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视察重庆一周年《“党的政策对老百姓好,才是真正的好”系列报道—水美乡村靓巴渝》
文/记者 李文萍
水生万物,水兴万物。
兴水利,既是筑牢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助推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
万州区武陵镇石桥水乡产业园山坪塘
重庆打响水利脱贫攻坚战以来,全面解决“两不愁三保障”中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深入实施水利行业扶贫、深度贫困乡镇脱贫攻坚、定点扶贫和对口帮扶“三位一体”的水利扶贫工作,在“惠民生”“促发展”“强基础”方面战果斐然。
在巫溪县花台乡,一条“天渠”镶嵌在悬崖峭壁间。这条“天渠”也被当地人称作“巫溪红旗渠”,滋养着附近4个村、8200余人。
过去,花台乡十年九旱、水源奇缺,为解决基本人畜饮水问题,村民们像当年河南林州人民修建红旗渠一样,靠着简单的工具和双手在悬崖峭壁间凿出“天渠”引来水源,其施工难度之大在当地水利建设史上绝无仅有,曾有2人在修建水渠中丢了性命。
这是人与恶劣自然的抗争,也是村民们为了生存而展开的自我救赎。
修建在悬崖峭壁上的“天渠”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农村饮水是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重要的民生福祉,也是贫困退出评估的指标之一,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的底线任务。
为破解农村饮用水问题,让农村居民“喝上水”、“喝干净水”,重庆始终把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长期任务来抓。2004年以前,重庆农村饮水主要解决喝水困难的问题,2005年-2015年确保农村“饮水安全”, 2016年-至今,主要集中农村饮水巩固提升方面。
据市水利局农水处处长向荣兵介绍,2019年重庆市水利局全面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饮水突出问题,全面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饮水安全销号任务,如期完成年度农村饮水巩固提升任务。
具体来讲,指导区县根据贫困户饮水安全情况,对照水量、水质、用水方便程度和供水保证率等4项指标建立台账,按照事项化、项目化、清单化的要求,通过集中排查、重点梳理、检查暗访等方式,逐户明确工程措施,动态跟踪,倒逼推进,对新增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保障采取动态跟踪、动态管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城口县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
2019年市级以上农村饮水专项资金重点支持贫困区县脱贫攻坚,中央预算内投资2.06亿元农村饮水专项资金全部投入到14个国家级贫困区县,市级按1:1配套的财政资金2.06亿元统筹解决贫困区县与非贫困区县饮水问题。
据悉,核查出的523户1471人贫困人口饮水安全不达标问题全面解决,185.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实现清零销号;2019年完成投资14亿元,巩固提升受益人口300万人,全市农村集中供水率达87.5%,自来水普及率达80.5%。
一串串数字背后,是水利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的成果。目前,重庆已经累计建成涉及农村饮水供水工程39.96万处,供水人口2200多万,供水保障总体水平达到国家安全标准。
“自来水直通水缸,堰塘水直通田地。”
得益于“塘池堰渠”配套、“蓄引节灌”结合,确保了生产用水保障体系,奉节县白帝镇八阵村的一片荒山变成了脐橙特色产业带。
水利兴,则经济兴。令人意外的是,重庆境内水系丰富,却饱受缺水之困。
渝西片区以占重庆全市约9.7%的水资源支撑了全市32%的人口和31%的GDP;渝东北、渝东南属于典型的山区,河流源短流小,汇水急退水快,洪水接着干旱,过境水量虽大,但水资源利用难度大、提水成本高,且每年的强降水多集中在七八月份,时空分布不均,重庆资源性缺水、季节性缺水、工程性缺水问题突出。
永川区用水户心情愉悦的用水
为此,重庆从2018年起开始到“十四五”期末,力争投入1200亿元建设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和124座水库。从此,重庆水源工程建设进入窗口期。
其中,修筑的水库有一半以上涉及贫困区县,在加快建设45座大中型水库的基础上,集中力量补齐贫困地区水利“短板”。
根据规划,重庆将重点开工建设酉阳桃花源、巫溪孝子溪、武隆龙宝塘等24个骨干水源工程建设,在14个国贫县大力实施贫困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工程20个、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13万公顷,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36座,开展中小河流治理72.49公里。
一个水利项目的建设,就能改变一个地方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节奏。这批水库建成投用后,既可以实现防洪和供水功能,还能新增灌溉面积,助力贫困区县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项目建设使889个贫困村受益,受益贫困人口28.54万。
武隆区自来水厂
值得一提的是,市水利局强力助推深度贫困乡镇脱贫攻坚,2018年至2020年3年时间,市水利局对全市14个国家级贫困县的18个深度贫困乡镇给予不低于2000万元的支持,重点实施以农村饮水、产业灌溉为重点的扶贫项目378个,多数已经完工并发挥作用,受益人口42.71万人,其中受益贫困人口4.46万人。
与此同时,三峡后续项目加大了对三峡库区深度贫困乡镇的支持力度,共安排9个区县10个深度贫困乡镇资金1.68亿元,支持补齐水利基础设施短板和产业发展。
“两年的驻村扶贫,我们不知走过多少泥泞的项目工地,不知走过多少崎岖的山路,斗严寒,战酷暑,但我们一直坚定地奋战在这里,只因为这里有美丽的山、美丽的水,还有一群热情可爱的村民。”这是水利部派驻丰都县包鸾镇飞仙洞村第一书记邵明磊在驻村日记中写下的一段话。
邵明磊来自长江水利委员会,是一名挂职干部。2016年,水利部帮扶成员单位、市水利局相继派遣4名优秀干部赴丰都挂职锻炼,以水利叩响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大门。
万州罗田管网建设
这是市水利局深化对口帮扶的一个剪影。这些年,市水利局积极开展对口帮扶,助力脱贫攻坚——
重点在丰都县、云阳县深度贫困乡镇开展对口帮扶工作,已支持水利项目共24个、投资3.79亿元,完成投资2.65亿元,受益贫困人口1.14万人。年度购买贫困地区农副产品价值16.47万元。先后选派5名专职干部分别在丰都、云阳、酉阳担任贫困村第一书记和驻乡工作队队员,推动脱贫攻坚工作走深走实。
同时,市水利局积极配合水利部在重庆的定点扶贫工作,突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产业发展并重。
自2015年8月新一轮定点扶贫开展以来,针对重庆贫困山区特点,水利部与城口、巫溪、丰都、武隆、万州5个区县形成组团帮扶工作机制,针对性地实施了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千塘万亩特色产业支撑、小型水库水源保障、贫困户产业帮扶、贫困户转移就业技能培训、贫困学生勤工俭学帮扶、水利建设技术帮扶以及专业技术人才培训等“八大工程”,着力攻坚重庆“水贫困”。
水利部党组书记、部长鄂竟平调研包鸾镇梨子坪水库
就在邵明磊挂职的丰都包鸾镇飞仙洞村,肉牛产业发展如火如荼。
为了促进当地的牛肉产业发展,水利部始终坚持“造血式”扶贫,从产业培育和技能培训入手,让定点扶贫区县在水利基础设施得到根本改善、产业发展得到有力支撑的同时,也让老百姓拥有利用水利发展产业的能力。
“只要有资金、有水源,我就有信心靠着养肉牛脱贫。”靠着水利部推行的贷款贴息政策,飞仙洞村二组贫困户张升发成功贷款5万元,并扩大了养牛规模。
据统计,从1986年承担三峡库区的定点扶贫任务起,水利部对重庆的水利投入达到700多亿元,连续派出120多名优秀干部到定点扶贫区县开展水利扶贫。
2017年,水利部定点扶贫的万州区、武隆区、丰都县集中摘掉“贫困帽”,巫溪县、城口县也于2020年2月成功退出国家级贫困县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