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重庆南川:量身定制“脱贫套餐” 确保年底动态“清零”

2020-04-16 10:20:34  来源: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消息 (通讯员 刘敏)4月10日,一大早,南川区东城街道黄淦村7组公路养护员杨邦元,就拿着铁锹、扛着锄头来到离家不远处的一条公路上,开始挖土填坑,养护公路。公路养护是街道给杨邦元提供的非全日制公益性岗位,并没有硬性规定每天的上下班时间,但他却每天都干得特别认真。

“村里给我找了这份工作,我要做好,才对得起大家。”杨邦元说,这个公路养护岗位每月有792元补贴,就目前而言,也是他那个贫困家庭每月最多的一笔收入,因此他很珍惜这份工作。

杨邦元今年54岁,家有3口人,女儿在读大学,老婆是个“老病号”,全家就靠他一人挣钱撑家,是典型的因病因学致贫户。本来,勤快肯干的杨邦元原本在村里的一家猪场上班,每月有几千元收入,全家早已脱了贫。可惜去年猪场突然关闭,他一下失了业,家里失去主要经济来源,存在返贫风险,才又成为贫困监测户。

为此,当地政府给他量身定制了“脱贫套餐”:通过安排公益性岗位、规划发展水稻种植和养殖鸡鸭等产业、联系周边基地打零工等增加收入,确保稳定脱贫不返贫。

“我打算先暂时做到公益岗位,等栽完秧就去找工作打工,相信只要人不懒,加上女儿上半年大学毕业后就能找工作挣钱,今年一定能够实现稳定脱贫。”杨邦元信心满满地说。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南川区建卡贫困户仅剩下未脱贫户74户、213人,他们大多属于因病因灾因学等致贫返贫。而到目前除了5户收入不达标,其余收入都已达到脱贫标准。

据了解,为“啃下”脱贫最后的“硬骨头”,从去年底开始,南川区就启动实施精准结对帮扶行动,为每一户贫困户制定了精准帮扶“脱贫套餐”:对未脱贫的贫困户,根据致贫原因,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谋划增收渠道;对已脱贫户,则建立起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的长效机制,确保实现高质量稳定脱贫。

这些“脱贫套餐”提出的增收渠道包括:开发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无法通过市场渠道就业的贫困劳动力;发展种植养殖业,对贫困人员新发展养殖鸡鸭兔猪和种植水稻、中药材、水果、蔬菜等种养业的,分别给予购买仔畜、仔禽、饲料、种子(种苗)、肥料等补助;对区外务工就业的,给予跨区域就业往返城市间交通补贴等。

同时,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各类新型农业主体到贫困村发展产业,对到贫困村发展种养业的给予补贴;对流转贫困户土地发展产业基地或加工基地的,一次性给予每亩100元的流转费补贴;选定区内32家农业龙头企业作为农产品生产销售定点企业 ,动员机关食堂、宾馆酒店定点定向定量购买贫困村、贫困户的农副产品,确保贫困户种养出的农产品能卖得出、可增收,从而到年底实现贫困人口动态“清零”。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