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铜梁安溪镇:抢抓“双城记”发展机遇 打造茶旅融合旅游热地

2020-04-08 14:58:21  来源:铜梁区委宣传部

4月3日上午8点,重庆铜梁区安溪镇谭洪村的春茶基地,上百名村民正在茶园采摘最后一批“明前茶”,茶山荡漾欢歌笑语。

铜梁安溪镇:抢抓“双城记”发展机遇 打造茶旅融合旅游热地

登上茶山高处远望,云雾缭绕中,层层茶田一眼望不到尽头,青翠的茶树和茂密的森林把山坡染成一片翠绿,一株株北美红枫,日本樱花,观赏桃、紫薇树等有序种植其间;漫步于横竖成行的茶园青石步道上,古香古色陶瓷茶壶雕塑、飞檐翘角的毓青亭,茶文化休闲广场和科普知识展区使人感受到浓郁的茶乡风情。

铜梁安溪镇:抢抓“双城记”发展机遇 打造茶旅融合旅游热地

如今,安溪水南茶在成渝两地也小有名气了。4月3日,一群特殊的客人走进安溪茶园,他们是四川主流媒体——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的采访团队。一大早,慕名而来的记者们对安溪所产水南茶的采摘、杀青、冲泡和品饮等文化进行了110分钟的现场网络直播,让四川人特别是成都人更加直观地了解安溪水南茶的制作工艺。

铜梁安溪镇:抢抓“双城记”发展机遇 打造茶旅融合旅游热地

此次封面新闻的直播推送,引起众多读者的关注。直播不到一个小时,阅读量就达到50万+。

铜梁安溪镇:抢抓“双城记”发展机遇 打造茶旅融合旅游热地

“铜梁安溪水南茶基地名不虚传,我们也不虚此行。”封面新闻重庆记者站负责人罗惟巍说,无论是品相还是味道,水南茶都算得上是一种上品好茶。我们通过“云直播”,积极向封面新闻的读者推介,希望铜梁“水南茶”逐渐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

据了解,在成渝两地双城经济圈建设中,铜梁区安溪镇正在主动作为,紧盯四川市场,打好茶文旅融合牌。

铜梁安溪镇:抢抓“双城记”发展机遇 打造茶旅融合旅游热地

安溪镇是铜梁区南部的一个山区镇,与永川茶山竹海仅一山之隔。该镇谭洪村位于海拔800多米的毓青山上,属于毓青山国家森林公园核心地带,山林茂密,空气清新,常年云雾缭绕,山区气候非常适合茶树生长,加上有天然山泉水的滋养,是重庆地区的特早名优茶基地,主产的银芽、秀芽、“黄金茶”享誉巴渝。

铜梁安溪镇:抢抓“双城记”发展机遇 打造茶旅融合旅游热地

“据铜梁古县志记载,水南茶产于唐代,在川渝地区享有盛名并成为皇室贡茶。近年来,我们一手抓新品种引进,一手抓茶文化挖掘,重点恢复水南茶的生产。”正在茶山上规划休闲观光体验园建设的安溪镇党委书记张跃说,安溪镇的茶山大部分过去是荒山坡和闲置撂荒地,按照区委‘六要’路径,安溪镇持续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通过建立“龙头企业+村集体+专业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了茶产业的发展。

铜梁安溪镇:抢抓“双城记”发展机遇 打造茶旅融合旅游热地

目前,全镇茶园面积达到6500亩,主要集中在谭洪村、龙峰村、金滩村等山区。2019年,全镇村集体经济平均纯收入超过10万元,既巩固壮大了集体经济,又促进了群众增收和实现了贫困户致富。

铜梁安溪镇:抢抓“双城记”发展机遇 打造茶旅融合旅游热地

据了解,为了唱好成渝“双城记”,铜梁安溪镇决定依托区位优势,推进茶、文、旅融合发展,形成品牌效应。

铜梁安溪镇:抢抓“双城记”发展机遇 打造茶旅融合旅游热地

四川是产茶大省,茗茶众多,并享誉全国乃至全世界。而安溪水南茶也因历史悠久和品质优良,在重庆地区很有名气。水南,指的是涪水以南,即铜梁山区一带。铜梁水南茶,在北宋《宋史·食货志》及《文献通考》中早有记载,“茶型如针,条索紧结,干湿皆绿”,汤色鲜亮,茶多酚含量高,与峨眉白芽、雅州蒙顶齐名,原是蜀王贡品。

铜梁安溪镇:抢抓“双城记”发展机遇 打造茶旅融合旅游热地

“特别是现在种植的黄金茶,叶色金黄、汤色金亮,茶多酚含量比普通绿茶高,是绿茶中的珍品。”张跃说,我们抓住四川媒体的推介机遇,加深两地茶文化、茶产业的交流融合,把铜梁茶推向四川乃至全国。

铜梁安溪镇:抢抓“双城记”发展机遇 打造茶旅融合旅游热地

据了解,下一步,安溪镇将继续深入开发水南名茶,打响品牌的同时,着力延伸产业链,建好茶文化体验园、“水南茶”文化展示中心、观星露营基地、茶山水景以及“彩色茶园”等景观项目,同时积极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示范点建设,在乡村融入茶文化元素,建好茶山景观公路,力争把安溪茶山打造成为川渝两地的校外科普实践基地和茶文化旅游、体验打卡热地。

通讯员 赵武强 张浩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