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旅游扶贫:好风景带来好光景

2020-07-22 14:16:11  来源:光明日报

充满乡土气息的民居、果实累累的采摘园、生态亮点突出的节庆活动……特色突出的旅游线路、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让一个又一个贫困村迎来逛村居、看民俗的游客,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村”。

好风景带来好光景,“旅游+扶贫”在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同时,助力乡村振兴,让乡村更美丽、更宜居。

1.守着好生态过上好日子

在江西崇义县上堡乡竹溪村连接梯田景区的中循环公路旁,一栋崭新的两层民居格外醒目,这是贫困户黄国庚的家。“这几年,通过发展旅游,村庄环境好了,村民也过上了好日子,住上了新楼房。”黄国庚站在院子里笑着说。

“以前守着绿水青山,却过着穷日子。”黄国庚过去因病致贫,如今通过精准扶贫政策和旅游产业带动,日子越过越好。

村里旅游发展起来了,需要的岗位大大增多。黄国庚和妻子肖自珍都参加了乡村扶贫专岗,当起了村道和旅游公路的保洁员。当景区附近的茶场需要用工时,两人还从事采茶或除草等工作,一年下来增收过万元。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过程中,不少地区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基础,写好生态文章,守护绿水青山,并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转化为金山银山。

国务院扶贫办有关负责人指出,乡村生态环境和乡村特色风貌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资源,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实施“规划”“绿化”“美化”等措施,有利于把乡村建设成为生态宜居、富裕繁荣、和谐发展的美丽家园,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旅游经济优势,实现生态与经济互促共进、协同发展。

为监测旅游扶贫效果,文化和旅游部旅游扶贫工程观测中心在全国25个省区市设立了乡村旅游扶贫监测点,对各监测点上报数据进行测算分析。

据测算,2019年监测点通过乡村旅游实现脱贫人数占脱贫总人数的33.3%,监测点乡村旅游对贫困人口的就业贡献度达30.6%,监测点旅游总收入和接待人次增长幅度持续高于全国乡村旅游整体数据。乡村旅游已成为我国农民就业增收、农村经济发展、贫困人口脱贫的重要力量。

2.“造血”扶贫实现“授人以渔”

地处武陵山片区的湖北恩施,是湖北有名的深度贫困地区,路难行、产业弱、收入低。近年来,当地统筹开发恩施大峡谷、唐崖土司城、坪坝营等旅游资源,带动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建一个景区、富一方经济”。

随着恩施大峡谷景区的发展,“背篓哥”刘成松成为当地“网红”。从吃低保到如今有了40多万元存款,从外出打工到家门口致富,刘成松过上了自给自足的日子。

“景区开发前,家里太穷了。”刘成松说。随着恩施大峡谷建成5A级景区,刘成松成为一名导游,他一边用自己作的打油诗介绍各个景点,一边推销拐杖等商品。“除了旅游旺季一年有五六万块的收入,我还种了十几亩地,至少又可以赚个两万块钱。”刘成松高兴地说。

如今,许多村民依托大峡谷景区做生意,盖了新房,买了汽车。刘成松说,只要勤奋、上进,守着大峡谷这个“金碗碗”,就没有赚不到钱的道理。

“旅游产业发展可以吸纳大量闲置劳动力就地就业、参与经营,使贫困群众从旁观者、局外人变为参与者、受益者,拓宽就业渠道、均衡利益分配、促进增收致富,实现‘授人以渔’,促进贫困地区产业兴旺、可持续发展。”文化和旅游部有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文化和旅游部整合优势资源和力量,聚焦“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这块“最硬的骨头”,培育塑造“三区三州”旅游大环线品牌,带动“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2019年,文化和旅游部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对“三区三州”旅游扶贫成效进行了评估。根据抽样入户调查结果显示,“三区三州”地区旅游扶贫助力贫困人口脱贫成效明显,贡献度达19.98%,带动贫困户增收贡献度达21.52%,解决贫困户就业贡献度达24.35%。

3.融合让旅游和扶贫相得益彰

这几天,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西三镇蚂蚁村委会可邑村的小镇景区热闹起来,小镇广场上,文艺队队员们身穿颜色鲜艳的民族服装,为游客演出彝族舞蹈“阿细跳月”,热烈奔放的舞蹈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赏。

可邑村是弥勒市西部民族文化走廊的起点,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阿细跳月”的发源地,特色文化资源丰富。

得天独厚的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如何转换成经济优势?蚂蚁村委会副主任陈荣见证了近几年来小镇从贫穷到吃上旅游饭的变迁。

可邑村立足村情和长远发展对村庄建设以及景观开发等进行了详细规划设计,村庄规划为古村风貌区、核心景观区、接待服务区、古村新韵区、山林休闲区,打造了以民族文化生态旅游为主的乡村旅游品牌。

民族风情特色村寨、特有的阿细民族文化、优越的自然生态风光,让可邑村成为游客休闲度假、体验乡村人情的目的地。“民族文化是可邑小镇的根与魂。”陈荣说,在景区开发的同时,可邑村与扶贫开发相结合,多措并举带动贫困户参与旅游产业,使旅游发展与精准扶贫互促共进。

“最近几天,每天都要接待十来桌游客,收入比较可观。”在“阿细玛”农家乐,村民龙崇云笑着说。目前,村里经营“农家乐”的贫困户有8户,每年可增收6万元以上。

在融合发展理念指引下,各地在旅游扶贫的实践中形成了“景区带农户”“旅游企业带农户”“合作社带农户”“公司+农户”等多种形式,创新业态和模式,为旅游扶贫开辟了广阔空间。

专家指出,旅游扶贫应坚持拓宽思路、融合发展,旅游扶贫要放在全域旅游的大背景下发展,大力推动“旅游+”“+旅游”,尤其是要注重运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创新营销方式,提升游客体验,规范管理服务,以智慧化升级带动跨越式发展。(记者 李慧 姚亚奇)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