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记者手记:面对疫情带来的新挑战 寻求新发展机遇

2020-03-16 11:07:03  来源:新华社重庆

新华社重庆3月13日电(记者王金涛、何宗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正常的经济社会发展节奏,企业面临交通物流不畅、员工返岗困难、防疫物资不足、生产成本增加等困难。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些企业在疫情倒逼下不断“修炼”自己,探寻新的发展机遇。

2月11日,在位于重庆市渝北区的长安民生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整车事业部西南大区二工厂待发区,工作人员对出库车辆进行巡检。新华社记者 唐奕 摄

智慧生产堪称企业应对疫情的利器。以重庆长安民生物流公司为例,这家企业复工后,同样面临员工短缺的困境,但其迅速决策,更多地依靠AGV智能搬运机器人开展生产作业:一座6000平方米的汽车物流无人仓只需几名工人值守,但每小时可以实现800箱汽车零部件出入库。对比同等规模的普通仓库,这座无人仓不仅每年能节省大约200万元成本、减少25名搬运工人,生产全过程还能实现员工之间零接触,在复工复产中抢得先手。

一些企业通过提升智能化水平实现快速复工、高效生产。如重庆市经信委牵头开发的“重庆市工业互联网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及疫情防控公共服务平台”,目前已吸纳40多家工业互联网平台参与,在疫情期间免费为企业提供供应链管理、供需对接、生产管理、大数据分析、金融服务等9大类157项服务,截至目前,这些平台新增企业用户已超过1000家、在线运维管理设备超过20万台。多家企业向记者反映,通过上“云上平台”,企业生产经营的质量效益显著提升。

总部位于重庆的猪八戒网发起“战疫情——共同保护企业生命线”行动,发动约5.5万名专业人才通过猪八戒网在线复工、灵活就业,为超过20万家企业提供免见面服务,服务产品细分品类超过1000个。在此过程中,一大批依赖线下经营的企业不仅通过这种方式复工复产,还实现了经营业绩逆势上扬。

一些企业和科研单位向抗疫前线注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硬核科技”,并借此实现产业转型升级。长安汽车复工复产后,不仅利用其无尘车间、原材料、加工设备等方面的技术优势迅速转产口罩,还快速研制出有效探测距离超过10米的智能热成像防疫车,在人员密集场所提供“无接触式”体温监测。重庆再生科技作为空气过滤材料研制企业,在疫情期间紧急转产熔喷滤材、空气过滤器和N95口罩,为疫情防控提供坚强“盾牌”。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