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培育特色产业 中益乡创新脱贫路

2020-04-15 13:18:27  来源:重庆日报记者

石柱县中益乡新貌。记者 万难 龙帆 摄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全兴村官心组,在一栋栋姜黄色小楼下,一条崭新的沥青路蜿蜒伸向薄雾笼罩的大山深处。

4月初,一个雨后的中午。“吃饭咯……”村民黄玉英热情招呼租客的声音,从一栋新装修的三层小楼内传了出来。这位辛苦劳作大半辈子的农妇,借助全市首个农房抵押贷款产品,建起了民宿,吃上了“旅游饭”。

中益乡地处大风堡原始森林深处,是重庆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全乡在耕及可开发耕地仅1.3万亩,且土地零碎、土壤贫瘠、坡地较多。所辖7个村均是支柱产业“空白村”、集体经济“空壳村”、老人妇女儿童“留守村”。

市委办公厅扶贫集团派驻中益乡扶贫工作队队长李建树说,去年总书记视察重庆后,大家思想更解放了,改革劲头更足了,如今全乡7个村都走上了一条改革创新引领下的特色脱贫路。

首笔林权抵押贷款 向改革要效益

向改革要效益,这并非易事。

就拿海拔1000-1500米的全兴村来说,村里没有主导产业,很多土地闲置,杂草丛生,村集体经济为零。这样的贫困村如何改革?

“这个村地广人稀,最大的资源就是960亩集体商品林,最大的坪坝地就是荒弃的170亩尖山坪。”李建树说,几经思考,一个挖掘森林经济的改革思路逐渐形成:村集体用财政拨付的扶贫资金注册成立一家公司,用960亩集体商品林抵押办理贷款,集中将170亩尖山坪闲置地打造成产业基地。

然而,这场改革的关键在于,以林权作为抵押去贷款,这在全市并无先例。这片集体商品林究竟能不能贷到款?

对此,全兴村驻村第一书记刘亚平心里也没底。为了拿出更有说服力的资料,他十余次带着干粮,每次步行3个多小时山路,爬上海拔1500米的尖山坪,在荒地里一步步地测量土地数据。最终,这位经济学专业出身的驻村干部,历时一个月时间,手绘了一张尖山坪产业发展地图。

驻乡扶贫工作队成员之一——农业银行重庆市分行巡视组调研员韩玉川被这份地图深深震撼,随即向农业银行重庆市分行提出申请,为中益乡开发一款林权信贷产品。针对村里无可用于抵押的房屋等固定资产、更无力负担高额担保费用的情况,农业银行重庆市分行研究推出了“林果贷”扶贫产品。同时,该行还捐款10万元,帮助全兴村集体经济组织增加注册资本金。

2019年6月,我市第一笔林权抵押贷款诞生了——全兴村960亩集体商品林获得农行下拨的60万元抵押贷款。

有了钱,尖山坪170亩高山荒地很快被开垦出来,种下了脆桃并套种中药材大黄。去年,全兴村有36户贫困户在这里务工,村集体年发工资18万元。预计2021年水果丰产后,该基地可实现产值240万元,村集体可收益100万元。

首创农房抵押贷款 助力乡村旅游

全兴村的改革探索在中益乡引发轰动,相邻的坪坝村也跃跃欲试。

“我们坪坝村没有集体商品林,如何发展产业?”驻村第一书记韦永胜与村干部商量后,将目光瞄准了村里优良的生态条件,以及那条经过全兴村、正在修建的中益乡到黄水镇的旅游公路,想利用毗邻黄水风景区的区位优势,发展乡村旅游。

2018年3月,村里成立了集体经济组织——康凯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准备改造一批民宿,带动村民大干一场。

不过,农房改造成民宿要投入大笔资金,钱从哪里来?

“我们能不能也申请一个全市首创的农房贷款?”很快,农业银行重庆分行推出了全市首笔农房抵押贷款产品——“中益·黄水人家康养民宿旅游贷”。从事“黄水人家”康养民宿旅游行业的村民,只要符合勤劳肯干、讲究信誉、邻里关系和睦等条件,均可申请最高30万元的免抵押担保贷款。

“扶贫就要扶精准!这样的贷款改革针对性强,可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扩大贫困群众参与度与受益面。”韩玉川说。

家住百亩瓜蒌基地边的贫困户向大忠向农业银行提交了5万元的贷款申请,3天后5万元贷款就发放下来,还在利率上实行下浮10%的优惠。有了贷款,向大忠的民宿很快装修好并开门迎客,去年就入账8万元。

截至目前,“中益·黄水人家康养民宿旅游贷”已给30户农户授信贷款500万元,为15户村民发放农房抵押贷款243.9万元,帮助他们建起了民宿、农家乐。

如今,中益乡的乡村旅游产业生机焕发,基础设施日趋完善,预计今年全乡旅游业总产值将达700万元,可直接带动村民增收300万元。

盘活传统院落 发展土家特色民宿

地处中益乡槽底官田河边的坪坝村,保存着三个由土家吊脚楼组成的传统院落——白果坝、冉家坝、大湾“两坝一湾”。这些吊脚楼因年久失修、不通公路,大多无人居住,渐渐破败。

“盘活老院落,让这些破房子产生新效益。”坪坝村驻村第一书记韦永胜将眼光瞄向这些吊脚楼。当地村民开初都不相信,这些破房子住都没人愿意住,还能挣钱?

坪坝村集体经济组织联合黄水旅投公司,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占股20%、黄水旅投公司占股60%、农户占股20%的方式,共同开发精品民宿。

以白果坝为例:破旧的吊脚楼经整治后成为古色古香的土家特色民宿;新建的柏油马路联通各幢吊脚楼的同时,还圆了周边57户村民的通车梦;昔日杂草丛生的废旧校址,被打造成生态旅游停车坝……如今的白果坝,吸引着一拨拨摄影爱好者前来打卡。

不过,改革盘活这些传统院落,并非一帆风顺。

“因为入股村民的意见不一致,白果坝的项目差点没搞成。”驻村扶贫干部谭华祥说,多亏村里干部想到了这个“贵和工作法”,才将这些问题逐一化解。

谭华祥所说的“贵和工作法”,其实就是融合运用自治、德治、法治手段,由综治干部、律师、乡贤、群众等组成“贵和调解队”,化解基层矛盾纠纷。

白果坝民宿改造项目启动后,村民黄某因在房屋相关设施入股方式上有异议,不同意在征收合同上签字,导致整个项目不能顺利实施。村里多次协调无果后,“贵和调解队”派出驻村第一书记韦永胜。从吃闭门羹到遭受白眼再到称兄道弟,韦永胜三顾茅庐宣讲、沟通,听取诉求,最终顺利解决了问题。

“每一个矛盾纠纷,都有一把打开的钥匙。”韦永胜说,他理解的“贵和工作法”有两个法宝,首先是要保证群众切实利益,其次要用真心打好感情牌,争取群众支持。

2019年至今,中益乡采用“贵和工作法”,化解辖区内各类矛盾纠纷410余起,调解成功率达100%。全乡实施的120余个建设项目中,无一例因纠纷延工,无一例上访事件。

“改革让农村重生!”中益乡党委书记谭雪峰介绍,目前,中益乡7个村依托改革,培育了黄精、中蜂、民宿等特色产业,推动了在耕土地、闲置资产、外来资金按市场规律集约,拓宽了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的渠道,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2020年,中益乡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广大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彻底激发,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十足。

数说变化》》

1、100%

在家有劳动力的贫困户产业覆盖100%;开发护林员等农村公益性岗位315个,引导709名贫困群众实现转移就业;为115户无劳动力、弱劳动力贫困户精准落实低保兜底;全乡集中供水率96.16%,安全饮水覆盖率100%

2、100%

全面落实414个贫困家庭学生教育资助,实现教育资助覆盖率100%

3、100%

全乡539户1840人贫困对象全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100%;2019年贫困患者住院1475人次,发生费用总额453.96万元,患者自付费用45.4万元

4、658户

自2017年8月以来,实施危房修缮加固583户(其中贫困户113户)、D级危房重建75户(其中贫困户19户),两项共计658户;对全乡7个村830户土木房屋老旧线路进行了专项整改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