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发春(左一)在ICU病房查看患者情况。记者 谢智强 摄
重庆日报消息,在武汉的46天里,周发春心里想的只有两件事:救人和回家。
作为重庆市第八批支援湖北医疗队(下称医疗队)副领队、重症病区主任,重医附一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周发春面对的是119名新冠肺炎患者,其中,重症及危重症病人90人,他说:“武汉人民以性命相托,我们必然全力以赴!”
整个医疗队共160人,其中,医生40人,护士120人,他说:“一个都不能少,我们要一起平安回家!”
46天后,周发春实现了他的承诺。4月7日,重庆日报记者联系上正在南川进行集中医学观察休养的周发春,他说:“医疗队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新病区的“指挥官”
3小时接收70名重症患者
周发春的出征很仓促,出发前,他甚至没来得及回家。
时间回到2月12日23点,周发春的手机铃声响了,电话是医院打来的:“明天你随医院组建的医疗队驰援武汉,抗击新冠疫情。”
“好!没问题!”他不假思索、坚定地回答。
此时,周发春作为重庆市新冠肺炎救治专家组副组长,已在4个定点救治医院之一的重医附属永川医院整整驻守了15天。连夜交接工作后,2月13日上午,他从永川直接赶回了医院,随队出征。
去时寒风冷雪,让周发春担忧的是,160人的医疗队伍,队员来自不同科室,35岁以下的105人,女性112人,有过穿脱防护服经历的仅几人,如何让这支队伍安全有效地运转起来?
抵达武汉后,这支由国家卫生健康委要求组建的医疗队,立即整建制接管武汉市第一医院两个重症病区,周发春便是医疗队临床医疗救治方面的“指挥官”,第一时间开展医疗、管理、指导等多项工作。
“可以说是从无到有,从规章制度建立到人员调配,都是从零开始。”周发春说,武汉市第一医院整个重症病区大楼都是临时改建,设施不完备、防护物资相对不足,加之短时间内大量病人的涌入,队员们在技术、知识、体能等各个方面都面临巨大挑战。
让他没想到的是,由于救治任务重,国家卫生健康委要求13日深夜抵达武汉的医疗队,14日便开始收治患者。“我是党员,我先上!”紧急时刻,81名党员纷纷请战。14日晚,由周发春指挥,10名医生、15名护士组成的“先锋队”,率先进入病区。
不一会儿,病区求援电话响起:“病人多,需增援。”随即,21名护士也立即进入病区。
询问病史、体征监测、登记采样、吸氧处置、安抚病人……面对陌生的环境和医护操作系统,隔离区内外、医护人员紧密配合,3个小时便收治70名患者,所有病床全满。
很快,主任负责制、组长医师包区、责任医生包床、协调补位负责等医疗制度被确定,尤其是三级医生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感染防控制度、交接班制度等,保证了医疗救治顺利进行和医疗质量。
组建临时ICU
让危重患者得到最及时有效的救治
在武汉,周发春不敢有一丝的懈怠,“外人可能无法想象这里的战斗,尤其是面对危重症患者,是始料未及的遭遇战。”周发春说,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病情变化快,随时可能出现新的状况,又没有特效药,病毒发起一波一波的攻击,医护人员展开一场接一场的防御。
2月21日,81岁的吴婆婆病情变化,血氧饱和度下降,情况十分危急!只有气管插管行有创机械通气,才能“向死神抢时间”。
然而,医院的重症监护室已经没有病床了!“马上建立临时ICU,准备插管救治……”关键时刻,周发春一声令下。
当天下午,在领队肖明朝副院长的协调、周发春的指挥下,两台有创呼吸机迅速到位,医疗队总护士长米洁落实相关必须物品、安排具备ICU工作经验的医护队员到岗,不到两小时,就完成临时ICU正式运行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临时ICU不是负压病房,插管时患者气道会直接开放,感染风险很高,但大家都没有退缩。”周发春说。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顺利实施后,患者血氧饱和度很快升至98%,各项生命体征逐渐平稳。
每一场战疫遭遇战,队员们都打得很辛苦。“没有突然发生的病情变化,只有病情变化的突然发现。”队员王小文医生始终记得周发春的这句话。在隔离病房,尤其是在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戴着层层手套,戴着护目镜甚至面屏的情况下,更要加强对患者病情监测和观察,周发春提出的“五个及时”(观察及时、检查及时、预警及时、处理及时、调整方案及时),让他们在死神面前抢救回一条条宝贵的生命。
“我心里始终有一个声音,那就是不放弃。”周发春说。
身兼数职勇于担当
提高危重新冠肺炎救治成功率
除了负责医疗队接管的重症病区救治任务,在武汉,周发春还担任国家医疗救治重症巡查专家组成员、武汉市一医院新冠肺炎救治联合专家组副组长。
“每一次巡查了解到的情况,以及经验教训,我都及时与医疗队队员分享学习,对大家帮助很大。”周发春抗疫期间也担任国家医疗救治重症巡查专家组专家,先后多次对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雷神山医院、同济医院光谷院区等近10家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进行巡查和指导。他每次都进入隔离“红区”认真查看病人,指导救治,耐心讲解,和各医院各医疗队充分讨论分析,经过多次巡查,各个定点医院危重病人救治存在的问题得到相应规范和改善,各医疗队的重症救治水平也到了相应提高。
他还担任武汉市一医院新冠肺炎救治联合专家组副组长,承担了市一院联合查房、讨论、指导、会诊和二线咨询班等工作,圆满完成了武汉一院各病区重症新冠肺炎患者院内筛查、集中救治、抢救指导等任务。对该院10支国家医疗队进行指导和督促,降低了新冠肺炎危重病人的病亡率,提高了救治成功率。
2月26日,武汉市一医院一名71岁女性危重新冠肺炎患者,由于呼吸衰竭难以纠正,先后采取气管插管、俯卧位通气等抢救,但患者病情依然持续恶化。“只有给予ECMO挽救性治疗,才能为患者抢得一线生机。”最佳治疗方案是选择上ECMO,但该项技术在该院尚未开展,又是一块硬骨头。周发春当机立断,带领他的团队迅速对该患者采取积极救治,完成了该院首例体外膜肺氧合(ECMO)。
在短短一个多月时间里,周发春的身影遍布武汉市一院多个新冠肺炎病房,他的脚印踏遍武汉10余家医院“隔离红区”。他没说过一声苦,没抱怨过一句。但队员们都知道周发春很累了,一脸疲惫的他,眼中布满血丝。
“周主任是一名有着高度责任感、使命感和人文情怀的医生,危难时刻勇于担当、敢于亮剑的临床专家。”当地医护人员这样评价道。
同心战“疫”平安凯旋
一个不少返渝
离开武汉时,周发春领到两张登机牌,一张是普通登机牌,另一张则是精美的援鄂纪念登机牌。
纪念登机牌的右侧写着“最美逆行 同心战‘疫’ 英雄凯旋 感恩有你”,下面还有一颗红心放着二维码。左侧的航班号则命名为“胜利号”,登机口为“凯旋门”,目的地是“美丽故乡”,日期为“抗疫胜利日”,舱位则标明“功勋舱”,始发站为“武汉”。
“说不上功勋,但我尽过全力。”周发春说,在武汉,最惊心动魄的主战场就在重症病区。“可以说,我们把重症救治的所有手段都用上了,武汉人民以性命相托,我们必然全力以赴。”
3月21日,医疗队转战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直到在指挥部统一安排下完成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合区。
3月29日,作为重庆市最后一批离汉医疗队,他们一个也没少平安返渝。
不过,周发春也有些许遗憾,作为一名重症医生,他没能在武汉战斗到所有新冠肺炎患者清零的那一天。但他知道,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
重庆日报记者 李珩
原标题:在武汉,最惊心动魄的主战场就在重症病区。重庆市第八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副领队、重症病区主任,重医附一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周发春:“武汉人民以性命相托,我们必然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