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铜梁区应急指挥中心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热成像双光谱网络云台。这位“客人”的能耐可不简单:360度无死角旋转,空中“扫描”半径达到6000米,“环视”一周的面积达100平方公里。为了在雨天也能清晰瞭望,它自带雨刷,过段时间“上岗”后,将为全区森林防护增添一双锐利的“千里眼”。
铜梁区现有林地近5万公倾,森林覆盖率44.7%,是“原乡风情、大美铜梁”的绿色羽翼。该区充分运用大数据赋能“互联网+”应急指挥中心,建成危化企业、森林火灾智能报警感知系统,成为24小时在岗且从不知疲倦的忠诚“森林卫士”。
大数据智能化让应急信息精准高效
铜梁区委、区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区领导多次作出指示要求建立区级应急指挥中心。铜梁区森防办主任、区应急局党组书记、局长徐之光介绍,铜梁区应急局于2017年6月投入500余万元,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化”等手段,建成铜梁区应急指挥中心。
大数据要发挥作用,数据库是关键,铜梁区按照“三库三机制”的思路率先在全市建成投用铜梁区应急指挥系统。“三库”即基础数据库、视频数据库、隐患排查数据库,其中基础数据库含重点林区72个森林防火检查站的基础数据,包括检查站位置、负责人、守护人的联系方式等,同时林区所在的镇、街道以及相关村、社的相关数据如相关负责人的联系方式也一并纳入,方便调度;视频数据库包括部分森林防火检查站的实时视频监控数据,可随时调看指定时间段的视频数据,监督森林防火检查站工作人员履职情况。“三机制”则是预警信息发布机制、隐患治理机制、指挥调度机制。
3月27日上午,铜梁区在玄天湖畔进行了一场小型的火灾演练。通过现场无人机实时传输回传的画面,森防办负责人可以在应急指挥中心实现精准指挥、远程调度。
徐之光表示,该区的预警信息发布机制通过应急指挥系统可以将预警信息实时发布到我区有关部门、有关镇街负责人以及有关企业业主或安全负责人,做到提前预警、提前研判、提前防范。2019年累计发送各类预警信息60余次,20万余条;累计排查隐患14746条,整改13954条,整改率94.63%。
2019年铜梁区应急指挥中心处置70余起各类突发事件,这离不开一个灵活高效的指挥调度机制。在事故灾害发生后,指挥调度应急力量赶赴事故灾害现场处置,同时通过无人机、布控球、单兵设备、网络对讲机等装备实现前后方音视频联线,使后方指挥部远程掌握事故灾害现场情况,并实时指挥调度抢险救援工作。
高科技设备助力“森林卫士”如虎添翼
包括热成像双光谱网络云台在内的高科技产品让铜梁区的森林防火如虎添翼,该区在森林火灾高风险区域试点建设森林防灭火“人工智能”感知系统,通过红外成像及烟雾感知对半径6公里范围内的森林进行360度全方位无死角监控,目前已建成4处,覆盖铜梁区森林面积近一半,智能监控范围约440平方公里。
通过这个“千里眼”,在监控范围内一旦发生火情,“人工智能”将自动报警并锁定火情区域,通知当班工作人员调度救援人员赶赴现场扑灭火灾。该系统的投用后,已自动报警22次,指挥系统接到智能报警后,立即调度无人机赶赴现场侦查,通过无人机实时侦查后,发现18起属于农业焚烧秸秆导致报警,4起为普通林地起火,系统立即调度最近的救援队伍到现场处置,做到了对火情处置的“打早、打小、打了”。
区、镇(街道)、村(社)三级救援系统是“森林卫士”的重要组成,目前铜梁区级综合应急救援队包括1支民兵连、7支政府专职消防队、1支国有林场扑火队;镇街综合应急救援队共28支、村社群众应急队伍303支,队员人数超过11000人,目前已开展各类演练100余次,提高了灭火技能和应急救援水平。
为了实战水平提升,铜梁区通过建立无线中断台,让森林智能防火云台更加“聪明”。今年3月,铜梁区应急局联合铜龙社会应急救援队安装建立了无线中继台,基于广电网络基础,构建实时高效的无线通信指挥网络。“即使在移动通信盲区,队员可以通过步话设备实现与指挥中心与其他队员之间的实时无线电连接,保证各种指令不掉线,各种应急反馈不中断。”
铜梁区应急局筹集资金170余万元将于今年7月前升级应急指挥系统,打造森林VR地图,资源分布数据、应急力量(队伍、装备、物资)数据,实现应急管理一张图、防灾减灾一张网。通过提高智能监控覆盖率,铜梁将进一步通过信息化手段,推动森林防灭火工作的开展。此外,铜梁区将完善视频会议系统,健全应急联动响应机制,加强事故灾害的信息共享,充分利用信息化资源,打通部门间信息壁垒,共享大数据信息成果,提升多部门、跨区域、军地间的指挥调度和联动响应能力。徐之光表示,5G时代已经到来,通过引入最新5G通讯技术,实现现场高清视频调度和无人机高空侦查等“组合拳”,必将进一步提高森林防火和应急救援的信息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