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扶贫印记 | "鱼菜共生"让市民吃上放心菜和鱼 帮助贫困户家门口脱贫增收

2020-05-28 09:45:41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养鱼不换水,种菜不用土和肥。在占地10多亩的温室大棚里,鱼和蔬菜相互配合唱起了“双簧”——鱼池中的水过滤后作为“营养液”提供给蔬菜,被蔬菜吸收过滤后的"清泉"又流回鱼池供鱼生长。26日,铜梁区太平镇垣楼村牧堂纯农业科技园的菜共生农业黑科技吸引了扶贫印记采访团一行的目光。

种在"墙"上的板蓝根。

养鱼之后产生鱼粪等营养物质的肥水通过蔬菜根部吸收,流出"清泉",用于循环养鱼。

"这项高科技农业技术是在重庆市科委的帮助下,我们从山东引进。不仅能为市民提供新鲜无污染的生态蔬菜,而且养出来的清水鱼口也特别鲜美。"农业科技园的现场管理人员夏艾玲介绍,鱼菜共生将养殖与栽培两种原本不同的技术,通过巧妙的设计实现协同共生,打造出“一水双收”的效果,而且鱼菜共生过滤后清理出来的鱼粪、积肥等副产品也是周围配套菜地不可多得的有机肥料,他们十多亩的玻璃大棚加上配套的菜地,一年能收获蔬菜8000吨,鲈鱼、鳜鱼、黄腊丁、锦鲤等高档食用和观赏鱼,年产量13000公斤。

生态池里除了锦鲤之外,还有鲈鱼、鳜鱼、黄腊丁等高档食用鱼。

穿心莲、红色牛皮菜等市民少见的植物是"鱼菜共生"生产出来的特色蔬菜。

太平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主任黄玲表示,太平镇引进农业科技企业发展鱼菜共生项目,不仅大大减少了种植、养殖过程的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的占用,是一种可持续循环型的低碳生产模式;也为市民提供生态绿色的蔬菜取水产。

同时还聘用了10多名建卡贫困户进行日常管理,让贫困户在家门口打工,年收入将近2万元,实现了脱贫增收奔小康。

"鱼菜共生"过滤后清理出来的鱼粪、积肥等副产品,提高周围配套菜地的蔬菜产量和品质。

太平镇垣楼村建卡贫困户冉隆勇说,以前他以务农种粮食为主,收入十分有限,感谢政府和牧堂纯农业公司,聘用他管理、采摘蔬菜,每个月都有1000多元收入,日子越来越好。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杨新宇 摄影报道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