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上午,在铜梁区华兴镇犀牛村9社,建卡贫困户彭汝学正在翻挖土地。“这块地近两亩,镇村干部让我种美人椒,我先把土拌出来,等干部把苗子送来就栽下地。”彭汝学说,镇里联系我家的但书记给我说,栽苗时他要亲自来栽,卖海椒也要想办法,叫我放心种就是了。
在铜梁区华兴镇,像彭汝学这样不等不靠主动发展扶贫产业的故事并非少数。
华兴镇是铜梁南部地区的一个山区镇。近年来,华兴镇党委、政府持之以恒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到2019年底,全镇137户贫困户全部摘掉了贫帽。
“华兴镇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巩固脱贫成果特别是实现贫困户稳定增收,还需要我们下真功做实功。“华兴镇党委副书记但永贵说,为了让贫困户稳定脱贫不返贫,镇党政主要领导带队对建卡贫困户进行多次走访和研判,决定通过因户施策精准帮扶,让每一户贫困家庭增收有保障、致富有希望。
今年,华兴镇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中,继续推行“镇干部一帮二、村干部一帮一”的帮扶责任制,签定责任书,列出军令状,把帮扶的成效纳入干部的年终考核。
“扶贫先扶志,送‘鱼’更送‘网’。华兴镇在帮扶工作中,既及时解决贫困户的实际困难,也十分注重扶志和扶智,教育引导贫困户树立‘我要脱贫’的内生动力,摈弃‘等、靠、要’消极思想。2019年以来,华兴镇开展与贫困户面对面的脱贫宣讲活动有150多场次。”华兴镇扶贫干部闫利说,在解决好贫困群众思想问题的同时,镇里因户施策,精准帮扶,对有条件的贫困户支持发展种植养殖业,对缺乏条件的安排公益岗位,对没有条件的实行政策兜底。
团林村地处毓青山上,今年,镇村在扶贫工作中决定继续种植适合山区特点的美人椒。当地贫困户争着种植,9社建卡贫困户张家全不甘落后,疫情出现平稳,他就忙着把2亩地整理出来。
“苗子是镇里统一育的,销售的路子是干部给我们刨的,种海椒一亩地有四五千块钱收入,海椒收了再种一季菱角菜,可以收入万把块钱。只要人勤快,增收致富就有希望。”张家全说。
贫困户参与建起的花椒林
在华兴镇,很多人都知道胡光琴这个人。他在干部的真情帮扶下,从一个懒人变为了勤快人。“过去,胡光琴无所事事,在村里口碑不好。去年,镇里针对他家经济非常困难的实际情况,将他安排当上了一名护林员,每月有了1000多元的稳定收入。胡光琴非常珍惜这份工作,不但工作认真出色,还在带头把自家卫生环境搞好的同时,积极参加公益劳动,令乡亲们刮目相看。
现在云南一家大型建筑企业担任分公司负责人的晏开明过去是三塘村的建卡贫困户。今年春节前,他返乡过年向镇里的稻草基金捐款2万元,还出资安装路灯,搞公共地段绿化。
“在扶贫工作中,我们经常用晏开明这样的身边典型来教育鼓舞贫困户,告诉他们‘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激发了贫困户创业致富的内生动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闫利说,现在全镇67户贫困户通过158万元的小额扶贫信贷,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业,并涌现出不少先进典型。
诚如斯言,在华兴镇香山村,建卡贫困户杨永强自强不息发展沃柑产业,成为贫困户不甘贫困的典型。在他的带动下,其他包括贫困户在内的村民也积极发展果树种植业,全村沃柑栽种面积达到400多亩。
贫困户种植的柑橘获得丰收
“人穷志不能短。现在国家的扶贫政策好,我们也有一双手,通过劳动同样能够增收致富。”杨永强信心满满地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华兴镇十分注重扶贫产业的发展,如犀牛村70亩蔬菜大棚、茯苓村110亩无花果、三塘村210亩花椒、团林村150亩香桃等,通过业主+村集体+农户(贫困户)的多种模式,建起了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户的收入有了保障。
贫困户在蔬菜基地务工增收 赵武强摄
“2020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我们要求每一位帮扶干部要继续鼓实劲,下实功,收实效,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各项目标任务。同时,把工作重点放在巩固脱贫长效机制上,不让一户贫困户掉队。”华兴镇党委书记蒋明河说。
记者 赵武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