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开州大进镇:一片茶叶的脱贫故事

2020-04-19 10:15:46  来源:重庆日报全媒体

4月2日清晨,车出开州城,沿开城公路前行约一个半小时,重庆日报记者来到了位于开州区北部的大进镇红旗村茶叶基地,漫山遍野的茶树青翠欲滴,微风吹来,一枚枚新芽携芳香。

“过去种茶是副业,根本没法养家糊口,不像现在每天光采茶就能挣几十元。”红旗村66岁的村民熊德翠种了大半辈子茶,眼看着茶叶卖得越来越俏。

攻克深度脱贫,培育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成了一道必答题。两年多来,大进镇种下上万亩新茶,为包括熊德翠在内的村民,带去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4月2日,开州区大进镇红旗村茶叶基地,村民展示刚采摘的新鲜茶叶。 记者 郑宇 摄

一个决定,让千年茶岭重获新生

大进镇地处大巴山南麓,境内山多林密,溪沟纵横,南北差异性气候在此交汇,形成了得天独厚的产茶环境,盛唐以来就是出好茶的地方,还有过人马熙攘的“盐茶古道”。

但在深度贫困攻坚战打响以前,这里的6万多亩耕地里,竟然只有2000亩没啥收益的老茶园。

原来,大进镇曾是渝川陕结合部的重要交通节点,是重庆通往川陕的必经之地。得益于此,该镇茶产业曾一度繁华。近年来,随着外部交通的通畅,大进不再是三省市往来的必经之地,茶叶难销,不少村民只好忍痛将茶树砍掉,腾出土地种菜。

▲4月2日,开州区大进镇红旗村茶叶基地,漫山遍野的茶树青翠欲滴。 记者 郑宇 摄

产业是长效脱贫增收的基础。2017年,在邀请专家评估、开展市场调研等基础上,大进镇计划发展万亩茶园,让传统产业获得重生。

团市委派驻红旗村第一书记王栋兴冲冲地召开院坝会,迎接他的却是“一盆凉水”。辈分高、有威望的村民李中顺第一个跳了出来:“不同意!种茶根本挣不到钱。”

“大家把土地折价入股到合作社,能获得股份和分红收益,这是大好事啊!”王栋向村民们解释。

“空手套白狼,你们这个做法就是骗人!”原本就在观望的村民们嚷嚷起来。

第一次动员就这样不欢而散。

“别的地方一个月开几次院坝会,我们村一个月开了五六十次,就是为了把大家的观念扭转过来。”王栋说。

口头说,显然不如实地感受更有说服力。

2017年10月,大进镇党委书记张太雷(时任镇长)带着一群村干部,来到“贵州茶业第一县”湄潭县考察,大家都被湄潭县的茶产业深深震撼。

回到大进镇,这批考察者立即成为茶业项目的“宣讲员”。

接下来一个月里,张太雷频频当起了“导游”,陆续组织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外出“取经”,“反对派”李忠顺也被“震撼”了一回。

“以前我种过李子,因此觉得有花期的桃树、李子树比茶树更合适搞农旅融合。外出考察我才发现,在气候、土壤都更适合种茶的大进,发展茶叶更有搞头!”李忠顺说,回村后他立即将自己的2.97亩地流转给了合作社,还成了村里最积极的“说客”。

通过不断发动,红旗村90%的村民都成了茶叶项目的拥护者。两年多来,大进镇建成了以红旗村、年华村、群和村等为核心万亩巴渠茶园基地,是目前全市最大的单体山地有机茶园。

“三变”改革,带来了稳定的集体收入

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还得夯实产业发展之基。

2018年以来,大进镇着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新修建机耕道50公里、沟渠60公里,完成1200亩茶园节水灌溉工程,扩宽并油化公路12.5公里,完善公路沿线路灯等配套设施。

为了让贫困户长期受益,实现稳定增收,在产业培育之初,镇里就探索建立较为完善的利益联结机制。

“以前那些项目的失败,表面上看是区位劣势、基础设施短板和经营不善等原因所致,而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则是产业资源未能得到优化配置,迟迟不能形成对农业大市场的链接。”驻镇工作队队长郑夕明说。

首先是资源变资产。巴渠茶园的核心片红旗村将45万元“三变”改革试点资金打捆,由村集体购置挖机和拖车各一台,开展租赁服务,12万元年收益归集体所有。

▲4月2日,开州区大进镇红旗村茶叶基地,村民们正在茶山上采摘新鲜茶叶。 记者 郑宇 摄

其次是资金变股金。红旗村将财政扶贫资金、社会扶贫资金实施股权化改革,变成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股金,村集体经济组织投资入股32万元到茶叶专业合作社,每年集体经济拿出收益的10%按户扶持所有贫困户。

然后是农户变股东。以村为单位成立土地合作社,农民以土地、现金方式入股分红。重点帮扶失能贫困户,并引入团市委帮扶资金以资金入股,保障贫困户每年保底分红1000元。

此外,改造修缮闲置村校,打造具有巴渠特色的农家院落,积极发展民宿旅游,每年可望收入10万元左右,同时带动群众增收。

这样一来,村集体和农户都有了较为稳定的收益。

茶苗种上后,如何让村民积极参与到产业发展上来?

“刚开始,我们采取合作社雇工的形式,但有的村民在田间地头闲聊,效率不高。”在大进镇挂职党委委员的黄闯告诉记者,发现这个情况后,镇上就将计费办法变成了按重量计算:村民每天将所采茶叶交给合作社,并获得茶叶销售的一半收入。例如,熊德翠和老伴郑世松一天能采8-10斤茶,合作社卖20元/斤,他们就分得10元,一天下来也能收入100元左右,村民们形象地称之为“采半头”。

▲4月2日,开州区大进镇红旗村茶叶基地,村民正将所采茶叶交给合作社,并按照品质和重量计算酬劳。 记者 郑宇 摄

后来,镇里还发展出新方法,即让农户承包茶园自行管理,并按照难易程度支付每亩每年500-700元的管理费。

村民们看到有赚头,纷纷申请承包。45岁的贫困户蒋启兵家里承包了50亩,平日负责除草、施肥、修枝等,一年可增加收入2.5万元。

在红旗村有70户村民承包了茶园,户均增收万余元。

“三变”改革的顺利实施,使红旗村共整合337万元资金变为股金,876户农户成了茶产业的股东,村集体则有了租赁、经营、生产服务等多项稳定收入。茶叶丰产时,蒋启兵等贫困户可获得土地入股、贫困户产业资金股、集体经济分红等多重收益。

拓展思维,以茶为媒激活乡村游

当日,记者登上红旗村制高点,只见茶叶基地像一把扇子一样徐徐铺开,美景醉人——万亩茶园初具雏形,为大进镇的旅游发展奠定了基础。

▲4月2日,开州区大进镇红旗村茶叶基地,漫山遍野的茶树青翠欲滴。 记者 郑宇 摄

“我们这里地处渝川陕结合部,也想借助紧邻的四川省宣汉县打造巴山大峡谷景区之‘东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张太雷说。

旅游发展,最关键的因素就是进入性问题。如前所述,大进镇地处偏远,距离开州区车程就达一个半小时,能吸引到游客来吗?

“这个问题不用担心。”张太雷解释,正在修建的开城高速(从开州到城口)从大进镇穿行而过,还在镇内开设了下道口,明年开城高速开州段就将建成通车,从城里过来只需半个小时,能够让全镇的交通进入性有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大进镇地处渝西高铁东西先的汇合点,也将为镇里带来滚滚客源。

有了这些天时地利,再加上茶园建设的如火如荼,让大进镇发展乡村旅游的决心更加笃定。2018年7月,大进镇与重庆北大资源、巴渝民宿公司、开州湖山文旅公司等四方主体投资2000多万元的开州巴渝民宿扶贫项目正式开工,去年国庆正式营业,为大进镇增添了一处富有特色风情和人文风貌的民宿项目,提升了当地的旅游价值,给当地贫困农户搭建产业发展平台。

一些村民也行动起来。长城村七组村民陈世东先后投入400万元承包200亩土地发展乡村旅游。“我原本在外地打工,前两年回来见到处都在发展乡村旅游,我想老家的自然环境好,要是好好打造出来,肯定有人愿意来耍。”陈世东说,他找亲朋好友筹集资金,一步一步开始发展乡村旅游。

45岁的天宝寨村贫困户王登兵,也在第一书记杨朝彬的劝说和帮扶下,将2层楼的房屋改造成民宿,从一名打工者变成了民宿老板,走上了致富快车道。

贫困户蒋启兵的感受更为真切。自幼驼背的蒋启兵没什么劳动能力,只能依靠着房屋靠近村小学的优势,经营农家乐对付生活。但后来小学搬走后,小卖部的生意就每况愈下,甚至许多商品过期了都卖不掉。镇里发展乡村旅游后,来玩耍的人多,蒋启兵的小卖部生意又红火起来,去年国庆甚至一天就有1000多元的纯收入。

“我们还将立足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态化、融合化发展方向,建设茶文化特色小镇,以茶兴旅、以旅促茶,让茶树成为村民们的‘摇钱树’。”张太雷最后表示。(颜安 郑宇)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