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上图:4月8日,巫溪县红池坝镇金竹坪,原本破旧的农屋变身独具特色的民宿,与自然田园融为一体,吸引了不少游客。记者 郑宇 摄
右下图:红池坝镇地处巫溪、云阳、开州三个区县交界处,距离三座县城都超过100公里,车程3个小时
“一横一纵”干线公路
红池坝镇结合城(口)开(州)高速公路和巫(溪)云(阳)开(州)高速公路的建设,规划了“一横一纵”干线公路。
“一横”省道S502从红池坝镇渔沙村直到开州双庙垭口,未来连接城开高速
“一纵”县道X002将打通云阳江口镇至红池坝景区的道路,未来连接巫云开高速
资料整理:颜安
如何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重庆聚焦18个深度贫困乡镇,实行领导干部定点包干机制,从改善生产生活生态条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落实各项扶贫惠民政策4个方面深度发力。
近日,本报记者走进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的巫溪县红池坝镇,发现当地道路连通了,产业发展了,乡村变美了,村民吃上旅游饭了。决战深度贫困,昔日穷山村正在蜕变。
红池坝镇的变化,正是我市决战深度贫困的一个缩影。
4月11日,星期六。上午10时许,巫溪县红池坝镇茶山村古月居民宿主人胡光元,正在厨房忙着烧火、切菜、煮饭,准备迎接10多名毗邻的云阳县客人来民宿游玩。这将为他带来不下500元的收入。
这在过去,胡光元想都不敢想。他所在的红池坝镇原名中岗乡,是巫溪县最偏远的乡镇,更是经过几轮扶贫剩下的“硬骨头”。2014年,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957户、3716人,贫困发生率高达20.5%。当地民间流传一句话:“有女莫嫁中岗乡,山高路远难见娘。”
变化源于2017年8月,重庆市将红池坝镇纳入全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针对短板进行攻坚;变化更缘于习近平总书记去年视察重庆后,当地干部群众在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激励下,齐心聚力,奋力向前。
依托紧邻红池坝景区的区位优势,红池坝镇精准实施“旅为龙头、农为基础”的旅游扶贫战略,走出了一条“小组团、微田园、生态化、有特色”的农旅融合发展之路。
2019年底,红池坝镇贫困发生率降至0.42%,昔日的穷山村正在蜕变。
交通建设
借力突围 “最远”变“最近”
红池坝镇有多远?
巫溪县副县长、红池坝镇党委书记王仕杰介绍,红池坝镇地处巫溪、云阳、开州三个区县交界处,距离三座县城都超过100公里,车程3个小时。交通成为制约红池坝镇发展的最大瓶颈。
但红池坝镇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背靠巫溪县红池坝景区。只要打通了连接景区的通道,该镇最偏远的茶山村、九坪村离红池坝景区仅20多公里。
“经过多次调研论证,我们确定了借力红池坝景区,实现农旅融合的‘突围’路径。”王仕杰说:“也就是布局的所有产业,都围绕旅游来做文章。”
红池坝镇结合城(口)开(州)高速公路和巫(溪)云(阳)开(州)高速公路的建设,规划了“一横一纵”干线公路。其中,“一横”省道S502从红池坝镇渔沙村直到开州双庙垭口,未来连接城开高速;“一纵”县道X002将打通云阳江口镇至红池坝景区的道路,未来连接巫云开高速。两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后,红池坝镇可实现1小时到巫溪、云阳和开州,4小时到主城,从过去离巫溪县城最远的乡镇变成该县到主城最近的乡镇,同时成为红池坝景区的“西大门”和“前客厅”。不仅如此,这两条分别连接开州和云阳的干线公路,还将形成巫溪红池坝—开州雪宝山—云阳龙缸景区生态旅游环线,助推巫溪、开州、云阳三个区县实现区域联动发展。
农旅融合
民房变民宿 吃上旅游饭
农旅融合,不是农业和旅游的简单叠加。
长期以来,红池坝镇交通闭塞、发展落后,老百姓卫生习惯较差,人居卫生环境脏乱差。
王仕杰说,红池坝镇结合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鼓励村民开展环境卫生评比来培养卫生习惯。同时,采取“小组团、微田园、生态化、有特色”的思路,在靠近主干道、产业基础好的地方,引导村民就地取材,对畜禽圈、柴禾堆、晾晒架、菜园地等农村常见事物进行规范、改造和提升,保留农村特有的农耕文明和乡土元素,把农村常见的田园风光变成风景。
春日暖阳下的茶山村,宽敞的马路通达到户,白墙青瓦的民居依山而建,统一流转的土地都种上了李树,农户院坝干干净净,柴禾整整齐齐。房屋旁村民的自留地,都用竹制栅栏围起来,田园里瓜豆上架、蔬菜成行,一派朴实自然的田园风光。
去年年底,胡光元所在的茶山至九坪农旅融合示范片成功创建“红池云乡”AAA景区。包括胡光元在内的20多户村民将民房改造为民宿,吃上了旅游饭。
干净整齐的院落和朴实的田园风光,同样为龙台村五社金竹坪的居民们带来了直接收益。村里成立了合作社,将几户村民的旧房子改成了特色民宿,还建起了茶叶加工车间和竹木加工厂。金竹坪民宿自去年8月营业以来,短短4个多月就实现住宿、餐饮、竹木产品销售收入30余万元,带动了25户建卡贫困户户均年增收7000元以上。
2019年,红池坝镇获评“重庆气候养生地”及“网友最想去的十大重庆气候宜居宜游乡镇”,基本构建起“春品茶赏花、夏避暑摘果、秋收药采蜜、冬民俗戏雪”的四季农旅融合格局。
发展破题
“样板田”示范 产业留村里
产业是脱贫攻坚的“牛鼻子”。
红池坝镇“九山微水一分田”,且大部分耕地坡度在25度以上,土地零散、高差明显。在这样条件恶劣的山区,产业该如何破题?
围绕旅游这个龙头,市农业农村委扶贫集团和红池坝镇经过多番论证,规划并发展了茶叶、核桃、脆李、中蜂、中药材、草食牲畜等特色产业,通过合理布局产业,将山区“高中低”立体气候转化成了特色产业上市时间“早中晚”的市场优势。
新的问题随之而来。现代农业对种苗农资的使用、田间日常管理等都有严格要求,当地青壮年普遍外出务工,在家的老人沿袭传统的种植养殖观念,对新品种、新技术接受难,产业即使进了村,技术却没跟上,效益也上不去。
如何把产业真正“留”在村里?红池坝镇依托市农业农村委扶贫集团,重建基层农业技术服务体系。通过推行田管“三统三代”,即由政府统一购买技术服务、统一采购种苗农资、统一开展田间管理,对无劳动力的贫困户由村集体或专业合作社代种代养来解决田管等问题。
王仕杰说,红池坝镇建立了镇级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及13个村级产业示范基地,通过这些“产业样板田”的示范作用,带动村民主动参与产业发展。还培养了40多名本土技术人才,在每个村都建起了留得下来的产业技术服务队伍。
以中低山段发展的辣椒产业为例。2018年,镇上号召农户种植“叶菜(马铃薯)+辣椒”时,村民都不肯,一年下来只搞了80亩。大伙儿没泄气,在“样板田”里用辣椒套种各种蔬果。当年,位于渔沙村的“样板田”一季下来收了三四千斤辣椒,还抢种了一季花菜,一亩地的产值达到了7000多元。这下,村民们主动要求种辣椒。第二年,红池坝镇的辣椒产业就发展到了1500亩。
王仕杰介绍,目前,红池坝镇粮经作物种植比由7∶3调整至2∶8,实现了贫困户产业100%全覆盖。
18个深度贫困乡镇
石柱县中益乡
巫溪县红池坝镇
巫溪县天元乡
奉节县平安乡
丰都县三建乡
云阳县泥溪镇
城口县鸡鸣乡
城口县沿河乡
武隆区后坪乡
酉阳县车田乡
酉阳县浪坪乡
彭水县大垭乡
彭水县三义乡
巫山县双龙镇
开州区大进镇
秀山县隘口镇
万州区龙驹镇
黔江区金溪镇
4方面深度发力带来4个深刻变化
1 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方面
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215公里,172个行政村中已通客车153个;统筹整合各类水利项目资金6.45亿元,实施农村饮水、水土保持、小水电扶贫等水利工程项目489个,新修人畜饮水池1141口,5.8万贫困人口受益;大力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新建及改造配变301台,10千伏线路413公里,低压线路681公里。
2 农村产业结构方面
18个深度贫困乡镇积极探索“三变”改革,深度调整产业结构,粮经比例从2017年初的9:1到目前的4:6。组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21个,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297个,引进龙头企业118家,建立“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和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户7000余户。
3 扶贫政策和扶贫机制方面
18个深度贫困乡镇坚持把脱贫质量放在第一位,深度落实“两不愁三保障”政策。截至目前,上述乡镇“两不愁”问题均较好解决,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952元,安全饮水保障率达到100%。
4 干部群众精神面貌方面
18个深度贫困乡镇将扶贫与扶志、扶智工作紧密结合,通过加大宣传动员力度,积极开展就业创业培训,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