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晚,看到重庆将分批有序开学的消息后,丰都县三建乡夜力坪村四组村民杨桂发的两个女儿高兴得觉都睡不着——受益于脱贫攻坚“义务教育有保障”相关政策,双双智残二级的姐妹两人,去年进入了丰都县双路镇中心小学一年级学习。
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两不愁三保障”是摆脱绝对贫困的标志。近年来,尤其是去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后,我市严格对标对表中央要求,将脱贫攻坚举措精准到个人,统筹到区域,摸清底数,查漏补缺,逐项逐户对账销号,一个个贫困群众陆续摆脱贫困。
加强利益联结,贫困群众腰包鼓了
“两不愁三保障”,首先要解决的是吃饱穿暖问题,换句话理解,即解决收入问题。
丰都县武平镇蜂子山村建卡贫困户郭建中谈起收入心里就充满暖流,“去年,我拿到了3000元油茶产业首笔分红款时,真是开心。”
郭建中的子女长期在外打工,家里10多亩土地闲置。国有企业丰都县森林经营所到蜂子山村发展油茶产业后,他以自家闲置土地入股,没多久就获得了分红。资源变股金再变现金,他怎能不高兴?
今年以来,我市将解决“两不愁”的重点锁定为发展长效扶贫产业,完善产业发展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加强就业转移,开展消费扶贫,稳定增加收入,确保每一个贫困人口吃穿不愁。
与此同时,紧扣“精准”方略,突出“产业”带动,构建“联结”机制,强化“绩效”管理,改变过去简单给钱给物、直接补助的做法,探索财政扶贫资金“改补为奖、改补为贷、改补为借、改补为股、改补为酬”,丰富了扶贫资金精准到户方式,放大了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激发了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住上安全房,“忧居”变“安居”
安居才能乐业,危房改造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
万盛经开区金桥镇新本村贫困户刘兴云,以前在邻居眼中总是苦着一张脸。最近因为享受危旧房改造补助政策搬进了新房,刘兴云舒展开了眉头。
“这是以前做梦也没想到的。全靠现在政策好,终于有个像样的房子了!”刘兴云的老房子瓦片残破、土墙裂缝,现在的新房窗明几净,厨房灶台贴着洁白的瓷砖,卫生间也用上了水冲式便槽。住房安全问题解决了,居住环境也改善了。
在我市,像刘兴云这样享受到危旧房改造及易地扶贫搬迁等政策的贫困户还有很多。截至目前,全市3076户住房安全未保障建档立卡贫困户已全部实现了住房安全有保障。
小病不出村,大病负担明显减轻
因病致贫是我市农村贫困人口致贫的第一大因素。
为此,我市投入资金21.8亿元,提档升级贫困区县医院设施,14个国贫县的人民医院和中医院均达到二级医院标准。同时,建立起以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为基础,商业补充保险、疾病应急救助、扶贫济困医疗基金、健康扶贫医疗基金为补充的“三保险”“两救助”“两基金”多重医疗保障体系,倾斜报销惠及贫困人口124.35万人次。全面实施分级诊疗、“一站式”结算和“先诊疗后付费”,贫困人口县域内就诊率达96.96%。2019年,全市因病致贫5144户15507人,较2018年减少20371户,减少79.8%。
学有所教,贫困地区孩子也能接受良好教育
打好脱贫攻坚这场硬仗,重要的是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去年以来,我市紧紧围绕“义务教育有保障”和“发展教育脱贫一批”,坚持向贫困学生“输血”,支持贫困区县增强“造血”功能,切实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与此同时,全面落实“两免一补”等教育资助政策,让每一名适龄儿童都能上学。此外,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做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的改善与能力提升,实现“幼有所育”。
住有所居、病有所医、学有所教,一幅山城重庆的民生福祉画卷正在徐徐展开,全面小康胜利在望!
记者 颜安 实习生 廖雨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