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发展网2月23日讯(记者 刘辉)“我们组织专家针对企业复工复产面临的疫情和安全各项风险,制定了《16项风险提示》。”在今天举办的重庆市政府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重庆市应急管理局政治部主任邹瑜介绍,《16项风险提示》针对企业复工复产面临的生产组织、人的因素、设备设施及工具、生产工艺及流程、物料储备、环境等六个方面进行了细化。
邹瑜介绍,《16项风险提示》对每一项风险开出了“药方”,提出了具体的对策措施,对复工复产有直接的帮助。并根据这16项风险提示做好研判,实施针对性的管控。现在《16项风险提示》已经通过“重庆应急”微信公众号以及各方面的QQ群、工作群向企业进行了推送,企业可下载学习,对照执行。
邹瑜说,应急管理部门对企业复工复产总的要求是既不能出现疫情,又不能出现险情。具体要求有两点:
一是企业在复工复产前安全工作必须做到“五个到位”。分别是核心管理人员、关键岗位人员必须到位;风险研判、实施针对性管控措施必须到位;安全培训和作业技术交底必须到位;日周月隐患排查制度必须落实到位;防疫和安全生产的应急措施必须落实到位,这是企业复工复产的前置条件。企业的核心管理人员和关键岗位人员包括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基层班组长等,这些人员没有到位,安全工作就可能存在漏洞,安全难有保障。今年的复工复产面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这个新的问题,除了上面说的安全生产“五个到位”的要求外,疫情防控方面还要落实好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发出的《复工复产通知》要求,企业要落实疫情防控“五个必须”。
二是认真落实《16项风险提示》,共同促进企业做好复工复产风险控制,实现防疫和安全两个方面的防控,顺利复工复产。
邹瑜介绍, 疫情发生以来,重庆市应急系统抽调了8500多名应急干部参与一线疫情防控工作,特别是对防疫防控、城乡运行、能源供应、交通物流、医疗物资、生活必需品行业企业主动服务,加强指导帮助。自春节到2月22日,全市煤矿、危化、涉燃涉爆工贸等高危企业新复工复产3411家,加上一直在产企业的1966家,目前全市有5377家高危企业在产,同时,实现了生产安全“零事故”。
新闻多一点
关于疫情期间企业复产复工16项安全风险提示
开复工,历来是事故多发环节,受疫情影响,今年风险更大。为此,特就企业复产复工安全生产风险作出提示。
1. 思想认识偏差。防疫是当前最重要的任务。但有的企业、一些管理人员把防疫当成了唯一的任务,顾此失彼,忽视安全生产,安全管理人员不到位,安全责任不落实,安全管理弱化。
对策:
(1)全面认识“抓防疫、保安全、促生产”的关系,坚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加强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的统筹,认真组织研判复产复工风险,务实制定复产复工方案。
(2)强化领导责任,企业要保证至少一名主要负责人在岗带班抓防疫、保安全。
(3)特殊时期,特殊管理,划小单元,明确责任人,强化管理。
2. 生产组织困难。因疫情影响,企业人员不能准时返岗,部分人员需要14天隔离;检维修、动火、受限空间、工程分包作业等外包作业队伍不能提供及时保障;原材料、配套产品不能及时保障;产品不能够顺利外运(如外籍危化品车辆限行),导致生产组织混乱。
对策:
(1)全面研判当前的各种情况,做好相应预案。
(2)抓紧人员、物资等前期工作准备,比如人员招聘、外地人员的隔离、场所消毒、口罩等防疫物资准备、人员培训、外包队伍联系及可靠性确认、上下游企业间材料产品协调等。
(3)加强与防疫报备验收和安全生产验收部门、机构联系,满足复产复工要求。如不具备防疫和安全生产条件,暂缓复产复工。
3. 疫情防控因素。因防疫不到位,或职工非厂区被传染,出现病例,导致隔离停工再复产复工形成新不安全因素。因防疫对车间、办公场所等密闭空间消毒作业中,造成火灾、燃爆或中毒事故。
对策:
(1)做好防疫风险研判,提前做好防疫方案,严格落实厂区内消毒、测温、防护、隔离、应急处置等疫情防控措施,确保防疫效果
(2)加强职工上下班途中及居家疫情防控指导,加强监督检查。
(3)正确使用化学品消毒剂,在消毒作业过程中必须进行通风和火源管控。不得将84消毒液和酒精类消毒液、洁厕灵等混合储存和使用;不得在封闭空间(如室内、仓库、车内)喷洒消毒酒精。加强对各种消杀品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掌握其安全特性,并对储存、搬运、使用过程中可能造成的危害采取针对性的管控措施。
4. 危险作业管理。由于对危险作业重视不够、技术管理人员未及时返岗、外包作业队伍不能保障等因素,危险作业管理不严格、不到位,企业可能用不具备资质的人员开展危险作业。
对策:
(1)加强危险作业计划管理,加强与外包作业队伍的联系,及时协调内部或外聘人员保障危险作业。但如没有符合条件的队伍或人员,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则不能开展相关作业。
(2)强化危险作业现场管理,加强督促检查,严格操作规范。
(3)加强重点管控。如特种设备、特种作业,煤矿瓦斯、火灾、水害、提升运输风险防控。
5. 制度落实不力。由于精力分散、思想松懈、人员不足、岗位调整,各种制度不能有效落实,“三违”增多。
对策:
(1)加强领导,每日安排1名公司(厂)级负责人带队开展防疫工作和安全生产工作巡检,第一时间处理防疫和安全问题。
(2)及时调整明确人员责任,重新明确责任制,严格责任管理。
(3)调整隐患排查工作体系,重新落实隐患排查责任,严格排查整治要求。
(4)加强现场管理,强化岗位人员作业前必查环境是否安全、所使用的设备设施工具是否安全、防护措施是否到位,做到“动前三查”。
赶工期赶进度。开复工后,企业赶工期赶进度是大概率事件,可能出现生产(施工)组织混乱、人员超强度作业、各工序正常时间(工期、工程养护期)被压缩,安全风险较大。
对策:
做好周密计划,合理调整工序,加强生产或施工组织。
加强现场管理,严禁超能力超强度生产(施工)。
7. 各类人员不齐。尤其是企业主要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等管理人员、重要岗位人员因交通管控等因素不能及时返岗,部分人员返岗需要按照规定实施14天隔离,重要人员不能正常到岗或不能正常培训考核取证。
对策:
关键管理人员和重要岗位人员不齐,保证不了安全生产条件不得复产复工。
压缩生产线和生产强度、“拼凑、组合”现有适岗人员或新招、培训适岗人员,实施部分区域、部分工序、部分环节、部分生产线局部复产。
部分人员因疫情不能及时复训取证,应联系主管部门确认处理方式。
8. 人员能力不足。由于疫情影响,新上岗、轮岗、换岗人员增多,工人不熟悉操作规程、不掌握安全规范。
对策:
坚持安全培训“不”到位的不开工,严格落实“三级教育”,强化人员培训,针对今年开复工实际,组织所有人员重学操作规程、重新安全教育。
(2)对需要交底的作业,必须严格技术交底。
(3)研究务实有效的培训和考核方式,减少人员聚集。比如通过网络会议(腾讯、华为开发了网上会议室功能)、分发资料分散自学、手抄操作规程和安全要求、网络面对面抽查学习效果等。
9. 人员状态不佳。因人员从长假休息状态进入紧张工作状态、疫情恐慌心理、人员重组、岗位调整、工作量增加、工资待遇等因素,职工情绪不稳定、注意不集中。
对策:
先做心理、情绪疏导,人到了,第一天,不急着进入生产(施工)状态,先收心,理顺情绪,调整状态。
加强人文关怀,合理安排职工工作量,注意加班与休息调节的安排。
10. 设备设施隐患。设备、设施、工具(包括手持电动工具、施工临时用电)因放假时间停运停用较久,维护保养不规范;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危化火灾报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安全设施和特种设备在有效期内部分损坏或故障,设备维保人员无法到厂维护;因部分检测检验单位未正常开展业务,造成特种设备及安全附件、有毒可燃检测报警器、防雷接地、安全阀设施、发电机、供配电设施等安全设施设备检测(检定)超期。
对策:
(1)全面开展设备、设施、工具(包括手持电动工具)检查,严格设备、设施、工具维护保养检测检验,不使用不符合安全条件的设备设施工具。
(2)全面评估安全设施设备、特种设备的有效期限,提前联系检测检验单位检验,已达到检测期限不能开展检测且无替换设施设备的,相关生产储存设施不得使用。
11. 检修作业安全。复产复工前的检维修作业,特别是部分涉及动火、受限空间、高处作业等危险作业的检维修不规范,以及试机、试生产不规范。
对策:
(1)强化检维修,特别是涉及动火、受限空间、高处作业等危险作业,要严格风险评估和措施管控,严格按照检维修规范进行管理,督促落实检维修操作规范。
(2)如果检维修属于外包作业,不能一委了之,一定加强监管。如果是企业自己进行,内部因人员不齐没有专业的人,必须聘请专业的人实施。
(3)强化检维修后试机和试生产管理,必须认真制定试机、试生产方案,严格按照方案开展,同时加强监督落实。
12. 物料储存管理。除常态的物品物料储存安全外,因防疫要求增加的酒精、消毒液等物品物料储存安全。
对策:深刻吸取江苏昆山“8.2”事故、天津“8.12”事故、江苏响水“3.21”事故教训,按照各自物品物料(含因防疫需要增加的酒精、消毒液)储存规范实施储存、装运管理。
13. 物料衔接困难:因原料和产品运输困难,上下游厂家未复产,造成危险物品仓储和运输风险变化,如危化品储罐液位低于(原料用完)或高于(产品胀库)安全液位。
对策:
企业应充分协调上下游企业(含特殊资质要求的运输企业),制定合理的生产、运输计划,保证恰当的危险物品储存、运输量(储罐处于正常液位,浮顶罐浮盘不得落底,储罐不得超过最大充装量)。
必要时,准备符合要求的危险物品(危化品)库房作为原料及产品的储存场所,并加强安全监管。
不得用普货车运输危险化学品,不得在普通货物中夹带危险化学品。
14. 物料质量管控。因原料供应商变更,原料质量变化或成分变化,企业安全风险分析不足,缺失管控措施,增大事故风险。口罩、消毒液等防疫新购用品,未注意质量管控。
对策:
(1)严格物品物料,包括防护用品购买和入库质量管控,不得采购质量不达标的物品和原辅料。
(2)更换重要原辅料,要严格变更审批制度,严格供货质量检测,加强危险性分析,并形成针对性控制措施。
15.工艺流程调整。随着市场变化等因素影响,开复工后,有的企业产品种类发生调整,有的企业生产工艺发生变化,有的企业生产线数量发生变化,产品、工艺、生产线的调整和变化,带来安全的不确定性。
对策:企业对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以及生产线的调整,要认真评估风险,针对性实施管控。
16.环境变化风险。企业(工地)较长时间放假,作业环境条件可能发生变化,比如企业(工地)外山体变形、厂房损坏、边坡失稳、架子失稳、受限空间有毒有害气体聚集等。
对策:全面排查隐患,及时整治隐患。
相关推荐:
【重庆农业战线—抗疫情 抓生产系列报道】农产品“滞销”变“直销” 合川“农超农电农企”三对接显奇效
【重庆农业战线—抗疫情 抓生产系列报道】忠县“肉盘子”“菜篮子”安全的背后有支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
【重庆农业战线—抗疫情 抓生产系列报道】北碚区“三个转变”确保“战疫”“战贫”双推进
相关推荐: