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创新选调生培养机制,引导毕业生走向基层——
让学农大学生扎根土地
本报记者 董鲁皖龙 通讯员 杨远远 张彦彦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作为农林水学科最为齐备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50%以上的毕业生扎根西部,为“三农”一线培养了一大批“靠得住”“留得住”“用得上”的优秀人才。
为陕西基层干部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
选择留校任教,还是选择年薪20万元的东南沿海?选择省直机关,还是选择国家公派赴美国哈佛大学深造?
来自新疆伊犁的尹鹏先放弃了其他机会,考取了陕西省选调生,还“出人意料”选择了山区和农村,在陕西省汉中市留坝县留侯镇庙台子村党支部副书记岗位上历练4个月后,2019年1月正式担任留坝县火烧店镇烧房坝村党支部书记,也成为了陕西省唯一的博士村支书。
李帅,中共党员,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2017级农业推广专业硕士研究生,2020年签约陕西省选调生。作为一名陕北人,李帅非常清楚家乡十年九旱的自然环境。学习设施农业的他,入学时就下决心要学好专业知识,毕业后回乡就业带头发展设施农业,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
2019年1月30日,陕西省委组织部向学校党委发来感谢信,特别对学校在选调生队伍建设方面的大力配合表示感谢。信中说道,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输送的一批又一批高素质选调生,迅速熟悉陕西,倾情融入陕西,主动作为,发挥才干,扎实工作,为陕西基层干部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也赢得了陕西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近4年,陕西省委组织部分配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推荐名额从2017年的30名增加到今年的125名,学生的报名人数也从2017年的232人增加到今年的430人。
定向输送优秀人才服务地方发展
除了服务学校所在地的陕西省,学校就业部门还主动对接其他省份,特别是边疆地区,相继与16个省份的200多个地市组织部门、人社部门合作开展“乡村振兴”高层次人次招聘与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工作,同时还与广西北海市以及河北新乐市、承德市开展“高校青年人才实践计划”,定向输送优秀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2015届选调生王成杰,通过第一批“名校英才入冀计划”来到河北省新乐市工作,风景园林艺术学院硕士毕业的她,现已是新乐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四级主任科员。
“我现在还记得选调生考试前,学校专门安排车辆把我们送往西安的考点,因为走得早,连早餐都为我们准备好,还给我们安排住宿。”王成杰说。
选调生招录工作要经过公告宣传、组织报名、笔试面试、政审考察、体检签约等多个环节,完成一个招录周期往往要持续数月,这项考试具有招录过程环节多、持续时间长、报名人数多、审核材料严的特点。针对这些,学校对学生进行全过程、全周期的关注指导,充分利用大数据,定向精准推送招录信息、培训信息,为报考地方选调生的毕业生们打造系列专题讲座与辅导。
鼓励和支持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地区建功立业
在西安市长大的邱明建,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毕业后,2018年来到勉县陈家湾村,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始终冲在一线。“学农的大学生一定要扎根土地”,如今在村里,大家都知道“有事就找小邱”。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历来高度重视选调生选拔培养,结合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重点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着力培养更多新时代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人才队伍,鼓励和支持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地区建功立业。
“‘政治可靠、基础扎实、乐于奉献’已成为基层工作部门对西农学子的普遍共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闫祖书说,越来越多的地区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纳入定向招录高校的行列。2020年,面向该校开展定向招录选调生的省份已达21个。
截至今年5月的统计数据显示,近5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50%以上毕业生在西部12省份就业创业,本科毕业生在涉农领域就业的学生占60%以上,研究生在涉农领域就业的学生近80%,每年有300余名学生赴农村基层就业。2020届毕业生中,报名选调生的近1650人次,较2019年增加一倍多。
“学校正在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精神,始终牢记为党育才初心、为国育人使命。今后将会进一步引导更多优秀学子在充满希望的农村干事创业、担当作为,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振兴作出西农人更大的贡献。”闫祖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