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重庆武隆:精准施策战贫困 高效脱贫谋振兴

2020-04-17 08:48:13  来源:重庆日报

扶贫工作“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2017年11月,武隆退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75个市级贫困村全部脱贫销号。

脱贫“摘帽”以来,武隆始终坚持摘帽不摘政策。脱贫攻坚主要政策继续执行并优化提升,制定了以《全面推进精准脱贫后续扶持工作的意见》为核心的“1+13”后续扶持体系。产业引领,志智双扶,“一村一案、一户一策、一人一法”对贫困群众实施精准帮扶。

武隆区委书记黄宗华表示,武隆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深入学习贯彻市委五届八次全会精神,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深入推进乡村振兴,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贡献力量。

一村一案 “田园综合体”复兴复兴村

4月6日,清明。作为近年来武隆乡村旅游的热门景点之一,黄莺乡复兴村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的首个小长假,变得热闹起来。一度停摆的诸多游乐项目重新开放,前来体验的游客络绎不绝。

春日的复兴村,田园风光美不胜收——云遮雾绕的青山下,淡蓝的天光和苍翠的植被倒映于层层水田,形成柔和的乡村底色;一幢幢村居经过风貌改造,洋溢着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田间,水车随着水流转个不停,水面泛起层层涟漪;阡陌,村民游客往复穿梭,为宁静的乡村平添了勃勃朝气。

复兴村距武隆城区15公里,境内高山、坡地、深沟、悬谷密布,一度严重制约着发展。脱贫攻坚启动后,复兴村将交通建设作为脱贫工作的重中之重,新建、改建了多条村级道路和入户便道,村民出行状况得到极大改善,高山蔬菜、烤烟等产业也得以发展。2017年,复兴村宣告脱贫。

脱贫摘帽,是一次新的起点。2018年8月,武隆进一步充实驻村工作队伍。区扶贫办党组领导班子多次到复兴村走访调研、座谈交流,会同当地干部一起为脱贫振兴把脉开方。

复兴村拥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海拔从500米到1980米,立体气候明显,地下水资源丰富。大家决定继续提升当地交通和基础设施环境,利用水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山地高效特色农业。近3万字的《复兴村乡村振兴与扶贫开发示范基地建设总体方案》《环境优化建设方案》《庭院改造方案》《产业振兴实施方案》相继出炉。

复兴村争取和整合资金2500万元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环境面貌不断蝶变,朝着“市级清洁村庄”目标挺进。同时,将扶贫开发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大力实施稻田综合种养的“文化+”“旅游+”和“生态+”,挖掘传统的稻鱼文化,建设田园综合体。依托稻鱼景观发展体验、观光休闲农业,建成“稻田+”立体生态养殖示范基地100亩、金秋梨基地500亩、花卉基地200亩。建成有机大米加工厂,注册“龙洞米”商标,实现集体收入6.18万元。探索打造一户一景、一园一景的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等“微田园”,建设了水肥一体化标准化果园100亩、特色花卉园100亩。

以“三变”改革试点为契机,复兴村引导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组建村集体经济,成立农业企业,鼓励村民以现金、田土入股,赋予困难群体股权权益,实行收益保底。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从农户手中流转统一经营管理,种植辣椒150亩,“稻田+”生态养殖示范基地100亩。同时,通过在大米加工厂务工,进一步解决了群众和贫困户就业增收问题。

在脱贫振兴之上走出自己特色路径的,不仅是复兴村。

——沧沟乡青杠村龙溪渡口曾是乌江流域重要货运中转码头。2018年,龙溪乌江大桥建成,青杠村区位发生重大变化,立足乡村文化振兴打造由驿站、驿园、驿市等组成的“古渡驿站”,文旅、农业、商贸同步勃兴。

——文复乡西山村依托独特的地理优势和土地资源,将非常适合当地生长的甜柿作为特色经济产业发展,种植规模从500亩增加至1300余亩。马厂坝荷花观景园、甜柿示范园等农业项目,为当地乡村旅游带来了十足人气。

——火炉镇筏子村土壤贫瘠、石漠化非常严重,9个农业社通过退耕还林地入股、贫困户入社等形式,先后建起10个农业合作社,发展脆桃5000余亩,成了远近闻名的“脆桃村”。每到丰收时节,订购客户络绎不绝。

一户一策 抓住关键点走活“一盘棋”

复兴村这个“大家”在走向振兴,赵兴建湛树花夫妇的“小家”也在不断向好。

即便在作为全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的后坪乡,年过花甲的赵氏夫妇也算得上是典型的贫困户——湛树花是盲人,生活难以自理;赵兴建体弱多病,还得照顾妻子生活起居。因为穷,夫妻俩的独子小赵自幼便被抱养给了远在广西柳州的小姑。

2017年9月,市公安局政治处民警胡庶红成为中岭村第一书记后,第一时间走访了赵家。他意识到,彻底改变赵兴建和湛树花贫穷的生活状况,其独子小赵是关键点。

彼时,远在柳州的小赵已经多年没回家。高中毕业后,他在杭州找到了一份送外卖的工作,并且有了女朋友。

胡庶红不断地给小赵打电话,和这位游子唠家常、讲亲情、谈工作。两人谈得最多的,还是未来的发展。

中蜂养殖是后坪乡大力推广的扶贫产业,乡里对村民提供一系列优惠政策。“山里花多,产出的蜂蜜质优价高。”“不会技术政府包培训,没有渠道政府管销售,还有补贴!”“村里现在环境越来越好,生活越来越方便!”在胡庶红的反复劝说下,小赵动了心。

2018年春节,小赵带着女朋友小黄回了老家。不过,面对家里贫穷的现状,两人很快又“逃”回了杭州。

胡庶红是个有韧性的干部,劝说小赵返乡创业的想法并未就此放弃。去年,后坪乡对中蜂养殖的补贴力度加大,他将这一消息及时告知小赵,终于让后者下定了返乡创业的决心。

去年3月,小赵返乡养殖中蜂,同时和父母一起养殖了300多只土鸡。去年底,土鸡和蜂蜜共为这个贫穷的家庭带来12万元左右的毛收入,也让全家人有了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的信心。

喜事接踵而至。今年春节,已经成为小赵妻子的小黄生下女儿。由于小黄有大专学历,持有导游证,在村里算得上“高端人才”,因此她刚一坐完月子,便被村委会聘为村干部,拿上了稳定的月薪。

儿子儿媳回到身边,孙女降临,一家人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赵兴建和湛树花终于在年过花甲之后,真正感觉到了生活的美好和希望。

复兴的复兴村、向好的赵家人,是武隆一村一案、一户一策对贫困地区和群众实施精准帮扶的生动范例。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武隆将发展产业作为脱贫攻坚和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措施来抓,培育市级、区级龙头企业48个,培育新型经营主体1836个,建立扶贫产业基地1983个,扶贫产业覆盖贫困群众13271户。继续执行建卡贫困户到户产业扶持补助政策,将识别的“边缘户”一并纳入产业补助政策,根据产业发展的规模情况进行分段补助。

在产业的引领下,去年武隆完成减贫人口925户2765人,圆满完成市级下达的目标任务。未脱贫人口减少到39户102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03%,脱贫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到10027元,增长11.5%。

一人一法 “志智双扶”提升内生动力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劳动者素质的提升和增收的信心。针对每个贫困群众的具体情况,武隆坚持做到精准施策,志智双扶,一人一法,不断提升贫困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武隆区区长卢红说。

羊角镇艳山红村曾被当地人称为“烂泥坝”,贫困发生率一度高达16.2%,外出务工910余人,是个典型的“空壳村”,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2014年底,全村人均年收入不足4000元。村民人心涣散,村支“两委”不得民心,想流转村民手里的土地难,劝动村民修路、搞产业更是难上加难。

为了让村民最大限度的感受到公平公正,2017年,该村建立起村理事会、村民小组理事会,3个党支部也同步成立支部理事会,让大伙儿积极参与到产业招商、村务自治等公共事务中,监督村支“两委”工作。

同时,该村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宣讲,提高村民的思想认识和文明素养,帮助村民转变观念。因地制宜以“纤夫文化、劳模文化、百年家训”三大文化为载体,大力实施公序良俗教育,坚持每月评比打分,每半年对排名靠前的农户进行表彰。

村民有了主人翁意识,发展产业脱贫增收的劲头自然就足了起来。2018年,艳山红村激发群众脱贫攻坚内生动力的经验做法,得到中央脱贫攻坚巡视组高度评价。

脱贫攻坚中,武隆深入开展以“孝、贤、洁、序”为重点的公序良俗建设工程,发挥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引导作用,建立健全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自治组织,创建“乡贤评理堂”“法治大院”等提升村民文明素质,建设党员先锋队、村民志愿服务队等激发党员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热情,建立“红黑榜”,对不文明行为进行曝光。加强对高额彩礼、薄养厚葬、子女不赡养老人等问题的专项治理和农村婚丧礼俗的宣传引导。培育新乡贤文化,持续开展“身边的脱贫故事”活动。健全扶贫政策正向激励机制,切实做到资金安排与贫困人口参与程度、脱贫效果直接挂钩,有力地引导贫困群众摒弃了“等、靠、要”的思想,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长坝镇大元村建立公序良俗定期评选机制,建立“红黑榜”,加强宣传教育,引领广大群众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积极传递道德和榜样力量,在全村形成良好的乡村秩序和淳朴的民风民俗。

后坪乡白石村建设“让一让”人民调解工作室、“法治院坝”,培养一支有文化、有热心、有水准的农村法律明白人(院主)。2019年,全村无治安违法事件,无上访、闹访事件发生。

一手扶志,一手扶智。

3月25日,一场李树压枝修形春管现场培训在江口镇黄草村举行。农技人员从果树栽植、施肥、整形修剪、花果管理、主要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包括贫困群众在内的70余名村民现场参与了学习。

4月14日,市畜牧科学院武隆科技特派员服务团技术人员来到后坪乡,开展中蜂养殖培训。技术人员结合防止盗蜂、培育蜂王、人工分蜂、种植蜜源植物等技巧,对该乡70余名贫困户进行授课。

类似的培训在武隆已成常态。去年,针对贫困群众不同脱贫途径,武隆组建起5个产业扶贫技术专家组和7个产业扶贫工作技术指导组,选派贫困户产业指导员514名深入一线,对贫困群众展开培训帮扶,提升他们的增收技能。

乔筱 图片由武隆区委宣传部提供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