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时节春雨靡靡,沿着陡峭曲折的毓青山路而上,位于大山深处的铜梁区虎峰镇太公村道两旁,放眼望去或是齐人高的灌木丛,或是茂密的竹林。而仔细观察则可以发现,丛林间赫然是一片片、一丛丛的茶树。
茶农在丘陵间采摘
“村里几乎每片山坡都有老茶树群落分布,总面积有两三千亩,几乎每家每户都有茶树。”太公村村支部书记秦德瑜告诉记者,这些茶树多数种植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到现在已有50到60年的树龄。以前隐藏在山中的老茶树无人管理,村民们采摘茶叶后自己送到山外贩卖,品质和价格都不高。2016年,村里引进重庆市如是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按照“公司 基地 农户”的生产经营发展模式,将这些荒野老茶树“变废为宝”,产出的红茶每斤能卖好几百元。
茶叶在茶厂统一晾干
现在正是采摘明前茶的黄金时间,茶农们分散在茶树间,指尖翻飞间就是一把茶叶嫩尖。每天两次,茶农要把采摘到的茶叶送往位于山顶的茶厂。
茶厂负责人陈生介绍说,公司在太公村流转了五百亩茶树林后,从福建请来技术专家,引进福建武夷岩茶、台湾乌龙茶先进技术,将这里的老茶树产出的茶叶改良研发,加工出优质的红茶和乌龙茶。2017年茶厂建成,现在年产成品茶叶3万斤,其中优质红茶5千斤左右。
老茶树茶叶正在进行加工
“毓青山优良的生态和老茶树生长的原生态环境,非常适合高端优质茶叶的生产。”陈生告诉记者,老茶树不施化肥、不打农药,就连茶树林与松树、桂花、香樟等树木共生的局面都未加改变,这种因地制宜、在原生态环境中产出的茶叶品质有保障,在中高端市场中很受欢迎。
老茶树焕发了新生,村民的收入也实打实有增长。今年71岁的张忠碧三年前将家里的茶树流转给公司后,每到采茶季就当起了“茶农”。“我们外出务工也不现实,现在可以在家门口就把钱挣了。”张忠碧一边说着,一边双手不停摘茶叶尖。目前,她和其他上百名留守村民在此务工,每天能收入近两百元。
老茶树产出的精品红茶
“土地流转金,加上采茶的劳务收入,老茶树为每户村民每年增加了几千元的收入。”秦德瑜告诉记者,下一步除春茶外还将进行夏茶的采摘加工,而且还会有更多老茶树进行流转并成立合作社,通过公司带动集体经济发展,让更多老茶树变成“绿宝”,助推广大群众增收。
(作者: 李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