业的增多,铜梁逐渐形成了农村电商生态圈,大家资源共享、抱团发展。”
黄桷门村的发展仅仅是铜梁区以“互联网 ”赋能乡村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为减少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铜梁区大力推动直播带货助消费,促进“电商经济”大发展,持续增添经济发展新动力、新亮点:
5月31日,西河镇双永村开展了“脱贫桃”直播带货活动,吸引9万多名网友观看,3天时间销售扶贫产业胭脂脆桃超过2.5万公斤;
6月14日,太平镇坪漆村第一书记直播推介脱贫桃和当地土货,并现场制作香桃果“汁饮料”,当天卖掉香桃近1万公斤;
……
“接下来,我们还将通过电商基地直播与原产地直播相结合的方式,继续推出一系列活动,促进农产品消费增长和潜力释放。”铜梁区电商办主任王守军称。
“让人民群众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习近平总书记曾反复强调。铜梁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让互联网渗透到乡村的每一个角落,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记者许幼飞 杨子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