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号线璧山站开通了,我们约好的要坐地铁去逛来福士,等你回来我们就去,一定要平安归来。”2月4日,刘碧翠即将前往湖北支援,听到妻子这番话,他生怕自己忍不住流泪,一把推开了妻子:“关键时刻怎么能儿女情长,我们是去武汉当战士‘打仗’的。”
刘碧翠是重庆市璧山区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璧山区人民医院第二批驰援湖北医学救援队队长。疫情发生后,刘碧翠制定了首个方舱医院医疗核心制度,获得国家卫健委肯定。
“我是湖北人 抗疫义不容辞”
今年41岁的刘碧翠是湖北恩施人,2019年8月作为高层次人才引进到重庆市璧山区人民医院。
早年间,刘碧翠多次去过武汉。“这个城市有我的记忆,有我的朋友、同学。现在‘她’生病了,我有责任出力。”刘碧翠说。
“我是湖北人、我是党员、我是呼吸科医生,武汉疫情需要,我去一线义不容辞。”刘碧翠语气坚定,尽管早就从在武汉医院的同学口中了解到疫情的严重性,他依然第一时间写了请战书。“作为呼吸科医生,我知道新冠病毒传染性非常强,很多医务人员都倒下了。我也怕啊,但是我必须上,这是战场,我是呼吸科白衣战士!”
2月3日晚,妻子借口找他拿东西,见了刘碧翠,夫妻俩已经10多天没有见面了。两人在医院走了一圈,聊了聊孩子和病中的母亲。就在妻子回到家里正要睡觉时,刘碧翠的电话来了:“准备几件厚点的衣服,我明天去武汉。”
2月4日, 重庆第四批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驰援武汉,刘碧翠带领璧山13名医护人员出征了。
制定了首个方舱医院医疗核心制度
抵达武汉后,刘碧翠与团队来不及休整,经过两天紧急强化培训后,就投入到武汉东西湖区方舱医院开展救治工作。这是当时武汉容纳量最大的一座方舱医院,床位1600张,虽然里面条件相对简陋,但前几天每天都有大量的病人收入,工作任务繁重、危险系数高。鉴于前期在璧山疫情救治的工作基础及扎实的专业能力,刘碧翠被委任为方舱医院医务部副主任及C舱负责人。
2月8日凌晨两点,刘碧翠在方舱医院内值班,他发现了很多问题。
“由于舱内十几个医疗队来自不同地方,大家做事标准无法统一,收病人、出病人流程没有规范,管床医生责任不明确,交接班内容也不明确,病历也写不完……当时近500号医护人员都有点懵。”刘碧翠说,解决这些问题只有一个办法:制定制度!
▲刘碧翠和同事交流
由于方舱医院对大家来说都是新事物,他们没有任何管理模板借鉴,当天刘碧翠和其他两位重庆队的医生就开始制定医疗核心制度:患者的入院筛查标准、医生值班职责、交接班的制度、患者的治疗方案、危急值制度、患者转院标准等都被涵盖进去了。经过加班加点,《东西湖方舱医院医疗核心制度》终于出炉,2月9日便正式投用。
“有了统一的制度,医护人员办起事情来流畅得多,这个制度彻底解决了东西湖方舱医院管理混乱的问题,为医院的平稳运行提供了保障,同时也对其他方舱医院的管理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刘碧翠表示,制度投用当天便受到国家卫健委的肯定。
严格把关出院流程 近千患者零返回
2月16日,接湖北卫健委指示,刘碧翠所在的重庆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前往武汉沌口方舱医院开辟新的战场。沌口方舱医院由一家物流园区改造而成,由于设计匆忙、建造时间短,运行起来仍有些“手忙脚乱”。
“接手沌口方舱医院的是当地一家私立医院,我们去的时候全都傻眼了:那就只是一个舱。”刘碧翠说。
“刘主任,人手不足,很多岗位都缺负责人!”“刘主任,医护人员进出通道院感不达标!”“刘主任,医院工作流程制度都还没有,组织架构也还是一片空白。”“刘主任,明天就要开舱接收患者,我们只剩下24小时时间!”……面对一个又一个问题,刘碧翠沉着冷静,一边把前期积累的成功经验沿用到新的“战场”,一边带头加班加点,在最短的时间里迅速建立了医疗构架、医疗核心制度、院感防控制度等完善的管理体系,并带领团队在2天内就完成了开舱准备。
▲刘碧翠(中)和同事们审核患者出院
尽管方舱医院是轻症患者,为了确保出院的患者不再次“回头”,出院条件的把控尤为重要。在沌口方舱医院,刘碧翠主要负责出院把控。该做的检查一定要到位,看片子半点不能马虎,直到3月8日沌口方舱医院休舱,近千名患者无一例再次“回头”,做到了患者的零返回。
▲刘碧翠给患者看片子
“2009年,我在恩施作为专家经历过H1N1,还是算有经验,所以休舱后我们医疗队又请战支援当地其他医院,不过没有得到批准。但是作为一名湖北人,作为一名医生,只要需要我,任何时候我都可以上战场。” 刘碧翠说,疫情结束后,他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和家人一起坐上一号线去来福士逛逛,兑现跟妻子的约定。
(记者 陈竹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